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241)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4:19阅读:
字号:小|大
1、披上羊皮
母海象及母企鹅从海中带回食物,很多小海象及小企鹅会过来讨食,但母亲只喂养自己的子女,而将其他乞食者赶开。不过如果小海象或小企鹅不幸在哺育期间死亡或走失,母海象及母企鹅有时就会将它们的母爱转移到其他嗷嗷待哺的孤雏身上,形同“认养”。但有些动物,譬如母羊,即使自己的小羊死后,也不愿将多余的奶水哺育别人的孤雏。
牧羊人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将死掉小羊的皮毛剪下来,绑在失母的羊孤儿身上,母羊看到亡儿的皮毛,以为是自己的子女,或者是“睹物思情”,因而母性大发,会开始照顾失母的孤儿。
2、牛与鹭鸶
在乡下,常可见水牛的背上栖息着白鹭鸶,两者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牛靠鹭鸶驱赶身上的蚊虫,而鹭鸶则扑食牛身上的寄生虫及草中被牛惊扰而跑出的小虫。但如果鹭鸶太多,就会发生“抢地盘”的情形,一只鹭鸶会将一头牛视为它的“流动性地盘”,牛走到那里,它就跟到那里。
有时候,两只鹭鸶共同“享有”一头牛,一只占有牛的左侧,一只则占有牛的右侧,当别的鹭鸶想来分一杯羹时,它们就会将它赶走。但这种“地盘关系”只是“一日情”,第二天一早,每只鹭鸶又要重新去寻找牛(不一定是昨天那一头),捷足先登抢占地盘。
3、由舍而得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圆筒形的身体一根肠子通到底,身体一端的开口处是嘴,另一端的开口处是肛门,中间是一些可作消化及呼吸作用的管子。海参自卫的方法非常特别,当它被人类捉住时,会把体内又黏又湿的管线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从肛门喷出来,缠到人的手指上。
当你还来不及“脱手”时,海参就乘机溜走了。碰到螃蟹前来招惹或大敌压境时,它也同样“弃甲曳兵”而逃。排出黏稠成团的内脏器官,让人“惨不忍睹”,而它却能“无脏一身轻”地从容脱险离去。只要经过几个礼拜,海参就可以重新长出一套新的引擎来。
4、整容悲剧
金丝雀是有名的歌手,它们虽天生有一副悦耳的歌喉,但必须在幼童的关键时刻,倾听、学习老歌手的歌,长大后才能有动听的歌声。歌声悦耳的鸟类,羽毛的色泽通常不鲜艳。金丝雀的羽毛本来也是比麻雀更不起眼的黄褐色,但当被饲养为观赏鸟后,除了歌声“赏心”之外,还要外形“悦目”,于是人类即动脑筋“改良”它们的“品种”,而产生了乳白、金黄、艳红等羽色鲜丽的新品种。
但这种改良并非改变其遗传基因,而是脂粉敷面的整容,即它们羽毛的色彩主要来自吃含有色素的饲料,如果不吃这种饲料,羽毛就会褪色。
5、多动好思
从遗传基因来看,黑猩猩和大猩猩乃是人类的“近亲”,但它们给人的观感却很不一样。块头很大的大猩猩给人一种笨拙驽钝的感觉,而体型较小的黑猩猩则让人觉得活泼聪明。这可能跟它们的摄食行为相关。
大猩猩是素食的,只吃二十种草叶和果实,因为食物来源丰富,摘取方便,加上体型壮硕,没有什么生物能威胁它们,所以“不必动脑筋”,久而久之肢体和心智显得迟钝。而黑猩猩则是杂食性,吃的东西光是植物就多达两百种,外加鸟蛋、小鸟、蜂蜜、白蚁,甚至小型哺乳动物等。想吃这么多东西,以满足口欲,就非得常常“动脑筋”不可,因而变得灵巧异常。
6、齐心协力
