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8阅读:
字号:|
 《雨霖铃》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课共有两篇教读课文《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是婉约派代表作,一篇是豪放派代表作。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第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三、情感目标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名句的鉴赏方法 
       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
  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⒈指导诵读,通过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创设出“伤离别”的意境,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让学生配乐朗诵,指出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⒉指导想象,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
⒊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鉴赏,主要通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鉴赏其中运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⒋课外拓展,通过补充的柳永另外两首词——《蝶恋花》和《八声甘州》,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古典诗词中存在的一个规律性的特点:借景抒情的诗词往往是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写景往往在创设出一种氛围,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第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三、情感目标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名句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㈠导语设计
播放动画《别亦难》,引出“伤离别”的主题(展出第二幅画面“伤离别”)。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呀,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也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主题。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描写离别的诗。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伴奏中回顾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母亲送别孩子时的泪眼愁眉,朋友送别时的牵挂、不舍和祝福,正像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北宋婉约派的著名代表词人柳永又是怎样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显示课题)

㈡解题
⒈作家作品
柳永                 
    (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他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著有《乐章集》。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
⒉创作背景
刘永才情卓著, 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⒊关于词牌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故事——凄凉、伤感。
㈢整体感知
⒈诵读指导
词调低沉,语调低缓忧伤,读时声断而气连。
⒉配乐朗诵
感受词中的情感,找出词中的主旨句。

⒊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儿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长亭送别
下片: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羁旅长愁
⒋鉴赏意境
根据上下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图画。
•   一个深秋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冷,寒蝉哀鸣。京城门外、长亭边,一顶帐篷内,宴席上有两盏斟满酒的酒杯和几盘几乎未动的下酒菜。一位翩翩美少年和一位温柔美婵娟双手紧握,泪眼婆娑的深情地注视着对方,喉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晶莹的泪珠。正在此时,岸边的小船上传来了“开船喽——开船喽——”的喊声。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连成一片。
•     酒入愁肠,昏昏沉沉,一夜漂流后,风吹酒醒,睁开双目,已是异乡。一弯残月斜挂柳梢,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在瑟瑟秋风中发抖。望着这杨柳残月,感受着这萧瑟秋风,公子不禁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我这一走,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景物,也是形同虚设,即使有千万般情意,你不在身边,我又能跟谁诉说呢?
㈣揣摩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凄清,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呀。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造成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做为课后思考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分析鉴赏短文)
(参考答案)浩淼无际的江面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 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词人对景物的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⒊重点鉴赏“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这样的景象更加衬托了离别的伤感。此外,古典诗词中关于“折柳”名言名句也特别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温庭筠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周紫芝的“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慕幽的“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识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不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等等
“酒醒”后的惆怅(举杯销愁愁更愁)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的吹拂,残月的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 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㈤小结
  





㈥课外拓展
简单鉴赏下面两首词,总结出情景交融的词作的共同点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èn)凝愁!
——借景抒情的诗词往往是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写景往往在创设出一种氛围,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㈦欣赏动画《雨霖铃》唱
㈧再次明确作业
课后思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分析鉴赏短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