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人教版高三必修说课)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07阅读:
字号:小|大
王老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董一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安排: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简意赅又生动丰富,我先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点拨引导、讨论探究,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和细节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
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线──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珠── 演讲前:背景(对比、衬托)
演讲稿(对比──“文稿不如讲稿”)
演讲中: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演讲后: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中国文学)
微── 人物的白描刻画。
著── 个性人物魅力风貌。
总结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有学问,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热心肠”,三方面,相辅相成。刻画梁任公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作者记得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
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
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
预设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绪帝,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
师:“光绪帝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预设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
师:“是这样的。《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师:“哪位同学知道杜甫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师:“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回答:“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
预设回答:“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战乱将息捷报来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这位视百姓苦难如己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怎能不喜!‘泪’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的逼真表现。”
师:“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引导)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
预设回答:“杜甫年迈时国家叛军四起,后战乱平定,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这是时代的相似。”
预设回答:“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
细节3: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还讲了《箜篌引》,箜篌是什么样的乐器?”
预设回答:“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
师:“这是音乐的背景。我们看这首诗,诗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预设回答:“一个拼命要渡河的人,一个力求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预设回答:“渡了。”
师:“结果呢?”
预设回答:“死了。”
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格外使人颤栗。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预设回答:“谭嗣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坚决不肯逃离,这种勇气就是渡河之人。”
师:“谭嗣同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其中有两句是?”
预设回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谭嗣同,他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他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满腔爱国情怀!”
细节4:文章开篇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师:“这是不是说梁任公先生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之事了呢?”
(学生讨论)
预设回答:“我认为不是的,‘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预设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先生重感情,轻名利,清华大学的这次演讲激励了关大的青年学生。”
师:“任公先生是在用传统文化来教育鼓舞着年轻一代。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还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其中有一段话跟着老师背诵。” (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先生,他是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本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岁月里,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使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难以忘怀。
(五)拓展提升
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运用肖像写出弘一的“温而厉”, 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写一篇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不写出名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董一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安排: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简意赅又生动丰富,我先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点拨引导、讨论探究,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和细节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
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线──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珠── 演讲前:背景(对比、衬托)
演讲稿(对比──“文稿不如讲稿”)
演讲中: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演讲后: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中国文学)
微── 人物的白描刻画。
著── 个性人物魅力风貌。
总结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有学问,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热心肠”,三方面,相辅相成。刻画梁任公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作者记得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
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
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
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 ”
预设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绪帝,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
师:“光绪帝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预设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
师:“是这样的。《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师:“哪位同学知道杜甫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
师:“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预设回答:“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
预设回答:“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战乱将息捷报来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这位视百姓苦难如己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怎能不喜!‘泪’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的逼真表现。”
师:“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引导)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
预设回答:“杜甫年迈时国家叛军四起,后战乱平定,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这是时代的相似。”
预设回答:“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
细节3: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还讲了《箜篌引》,箜篌是什么样的乐器?”
预设回答:“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
师:“这是音乐的背景。我们看这首诗,诗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预设回答:“一个拼命要渡河的人,一个力求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预设回答:“渡了。”
师:“结果呢?”
预设回答:“死了。”
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格外使人颤栗。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预设回答:“谭嗣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坚决不肯逃离,这种勇气就是渡河之人。”
师:“谭嗣同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其中有两句是?”
预设回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谭嗣同,他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他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满腔爱国情怀!”
细节4:文章开篇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师:“这是不是说梁任公先生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之事了呢?”
(学生讨论)
预设回答:“我认为不是的,‘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预设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先生重感情,轻名利,清华大学的这次演讲激励了关大的青年学生。”
师:“任公先生是在用传统文化来教育鼓舞着年轻一代。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还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其中有一段话跟着老师背诵。” (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先生,他是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本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岁月里,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使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难以忘怀。
(五)拓展提升
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运用肖像写出弘一的“温而厉”, 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写一篇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不写出名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