生理学家喜欢训练老鼠走迷宫,以研究它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实验生理学家拉西里在教会一批老鼠走迷宫后,将某些老鼠的大脑皮质切掉一半以上之后,结果老鼠还能照常走迷宫,只是反应较慢,会有一些小差错而已。他又将其他老鼠的大脑左切、右切、上切、下切,结果更进一步证实,老鼠走迷宫的能力与它被切除的大脑皮质呈比例下降,大脑皮质切除越多,走迷宫的速度就越显缓慢,差错越多,但并不会因此而变得一窍不通。
拉西里因此认为,老鼠走迷宫的学习经验并非贮存在脑中的某一特殊部位,而是弥漫性地散布在整个大脑皮质中。
7、缺点变优点
苍蝇虽然令人讨厌,但却是最杰出的飞行昆虫,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速度,每秒可达一千次。没有翅膀的苍蝇,就像没有腿的人,几乎是难以生存的。但在盖尔格莲群岛,却到处都是没有翅膀的苍蝇,会飞的苍蝇反而难得一见。因为该群岛经年狂风大作,有翅膀、会飞的苍蝇,一起飞就立刻被风吹掉,反而不利于生存(盖尔格莲群岛不仅苍蝇不会飞,连其他昆虫也都不会飞)。
这些苍蝇并不是因长期不飞才使翅膀退化的,而是一生下来就没有翅膀,这原是使它们失去生存竞争能力的“突变”,在特殊的环境中变成了“适者”的长处,即缺点变成了优点,继而得以大量繁殖。
8、饱暖中的蝾螈
蝾螈是一种原始的水陆两栖动物,像青蛙一样,它们有一类似蝌蚪的幼体,生活于狭隘的水域中。但幼体最后会长出脚和肺,发育成可以到较宽阔的陆地上生活的成体,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重大突破。
然而,墨西哥有一种蝾螈,在雨季生得特别长,水量充沛而使它们原先生长的湖沼没有干涸时,蝾螈的幼体就不会蜕变,继续保持蝌蚪的形貌越长越大,甚至超过正常陆栖成体的大小尺寸,保留着在水中呼吸的羽状鳃,而且就在水中交配生产下一代,懒得再进化,懒得去见识陆地上广阔的世界。
9、愚蠢的鲎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趣事:海龟每当繁殖产卵的时候,都是在涨潮月圆之夜,不远万里成群爬上沙滩产卵。据动物专家介绍,海龟是由陆龟演化而来的,虽然早已迁入海域生活与活动,但龟蛋仍保有所有爬虫类动物的特性:必须在陆地上,才能使发育中的胚胎得到氧气的供应。应该说,海龟冒着危险不辞辛苦地回到陆地产卵是为了繁衍它们后代的需要。同样,作为远古三叶虫后代的鲎是几亿年前就存在的古老生物,它们有着与海龟同样的繁殖习惯。到了繁殖季节,成批的鲎便会爬上海滩产卵。
两种动物的产卵行为惊人相似,但原因并非相同。当初鲎活跃于海洋之中,陆地少有凶残的掠食生物,上沙滩交配产卵,比在海洋中更安全。现在它们已经完全没有上海滩产卵的必要,因为它们的卵已经可以在海水里生存发育。它们产完卵后回到大海,却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在海滩上早已成为海禽或人类的口中佳肴。相对于海龟的无奈来说,它们是在紧紧地死守固有的习性。
10、“大”而亡
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它的“大”跟其摄食行为密切相关。大象是草食性动物,它不仅吃树叶,还吃树枝、硬果等,虽然经过可再生的臼齿的咀嚼,但这些含有高量纤维素的东西实在很难消化。为了让消化液和肠道细菌能充分分解纤维素,食物停留在大象消化道的时间就相当长。人类的食物由入口到排出体外只需不到一天的时间,但大象则要花两天半的时间。
因此,大象必须有一个特大号的胃,而巨大的胃部则必须要由巨大的身体来支撑。史前时代以羊齿等为食物的恐龙,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难题,为了消化难以消化的东西,身体变得异常庞大,结果走上灭绝之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