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正文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打造绝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5:51阅读:
字号:|

    1、扬长避短,避实就虚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光靠硬拼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树立信心,端正态度固然是写作的前提,但讲究\"技巧\"更是取胜的关键吕驾宇。 
   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考生在写作上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形势,然而考场上是绝不允许你将自己的短处、劣势过分暴露出来。有时稍不留意,一两处不可原谅的败笔,就会让考生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我们在实际应试写作中怎样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呢? 
  (1)扬长避短。考场作文都有一定的\"突然性\",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出其不意。有时命题也可能恰巧命在考生的薄弱环节上,这就需要考生沉着地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比如作文试题要求记叙文,而自己却擅长分析议论,那么可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在记叙的过程中时而来一段精辟的议论,这样,不仅可使文采飞扬,而且还能起到画龙点精,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果自己长于记叙描写,而考场作文却要求写议论文,那么采用以事例来证明论点或夹叙夹议,使作文既形象感人,又富有气势;如果自己长于想象,写记叙文可由远及近,由点到面地联想,将文章写得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写议论文则可古今中外,东西南北联想,让文章八面来风\",写得既有广度,又具有力度。如1982年上海一位考生,在考前一直准备读后感的写法,可一上考场发现题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命题作文,当时就 慌了神,可又静下心来一想,此题目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这次作文虽不是写读后感,但提出了其中点睛之笔,而写读后感不正是要抓住文中的名句或观点集中议论谈感吗?正是本陌生的作文马上熟悉起来,挥笔而夺取了上海市作文高分的宝座。 
   在文章的表现方法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文中,也可根据试题的宽余度,做到扬长避短。一篇文章的\"表现\"是综合性的,我们在此从三个侧重点来分述。 
  首先要选择擅长的文体。现在的高考作文,上海卷几乎每年是文体不限,全国卷也有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淡化文体,这样就给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了充分的自由。有人擅长记叙文,有人擅长议论文,也有擅长杂文,每位考生要了解自己擅长的文体。文体不限,说明任何一种文体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而具体到考生,应该说肯定会有一个最佳的选择。当然,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每个人文体特长也是有位移的,但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 
  其次,要选择擅长的行文结构。文章的结构必须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但更要适应学生自身的表达特长。同为记叙文的顺序和线索,有人爱以时间,有人好用空间,有人却擅长时空结合。而《琐忆》、《谁是最可爱的人》,则是用材料的性质来安排结构的。也会有人按认识发展的顺序,如《荔枝蜜》,更有人擅长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不一而足。从文章的结构的基本环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来看,也明显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色,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三,要选择擅长的语言形式。语言表达主要是方式和方法问题。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人对语言的领悟和驾驭也是有明显的区别。有人擅长议论、说明,有人擅长叙述、描写。有的人语言庄重严谨,有的人语言生动、诙谐;有人朴实,有人华丽。近些年,高考作文要求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强调了综合运用,但具体到每个考生,具体到某篇文章,还是有一个最佳选择的。作文语言就像一个人的衣饰及所表现出的气质,如果穿惯了便装的人突然去穿西装,就显得特别别扭,失却了自然的形象。要是一篇作文,突然改变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就很难行文顺畅。可以说,在文章写作中,语言是最能体现个性的地方,每个考生都要准确把握自我。 
  (2)避实就虚。高考作文虽然就其原则来说,是要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让人人有话可说。然而在实际中也总有照顾不到每一位考生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应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战术,绕开正面,攻其侧翼。例如1985年高考作文是要求就某学校被化工厂污染一事,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有些山区考生对此犯了难,因为他们对环境污染的情景没有具体感受,如瞎编一通,只会破绽百出,如什么师生戴着防毒面具上课,人人都得了肺结核等等,夸大事实,不切实际,给阅卷人造成虚假之感。有位山区考生,面对这一难题,没有采取正面进入的策略,而用大量篇幅描写学校没有被污染前的美景,写得真切、具体,很有体会。由于考生避开了难写的正面,从侧面入题,由本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顿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同样给阅卷人以美感,进而夺取了考场作文的胜利。 


