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12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落实字词
2掌握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学习在作文中巧妙地谋篇布局
3明确“志”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启发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文章所阐释的道理
教学计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第三自然段,明确作者阐释的道理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游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游记和以前你们写的、读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明确:这篇文章重点不在记游,而在说理。
二、明确文章说的道理和即事明理的写法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文章的重点在说理,那么,作者在文中阐释了一些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那些段落是在说理。
生:三、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用了一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师:作者是根据什么条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呢?
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学生翻译后一句话,明确“非常”“险远”的用法。
师:作者强调了“志”的重要性,但是,“志”是到达“险远”的地方,欣赏到“非常之观”的充分条件吗?
生:不是,还要有“力”和“物”。
学生齐读“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师:作者客观地、唯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又是怎么论证的?请大家读后面的内容,思考。
生:从反面和正面两个方面论证。
    反:力足以至焉(而未至者),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老师强调“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用法。
学生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的整体内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明确作者即事明理的写法
师:在第三自然段开头,作者写道:于是余有叹焉。这里的“于是”怎么解释?
生:对于这种情况。
明确“于是”的古今词义差别。
师:“是”包括哪些情况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生:“是”包括“平旷”,游者甚众;“窈然”“寒”“深”,“好游者不能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明确“穷”“明”“极”的用法。
师:请大家讨论:第二段的记叙有什么特点,和第三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对游览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而对自己未能游览尽兴的遗憾写得比较详细。这主要是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因为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而不在记游。记游只是有目的地为议论服务,这就是一种即事名理的写法。
                  第二课时
巩固二三段的内容,根据上节课学的“即事名理”的写法,自学一、四段
朗读二三段,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一)自学一、四段
第四段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请学生翻译这句话,注意“所以”的用法。
强调“谬”“传”“名”的用法
(二)第一段是怎样和第四段相照应的?
明确:详写仆碑和碑上的文字,为第四段的议论张本。
(三)回读全文,思考讨论课文的结构对我们作文的谋篇布局有什么启示
明确:文章怎样应用材料,怎样谋篇布局,应该是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文章的材料和结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印发学生作文,让他们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修改。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