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00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老前辈一辈子想做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时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欧阳锋是谁?”“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大家注意,欧阳锋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由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我希望大家看后能对“我到哪里去”有一些认识和想法。 
附:冯友兰图片
二、1、整体把握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
   明确:文章论述哲学的任务——提高 “人的精神境界”。 
(2)作者划分出哪四种人生境界,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略)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觉解。(板书)
   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自然境界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功利境界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道德境界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天地境界
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另外,冯友兰认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从事比较复杂的社会劳动的人仍可能只具备“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人常见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清楚地了解。但这种了解限于通过自己“心灵的计划”和自觉的行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有的人积极地“为我”,其结果也可能使他人得利,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功在天下,利在万世”,他们自己也可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就其人生境界而言,仍然只能是“功利境界”。 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其实用《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概括以上两种境界也是可以的。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请看下面两个故事,你愿意选择“放羊娃”或者“渔翁”的生活吗?
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
   一个富翁到海边度假,看见一个渔翁在海边钓鱼。于是就嘲笑渔翁生活困顿。渔翁就问:你生活为了什么?富翁得意地说:当然是为了幸福快乐!渔翁问:什么是幸福快乐?富翁说: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到海边度假,像我这样。渔翁听后笑了笑说:我天天在这里度假……富翁无法体会渔翁的那种简单中求得满足的生存方式,渔翁无法体会富翁那种奋斗中取得快乐的生存方式。
(3)理解11段觉悟状态: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但如果换了一个天真的小孩,在田野里玩耍,随手采下一朵野菊花,那还是天地境界吗?不是。为什么?没有觉悟。处在什么状态?自然状态,无明状态。 
(4)第12段
中国的哲学既出世又入世:就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既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大家听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句话吗?不追求隐居于山林河泊之中,而选择在繁华的大都市;既不独立于社会之外,又能随意为之,自然而为,这不就是既入世又出世的真正的隐者吗? 
(5)八段和九段是怎样具体阐述“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 第八段“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可能一开始觉解没有那么高,而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第九段“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最高任务”。原来哲学的任务就是把人原有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以期无限接近最高境界也就是圣人的哲学境界。 
    《中庸》和《朱子语类》中哪些句子说到了“圣人”和“普通人”在“觉解”上的不同?普通人要如何提高道德修养?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着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是中人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共同点:谨慎、坚持。
(三)、小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叫儒学大师冯友兰写一篇批孔的文章,冯友兰对中国儒学很是推崇,对孔子给予了很高评价,但迫于种种压力,写出了批孔文章,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先生自己也深为悔恨。
   文革结束以后,天下有气节的学者还是对冯友兰曾经的学术变节痛骂不休,但晚年的冯友兰闭门专心写作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著作完成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晚年的冯友兰,板书:“不依傍他人,不顾及荣辱”。冯友兰的这种晚年省悟被称作“冯友兰现象”。尽管这种现象代表的往往只是一份迟来的醒悟,但同样是必要的醒悟。同学们看,冯友兰醒悟了什么?他了解到什么?这不正是第六段所说的吗: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四)阅读周国平《救世者必先自救》,周国平更倾向于救世还是自救?
听任剑涛讲演,思考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迷失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你往何处去
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可能有的观点:
1、首先,活着是一种责任;其次,活着是一种惯性。
2、人活着总有意思,我们就应该快快乐乐地活着,去经历我们现在的生活,不要想太多,让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了。”
3、作家余华说:“我们老思考活着的意义,但活着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所以,要珍惜当前的一切。
4、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活着就是这么回事。
5、当回顾一天的时候,觉得这一天没有虚度,那么这一天就是有意义的;当回顾这一生的时候,觉得这一生没有虚度,那么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另外,就是对别人的意义。当别人想起你的时候,会想起很多你为他做的事,会怀念你、想念你,这就是你对别人的意义。”
教师引导:有些同学说好像没有必要考虑这些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大很远,其实它跟我们眼前的生活关系特别密切。比如说,有的同学学习特别努力,因为如果我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我就会认真地去考虑考大学、考研、上班或是出国,然后认真地去准备。但是如果我认为明天就没有意义了,那我就无所谓了,我干什么都可以,我可能会得过且过。人生规划有什么意义?它的意义是:有规划的人生更有效率。
认真走过的人生没有弯路。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尽职守责,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成就你,使你的人生对自己和他人都充满意义。 
6、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活着?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先委屈自己然后再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不能自己快乐了,在这个基础上尽我的能力给别人带来快乐?”
7、不管是自己也好、别人也好,是在一个圈之中的。这个圈画小了可以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画大了可以是一个国家、社会或者是一个世界、宇宙。以社会这个圈为概念的话,我觉得慢慢地大家会发现,如果仅满足自己的利益并仅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时,这个群体会发生危机。群体的危机就是个人的危机,而且比自己利益的危机还要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大家,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都活得更好。”
教师引导:健康的自私最后一定会走向利他。我觉得你们是不矛盾的。正常的社会状态中“自己快乐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我的能力给别人带去快乐”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就是应该先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别人添麻烦,然后再去照顾别人。但是特殊情况中,“小我”就要服从“大我”。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我就深刻感受到,帮助他人,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假如自己说的话对某几个学生一生有用,或他多年以后告诉我,我对他的鼓舞很大,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难以替代的,教书,首先是养家糊口,我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最怕别人说成灵魂的工程师,但,若是我真的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那我将感恩不尽。
 

李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