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论证节奏”动“”起来
让论证节奏“动”起来
054100 河北沙河市二十冶医院转作文讲座 李勇军
文似看山喜不平。
对于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而言,要写出“曲折”来,似乎不大可能。事实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让论证的节奏“动”起来,从而增强说理的生动性、情感性,使我们的说理更加深入人心。
大致说来,这些手段包括有:
一、 通过人物的对话说理。
在论证的过程中,我们当然要以议论为主。但是我们还可以在进行例证时适当地插入记叙。记叙自然包括了对话。通过人物的对话,将要说的理道出。
例:
有一次,临近考试,父亲问我:“这次考试有没有把握夺冠?”我犹豫了一下说:“没有,我根本就无法与张海比。”父亲变得严肃起来:“你试过吗?你也许从来就没有试过。孩子,人要自信,只有试一试才知道结果啊!”我的心一颤,是啊,也许我与张海的差距就在自信这一点上。其实,任何人都可能成功,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就因为缺乏自信,才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一段主要通过我的一次经历来讲人要自信。在我与父亲的对话中,父亲的话第二句实际也就是在说理。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方法也可以叫“借他人之口说理”。
二、运用设问、反问。
设问能引人注意,而反问则能加强语气。在论证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设问、反问,节奏自然会有变化。
例:
追求完美的人类,为什么不在审视万物的同时审视一下自己:偏安于宇宙一隅的高等种群的肉体是否脆弱?灵魂是否空虚?本身是否就是一种不完美?
在一连串的反问中,将观点“别苛求什么完美”有力地道明。
例:
看似一件小事,为什么指引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因为囚犯通过撒谎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学会了“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而著名人士明白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两位母亲的教育在这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问”与“答”中,作者的观点也一一显现。事实上,在论证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设问,还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例: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如此设问,也就告诉了读者,下面作者要谈的是“我们该如何做”。
三、运用比喻。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形象性强。在论证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增强说理的形象性。
例:
如果说人生是航行的船,那么,自信就是那船上的帆。船在浩瀚的海洋中航行,不可以没有帆。人生在泥泞的路上走过,不可以缺少自信。
在这段话中,将“人生”比作“船”,“自信”比作“帆”。通过帆与船的关系显示自信与人生的关系。比喻贴切而生动。说理形象。
四、运用排比。
排比本身就能增强语言气势。在论证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排比,自然也就能很好地增加说理的气势了。
例:
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
一连用了三个“一个人如果能……会使他……”句式,从而将控制住感情的方法及后果如打开的闸门的水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而又充沛,有力地将“理智”、“道德”、“责任”与“感情”的关系道出。
五、运用强调段、过渡段。
过渡段是从结构上而言的,有承上启下之效;强调段是从内容上而言的,有强调下面要讲的内容之功。两者都有停顿的作用,从而使论证的节奏自然地“波动”起来。
例:
故事很简短,却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索。
“故事很简短”是针对上方的故事来说的,“深深的思索”是下文主要讲的。一方面总结了上方,另一方面也提醒了读者,下面我讲的是与故事有关的“思索”。
这个方法在分论点的提出上,更能显其功效。
例:
别埋怨恐怖无边的漆黑,盯住希望的星星之火。(分论点1)
独到的见解会让你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分论点2)
把这两个分论点单独成段,结构上具有提醒的作用,内容上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当然,不难看出的是,第一个方法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的,二、三、四这三个方法主要是从修辞上讲的,第五个主要是从结构上讲的。在具体的写作中,这几个方法都不是彼此独立,而是可以综合运用的。也只有采取多管齐下,论证的节奏才会更好地“动”起来。
【附注】此文发表于《学习方法报·中考语文版》2004年10月04日、11日(分成了两部分)第4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