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文言文实词教学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7阅读:
字号:|
顾专华
    
     【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喂养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
3.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


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傲慢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
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多
8.使童子烛之                               用蜡烛照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刻毒
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漆成红色   漆成黑色
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破旧的
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三、类型例说:
(一)、联想推断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便言多令才                  美好 
②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                  选拔官吏 
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执政  
④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  
⑥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竟 
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    以前 
⑧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                      差错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差错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
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                  宰杀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
 ⑩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                            快走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快走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快走       
2.联想成语推断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清楚 
②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③不素餐兮  《诗》             尸位素餐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
⑤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类
⑥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 
⑦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二)、语言结构推断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马
3.齐人追亡逐北                                          败逃者
4.通五经,贯六艺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7.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名词,险固的地方
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动词,腰佩
3.不意乃在朝列                                  动词,料想
4.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动词,抬高
5.沛公军霸上                                    谓语  名词作动词 
6.拔剑撞而破之  
7.知杭州仁和县(2005上海卷)                   掌管 
此句中“知”一定是动词作谓语,此外别无谓语了。
8.烟涛微茫信难求                                状语:确实  副词
   楚王贪而信张仪                                谓语:相信  动词
信义著于四海                                  主语:信用  名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
(四)、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1.系梁父子以组                                   绳子
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用酒食款待人,犒劳
4.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5.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去
(五)、根据文化常识推断
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童生 
2.项羽季父                                        叔父 
3.冠者五六人                                      成年人
(六)、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和着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注意:以上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灵活使用。当然,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推断“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四、高考例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A.威自京都省之         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使者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木柴”之意,将它理解为“打柴”明显不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4年湖南卷)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北边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考生只要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就不难准确辨析选文中的几个实词释义的正误。
【解析】“阴”在课文《登泰山记》中有“其阴,济水东流”一句,山的北面为“阴”。“和”在课文《赤壁赋》中有“倚歌而和之”一句,意思是“跟着唱、随声附和”,与选项中的“和”相同。答案解释为和睦故B错。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5年浙江卷)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搁浅    B.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整理
本句从“堂庑甚残”可判断出“除”是个名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006年天津市)
A.南迫洛阳           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美好
B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6年全国卷Ⅱ)
A.季布匿濮阳周氏     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迎合 
如果平时熟读文言文的话,根据前后文的语意,很快就会找出答案。这四个字并不在常用120个文言实词内,却是课文中常见的。如:匿: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五人墓碑记》;相如引车避匿《廉蔺列传》。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蔺列传》。熟读课内文言文,读透记准,此题不难得分。A项译不通。成语“销声匿迹”中的“匿”应为“躲藏”。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该句“匿”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季布隐藏在濮阳周氏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7年重庆卷)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包庇
C项中的“载”是个多义词,有“装载”“充满”“记载”等意思,这里是“充满”之义,只要联想到成语“怨声载道”,就很容易判断。故答案为C。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8四川卷)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拜见
答案:A解析:完,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保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五、巩固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02年高考北京卷)
译文:不少考生将其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其中关键是对“多”的解释有误差。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
因此全句意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2004年湖南卷)
“南面”,今义表示方位,指“南边”,而古人在这个意义上单说“南”而不说“南面”;“南面之君”,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所以,“南面之君”也就是指“君王”。
3.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2007年全国1)
译文: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从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方法。
4.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2007年全国1)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5.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年辽宁卷)
译文: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向”译为“从前” “不之杀”译为“不杀它”。)
6.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2008年湖南)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7.翻译下文中画线语句。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同对,⑴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纹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纹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⑴(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同事周樨在皇帝面前显得害怕恐惧,公权却更加不改变自己的意见。⑵纹确实是有功勋的旧臣之后,然而别人认为他是向皇上进献了两个美女才得到这个任命的,确实吗?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