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229)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4:19阅读:
字号:小|大
1、好教师的人格魅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幽默感。每天她会带回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有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坦率。当她发觉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
2、贝多芬和他的老师们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亲和祖父均是当地的宫廷歌手。
贝多芬4岁时,父亲就教他音乐。但由于他年龄太小,开始对音乐表露出厌烦情绪。
父亲为了使贝多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硬是用棍棒和拳脚,迫使贝多芬8岁时就能很好地演奏钢琴,并在科隆举行了他的第一次公开音乐会。后来,父亲又让他先后拜宫廷琴师范·德·埃登和音乐主事兼双簧管手伊菲尔为师,学习创作。
伊菲尔认为,音乐的最高准则不是“美”而是“真”。但伊菲尔把“美”与“真”对立起来,这使贝多芬随心所欲,他心里怎样想,手就怎样写。这样尽管充分发挥了他的创作天分,但又未免使贝多芬太放任自流了。
1781年,贝多芬又师从著名作曲家克里斯坦·哥特洛普·尼飞。尼飞认为“真”与“美”应该是统一的,创作必须是出自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它、分析它、理解它,最后才能写出最好的东西。由于贝多芬孜孜以求的性格,加上尼飞的教导有方,178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了,这就是他的3首钢琴奏鸣曲。
这时的贝多芬已非往昔的贝多芬。他进步神速,无论是作曲,还是演奏技能,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尼飞。尼飞左想右想,认为现在只有一人能教贝多芬了,那就是莫扎特。
1787年春天,贝多芬由莫扎特的朋友推荐,赴维也纳拜莫扎特为师。当贝多芬即兴演奏莫扎特正在创作的《唐璜》时,莫扎特一把抓住他朋友的手说:“ 对这孩子要小心看待,他将来一定会名扬天下。”由于莫扎特正在创作,没有功夫细心指导贝多芬,恰巧贝多芬的母亲又生病,贝多芬只好踏上归途。
1790年圣诞节,音乐大师海顿访问波恩,他看到贝多芬的作品后说:“你的天赋超人,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两年后,海顿接受贝多芬为学生。但上了年纪的海顿看不惯年轻的贝多芬暴烈的性格和独立精神,也看不惯贝多芬作品里革命性煽动性的新生事物。而贝多芬对循规蹈矩又十分厌恶,于是,二人只好不欢而散。
1794年,贝多芬选择了大教堂风琴师阿尔布莱西斯贝格作为老师。阿是公认的德国第一流的音乐理论家,对于贝多芬选择他作老师他很高兴,他对贝多芬说:“对您来说,现在是个十字路口,您是一位毫无拘束的天才。您要勤奋学习,不然将会无所成就。”贝多芬肯定地点了点头。
贝多芬是个天才,但谁又能否认他付出了超人的勤奋呢?在看完上面贝多芬的从师经历后,相信你会对成功有更深的领悟。
3、给自己一双慧眼
150年前的一个圣诞节,一位美国男孩到商店选中一双深蓝色袜子,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可是母亲接过礼物后,脸色突变并气愤地说:“你太无礼了,你难道不知道清教徒禁忌这种颜色吗?”
“禁忌深蓝色?”小男孩奇怪地问。
“你买的明明是红色的!”母子二人争执起来。
小男孩去找哥哥做裁判,哥哥也说袜子是深蓝色的。于是母亲气冲冲地去问邻居,结果邻居们异口同声说袜子是红色的。这件事引起了小男孩的深思,最后他得出结论:自己和哥哥的眼睛肯定有毛病——对颜色辨别不出。小男孩进一步想,还有没有其他人的眼睛也有同样的毛病呢?
