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3阅读:
字号:|
 I、导入:
考纲阐释: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文言实词数量多,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所以对课本内文言文的回顾很必要。
II、课本内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 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6、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7、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8、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四、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六)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七)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五、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