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高中写作讲义之十一(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59阅读:
字号:|
 三、主题的模仿
    主题的模仿往往伴随着对事件的模仿,这种模仿一定要注意人物名称事件本身的调换,如下下面三篇文章:
    一、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二、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是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三、放下就是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位农夫挑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啊?”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算,每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这样既滋润了他人心田,自己也尝到了快乐尝的味道。
是想,人们成天名利缠身,有何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快乐又何处去寻?
因此,“放下就是快乐”是一枚开心果,是一味解忧丹,是一偈欢喜禅。只要你心头无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溪泉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怒放!
      这三篇都写仿写文章:①是和尚。②是平常人。③是富翁。事件:①是打柴不得而获苹果,②是生活负担太重无法了解。③是放不下包袱。主题:①③是一致的。②则相反但也是模仿且有创新。

                         表面的功夫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
      美国人很单纯,每人买了一张票;而犹太人精打细算,两个人只买了一张票。美国人见到这种情形,就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那等列车长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犹太人神秘地笑而不答,上了火车不久,便传来列车长查票的声音,只见两个犹太人一起挤进一间厕所内。
      列车长查票,来到他们的车厢。敲了敲厕所的门,说:“车票看一下!
      门开了一条缝,一只手拿着一张票伸了出来。列车长再怎么样也想不到,一间厕所内,竟会躲着两个人。
      他看过票,道:“嗯,好了,谢谢!”又把票从门缝中塞了回去。到了目的地,他们四人玩得很尽兴。踏上归途买票时两个美国人心想:“早上来时,犹太人的方法真不错••…”
      于是他们几经讨论后、决定也买一张票。轮到犹太人时.只见他们摇摇手,说这次就不买票了。
    上了火车,两个美国人非常期待:不知道犹太人又有什么好方法,说时迟那时快,列车长又来查票了美国人顾不得观看犹太人的新招式,俩人赶紧钻进了厕所
    又是“叩、叩”两声,犹太人敲了敲厕所的门门应声而开,一只手拿着一张票,从门缝中伸出来 犹太人:“嗯谢谢—”
    两个犹太人拿了票,立刻往前一节车厢的厕所奔去——一模仿固然是学习的开始,但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人格、经历各有不同,若是不能全然了解对方成功过程中主要观念.而只是一味地用肤浅的想法点到即止地去学习一些表面的功夫,往往正是失败产生的缘由
     其实这篇文章的主题在另一文中出现,即战国时有一个人去游说各国一个去说,秦加强军事,一个说齐加强农业,两个都获赏,而另一人的儿子一个说秦加强农业,一个说齐加强军事,都获罪。这就是不看对家环境而一味模仿的恶果。

 

杨长荣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