男孩长大以后,经过调查和研究,写出了《论色盲》的科学论文,根据视差原理,第一个提出了色盲问题。这个因眼疾而成名的人,就是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科都曾作出不少贡献的美国科学家道尔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色盲症为“道尔顿症”。
道尔顿能将不幸变成幸运的最根本原因是,他虽然在生理上患了眼疾,但他却为自己的心灵安装了一双慧眼。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比鲁特山的达比镇,人们好多年都习惯于以司空见惯的眼神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山上一条狭窄的部分暴露出微微发光的晶体。它看上去有点像岩盐,但又不是。多少年来,很少有人带着好奇心弯下身子去捡一块这种矿物质,认真地观察一下。
只有两个达比特人始终对这种晶体保持着好奇,他们名叫康顿和汤普生。直到1995年,他们才在一座城市的展览馆中看到了同一种晶体。他们看到矿物展品中的标本上附着一张卡片,说明此种晶体可用于原子能探索。他们十分激动,立刻在晶山上立柱,确立了发现权。最终,经专家检验分析,认定晶山是极有价值的铍的储藏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个青年人就这样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看上去极容易,然而,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却是他们不仅用生理眼睛观察,而且还把所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的缘故。
是的,给自己一双慧眼吧。只有拥有了一双慧眼,世界才会在你的面前变得无比美好,你的人生才会变得灿烂。
4、感恩生活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一路“倔”到诺贝尔领奖台
“坚持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很多人都曾这样想过,但真正能够做到者却寥寥无几。192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南布郎克斯的罗莎琳·苏斯曼·雅洛,自幼就有这种“倔”的精神,并一路“倔”到了诺贝尔领奖台上。
3岁时,有一次跟母亲回家,罗莎琳坚持要走自己选择的另一条小路,母亲以为那条路根本回不了家,所以不答应她。罗莎琳赖在地上不走。“好吧。”母亲最终没能“犟”过她。不一会儿,罗莎琳高兴地喊:“妈妈,到家了!”母亲抬头一看,千真万确,已经到了自家的房后!在此居住了许多年,居然不知还有这么一条可以回家的近道,望着一脸灿烂的罗莎琳,母亲惊讶得一时语塞。
10岁那年,罗莎琳到一所女子中学读书,因学校离家较远,她每天都要坐车。刚开始时,母亲生怕她下错了车站,于是就偷偷地跟着她上了车,不料被罗莎琳发现了,倔强的她大为光火:“我不是个小孩子!”发了一通脾气后,把尴尬的母亲“扔”在车上,自己改乘另一趟车去了。
高中毕业后,父母建议罗莎琳去当小学老师。“不!”她坚持一定要上大学。父母拗不过她,于是她成了亨特学院里的一名学员。
到亨特学院后,罗莎琳很快迷上了物理。这说起来也是一种偶然:物理学课程被安排在午饭后,而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物理老师也明白这一点,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想出了一个“绝招”:他在授课的内容里故意加进两处错误,然后让同学们去找。这样,无精打采的同学们一下子来了精神。罗莎琳最先找到了错误,而且不是两处,是三处!这一来,竟“逼得”老师也不得不较起了真儿。正是这一偶然小事,使罗莎琳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增。不久,伊伦·约里奥—居里写的一本关于她母亲的传记——《居里夫人》出版了,17岁的罗莎琳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从此她的理想更高远了:当科学家,做“居里夫人第二”。
大学毕业后,父母力劝罗莎琳当一名中学老师。罗莎琳又是一个坚决不答应,她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她一定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深知女儿倔强的父母虽然不理解她,但同以往一样,还是依从了她:“好吧,那就走你自己选择的路吧。”
走自己选择的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20世纪40年代初期,反犹浪潮波及到了美国,同时,对妇女的歧视更是远没有消除。出生于中下层犹太人家庭的罗莎琳非常明白,作为犹太女性的她,要想获得研究院的资助继续求学是何等的困难!但是,天生不服输的她偏偏就有个“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倔脾气,为了能够继续求学,罗莎琳设法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位生物化学家的秘书。凭借这个职务,她便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研究生的课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许多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罗莎琳却“因祸得福”。当时美国大多数男青年都参了军,许多学院和研究院因而空出了不少的职位。罗莎琳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伊利诺大学工程学院的助教。欣喜若狂的她却万万没有想到,系主任原来是一个极端歧视女性的人。在学院的一次集会上,系主任傲慢地对罗莎琳说:“这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许多优秀的男青年都应征入伍去了,你才能有机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仅此而已。”这是事实,但在这种场合出于此人之口,无疑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一种侮辱!罗莎琳的倔强劲儿又一次被激活了,从小就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秉性,这一次她更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教训教训”系主任。为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她旁听了大学部的两门物理学课程,选修了三门研究生课。到学期末,罗莎琳除了光学的实验课得了“A-”外,其余课程全部是“A”。没想到,骄人的成绩却被系主任抓住了这个惟一的“A-”,来了个“一叶障目”法:“这证明妇女的实验工作能力很差。”直把刚烈的罗莎琳气得火冒三丈。
学院对女性的歧视虽然使罗莎琳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但她却从没屈服、退缩,凭着这股倔强劲,她在入校的第二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3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伊利诺大学物理系的第一位女博士,终于在系主任那里报了“一箭之仇”。
后来,罗莎琳来到一家退伍军人医学中心。在这家中心里,罗莎琳将一间干净的房子改装成美国第一间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并全力投入对放射性同位素效用的研究。在测试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停留时间的过程中,她发明了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发明是医学界的一场革命。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出血液和尿液中任何低于百万分之一克含量的生物物质,如荷尔蒙、病毒、维生素和药物等,这些物质的浓度差可以给出生命或死亡的信息,能为许多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而被称为是二战后“在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1977年,罗莎琳因此项发明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6、认同的力量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听了这些话,男孩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19世纪初,伦敦有位年轻人想当一名作家。然而他有4年的时间没有上学,父亲锒铛入狱后,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贴油鞋底标签的工作以此谋生。
晚上,在一间阴森静谧的房子里,他和另外两个从伦敦贫民窟来的男孩睡在一起。他只能趁深夜溜出去,悄悄地把稿子寄出去,免得遭人笑话。就这样,一篇篇稿件被寄了出去,可是一个个故事又相继被退了回来。他很失望。有一次,他到外边借酒消愁,快到傍晚的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
