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田园诗鉴赏教学案(苏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8阅读:
字号:小|大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⒈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⒉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⒊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2007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⒋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⒌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⒍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一、例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就内容而言,有对农村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图景的描绘;有对农忙欢歌及多彩乡村生活的描写;有对农民劳动艰辛、生活惨痛的反映和对官府剥削、赋税苛重的深刻揭露;也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以及旅途情景的叙述等。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例1:(2008年上海春考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①闲身信马蹄。
[注]①散诞:逍遥自在。
(1)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________ 。(1分)
(2)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3)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 (3分)
[参考答案](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2)B(3分);A(1分)。值得注意的是:答B给3分;答A给1分。因为B项由景到情全面概括了颈联在律诗中的作用,而A 项只赏析到景物这一层,没能深入体会景中之情。(3)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
例2:(2007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六、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又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七、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答案:
1、(1)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⑴、答: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⒈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⒉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⒊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2007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⒋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⒌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⒍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一、例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就内容而言,有对农村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图景的描绘;有对农忙欢歌及多彩乡村生活的描写;有对农民劳动艰辛、生活惨痛的反映和对官府剥削、赋税苛重的深刻揭露;也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以及旅途情景的叙述等。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例1:(2008年上海春考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①闲身信马蹄。
[注]①散诞:逍遥自在。
(1)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________ 。(1分)
(2)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3)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 (3分)
[参考答案](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2)B(3分);A(1分)。值得注意的是:答B给3分;答A给1分。因为B项由景到情全面概括了颈联在律诗中的作用,而A 项只赏析到景物这一层,没能深入体会景中之情。(3)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
例2:(2007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六、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又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七、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答案:
1、(1)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⑴、答: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