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道士塔(人教版高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5阅读:
字号:|
 
道士塔 (教案)
教学目标:
1、 揣摩、欣赏、学习余秋雨文化散文语言特色:将历史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用戏剧化的语言再现历史,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传神地刻画历史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材料的艺术化处理来表达深沉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余秋雨“将历史生动化”的语言特色启发学生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余秋雨《莫高窟》描写莫高窟来历的节选文段,初步感知余秋雨文化散文艺术性地处理历史材料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历史人物自己来表演(语言、动作、神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 节选自余秋雨《莫高窟》



二、从三类主要历史人物入手,分析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多媒体展示王道士、清政府官员、斯坦因等的形象。
三、 观看三幕话剧(可事先准备,也可现场自编):
                  第一幕:王道士整理他的“宅院”
                  第二幕: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并给知县送“礼”
                  第三幕: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公平交易”
     学生自己表演,评价。
四、总结:本文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处理:
1、用戏剧化的语言还原历史,再现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六、 写作实践
以“英雄”为话题,根据“霸王别姬”的史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这段史实(发挥想象,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以及环境的烘托),100字左右。
多媒体展示一篇失败的学生作文里引用项羽乌江自刎这个历史事件的片段,让学生讨论文段的失败之处在哪里,并总结出还原历史、引用历史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大胆想象但不能天马行空
2、 追求幽默要注意刻画的对象(正面\反面)以及表达的情感(赞美\贬斥)
3、 人物形象的刻画要为中心服务,抓住细节。

七、 作业:以“英雄”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某几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课本剧
课本剧《道士塔》
旁白:“二十世纪初年,清朝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但这时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记的突破。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第一幕:王道士精心整理他的“宅院”
人物:王道士        泥匠            地点:莫高窟             
旁白:“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王道士(背着手,四处看):“这里怎么暗乎乎的,五颜六色的,把我眼睛都弄花了!不行,我得把他刷亮堂点!”(开始粉刷,注意动作要卖力,神情要专注)
旁白:“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
王道士:“恩,还不够亮堂,再刷一次!”
旁白:“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
王道士:“哎呀,这下多亮堂多干净啊”
(摸一把汗,憨厚地笑,掐指算石灰的市价)自言自语:“石灰价挺贵的,就刷这几个吧。” 
旁白:“是啊,干净了,亮堂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痛心的语气),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王道士(摸着下巴看中间的雕塑):“哎呀,我是个道士(作恍然大悟状),这些东西怎么能摆这儿呢,我得在这里塑几个天师和灵官菩萨。(指着帮手)你们几个,快把这些不成体统的人像给砸了,(指着泥匠)唉,泥匠,你帮我塑几个天师、灵官”
泥匠:“我没干过这种活计”
王道士:“哎呀,有那个意思就行”
旁白:“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第二幕: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并给县长送礼
人物:王道士    县长
地点:莫高窟    县衙

旁白:“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
王道士:“嗬,这都是些什么古董啊!(惊讶地)这墙壁怎么一下就裂缝了呢?蹊跷,难不是神显灵啦,要给我点酬劳,嘿嘿,下回进城给县长送点经卷去。”
旁白:“王道士进城,来到县衙。”
王道士(献媚地,点头哈腰):“知县大人,您看我给你捎了点东西,嘿嘿。”
县长(文雅地摸着胡须)自言自语:“嗯,这东西不错,应该送到京城去,可是路费。。。。。。”(县长做为难状,摇头)“嗯,是个问题,哎,倒不如送给。。。。。。(斜眼看王道士)你别愣这里了,下回再给我捎点来啊,我要喝茶去了。”
王道士(高兴地无知地):“好呢!”(弯着腰,倒退着出去了)


第三幕:王道士与斯坦因的交易

人物:王道士   斯坦因
地点:莫高窟

旁白:“斯坦因扎紧一大车文物,准备上路。”
斯坦因(拍拍手,掩饰住内心的窃喜,故作诚恳):“王先生,我非常地崇拜贵国的唐僧,我是倒溯着唐僧的脚印,从印度到中国取经来了,这点银元请你收下。”
王道士(受宠惹惊地):“哎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您一定再来。”
斯坦因:“一定一定,那告辞了。。。。。。”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依依惜别地挥手):“感谢斯大人的布施”
旁白:”车队驶出很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