“恭喜你,我们的作家先生……”刚进门,一个同伴将一封信举得老高!那兴奋劲似乎是不能抑制。年轻人将信接过来:对不起,我的朋友,这是一封退稿信。”“不,我的作家先生。”一个同伴高声地喊道。年轻人这才注意起了这封信。信封薄薄的,上面赫然写着编辑的名字。
原来,编辑第一次给他写信了。信很短:“你的文章是我们多年以来所梦寐以求的作品……年轻人,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多年后,年轻人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他就是查尔斯·狄更斯。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也许她根本没有指望过靠她那三言两语去改变他的儿子,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也许那位编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他的那封短信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许他只是想鼓励一下这个文学爱好者,然而正是这封信改变了年轻人的一生,使一个文学巨匠诞生了。
肯定和认同有一种无穷的力量。认同催人奋进,认同开阔失败者前进的空间,认同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它往往在给人信心的同时也就会催生一个人才,创造一个奇迹。
7、不断为难自己
音乐系的卡尔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卡尔翻看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失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卡尔开始用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位很著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卡尔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卡尔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卡尔再次挣扎,向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卡尔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因此,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卡尔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有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卡尔。“弹奏吧。”他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卡尔。
不可思议的结果出现了,连卡尔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精湛!教授又让他试弹第二堂课的乐谱,他依然发挥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卡尔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达到如今这样的水平……”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其实,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的,连他自己都无法察觉,它如同一座金矿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这座金矿,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强迫自己、经营自己。人们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审视,就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不停歇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8、恒心无坚不摧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事。大家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200回。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200回,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七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还有同学坚持吗?这时,整个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一只手慢慢举了起来。
苏格拉底走过去,对那个学生说:孩子,你将成为一代宗师!果然,这个学生后来成了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他就是柏拉图。
是恒心造就了柏拉图。恒心最简单,却是一种成功的基础;恒心最机械,却是一种生命的积累,一种生存的智慧。
恒心其实也最枯燥,最麻烦,心浮气躁的人最易中途而废,从而失去生命里这种最重要的品质。
滴水穿石,恒心无坚不摧。
9、让激情燃烧
没有激情的赛场,令人倦怠乏味;没有激情的青春,让人感觉沉闷枯燥。惟有燃烧的激情,才能赋予生命绚丽的色彩。
是心头燃烧的激情,让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勇士一次次地将狂风暴雪踩在了脚下,一次次把胜利的欢呼送到峰顶;是胸中鼓荡的激情,让科学家们不知疲倦地演算着、测试着,苦中有乐地寻觅着造福人类的“灵丹妙药”;是足球场上奔跑的激情,让万千球迷狂热地掀起巨涛般的呐喊声;是画笔上涌动的激情,让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展现出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神奇……
是不泯的激情,让卖报的法拉第在破旧的马棚前支起实验电磁反应的大锅,让他最终走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行列;是斗士般的激情,让海明威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枪林弹雨中穿行,让他去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与豹共舞,留下一部部男子汉气十足的传世名著;是执着的激情,让失败了1000次的爱迪生,又开始第1001次痴情不改的探索,让他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发明家……无数的成功人士,用激情撰写了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诠释了生命昂然进取的真谛,演绎了岁月中那些注定要光彩照人的篇章……
10、生命的潜力
这是发生在南非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大家一言不发,他们知道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氧气,如果应付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半小时。
而外面的援助在要在3个半小时内完成是不可能的。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商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都关掉随身携带的照明灯,平躺在地上。大家默不作声,很难估计时间。他们当中只有一个带着手表。过一会儿,就有人不安地问一句:现在几点了?
这时多说一句话都是奢侈的,因为那会消耗体能,过早丧命。他们当中的负责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要求戴表的人每个小时通报一次,其它人一律不准再问。
大家遵守命令。
时间过得很慢,大家都在默默等待。过了好久,听到带表的报告:又过了一个钟头。每听到一次报告,大家的心里就增加一分绝望。
“又过了一个钟头。”
……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头顶上传来挖掘的声音,很快,一缕光线照了进来。这是,矿难发生已经7个小时了。营救人员发现,6名被困矿工,竟有5名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手表的人。
被困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戴表的人发现自己成了死神脚步的通报者。他擅自决定,把时间拉长,每隔两小时报告一次。最后一直过了4个小时,他才用生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又过了一个钟头……”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