2、藏拙露巧,急中生智 


  1)藏拙露巧。考场写作是平时作文的检测。平时作文基础好,考生大多在考场上能\"逢凶化吉\",而平时写作基础不大好的同学,在考场上尽量作到藏拙露巧。字写得不好,起码要做到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使阅卷人看得清,不厌烦;篇幅拉不开,记叙文就增加描写或插叙成份,议论文就采用事理结合,正反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社会与自然结合,作文与政史地数理化结合……。不会写命题作文,就始终抓住题目的题眼来发挥;不会写材料作文,就抓住材料中的一个关键句去创造,写出事情的先后经过;写不好议论文,就起码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安排不好结构,起码可以采用\"三段论\"……总之要尽量将自己的不足隐蔽起来,将自己的长处暴露出来。让阅卷者不识你\"庐山真面目\",这样才能做到\"遇难呈祥\"。 
  2)急中生智。在文章中运用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不少同学在考场上只记得有此名言,却不知出自何处,何人所说。如果随意而写,会出现\"张冠李戴\"的败笔。 
   例如1989年高考作文要求写封信,不少考生在末尾用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一语,而说到出处,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列宁的教导,有的说是鲁迅的名言,令人啼笑皆非。其实,这话出自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之口。 
   再如,1997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举例时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明代爱国名将梁启超的句句。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居然写王若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挺胸堵机枪等;有个考生为了论证\"助人为乐要付诸行动\",列举了雷锋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例。\"希望工程\"是出现时间不长的资助贫困地区学生上学的社会公益事业,雷锋已牺牲30多年,怎么会捐款?试卷中还出现了焦裕禄支援西藏、毛泽东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白居易说\"安得广厦千万间\"等知识性错误,运用\"模糊语言\"去解决。古代有名言,就用\"古人言\"、\"古代有位名人说过\";现代的名言,就用\"现代有位名人说\"、\"有人曾经这样说\"、\"某位领导人曾指出\";外国的名言,就用\"外国有位名人说过\"……这样就可以使阅卷人只看到鲜花而看不到枯枝败叶。 


3、比猫画虎,借鸡下蛋 


  考场作文不仅要速度快,而且要求质量高。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写出质量高能够引起阅卷者情趣的文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仿了。 
   \"学生学生,学了就生。\"模仿可以生出好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说的是半个秀才,也是模仿出来的。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现代作家巴金的《家》《春》《秋》模仿的是《红楼梦》。其实,古来文章一大仿,就看你仿得象不象,看你能不能仿出新意来。 
    模仿不仅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也是考场作文不可缺少的方法技巧。例如1988年一位夺取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在总结经验时说:\"考前我背了60多篇文章,考什么我都不怕\"。1990年一位考取南开大学的考生说:\"考前我看了一篇谈猫吃老鼠又吃小鸡,应如何看待猫的文章,在考试中让写玫瑰有花又有刺,应如何看待玫瑰的作文,我模仿了人家的观点和写法,结果取得了38.5分(满分40分)的好成绩。 
   高考作文的命题是面向大多数的,要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命题不会太偏太怪。高考作文的题目似乎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它的影子。 
   例如:1990年上海的《时间啊!时间》可模仿高尔基的《时钟》的写法,86年《树林、森林、气候》可模仿《义理、考据、辞章》的结构,91年联想\"圆\"的情景,作文可模仿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关于日出地景状,92年的记叙文可模仿\"小鞋匠\"的心理描写,93年的情景作文关于赞叹新树皮、老树皮的对话可模仿《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的写作手法。有的考生面对题目抓耳挠腮咬笔杆,脑子里放着现成的文章不用,非要到九霄云外去寻找橄榄枝,认为山鸡野猫香,结果写得满纸学生腔,文句不通,文理不顺,得不到高分,这岂能怨人?不过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背默别人的文章或将准备好的若干篇习作不符题意地生搬硬套。这两种情况属于抄袭、投机,是绝对不足取的。而模仿却是经过消化、吸取、借他人之法为已所用,是\"比猫画虎\",\"借鸡下蛋\"。\"比猫画虎\",画出的是虎而不是猫;\"借鸡下蛋\",借来的是鸡,下来的却是蛋。模仿,它贵在继承和创新。 
  考生不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文章默写出来充数,别起炉灶这是自考,这类作文,不仅\"内容\"不应得分,\"结构\"和\"语言\"也失去了意义。这类试卷不入等次,全文给\"0\"分或酌情给最低分。 
  唐代的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偷语\"就是仿效别人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每个考生在课堂上都透彻地学过相当数量的优秀课文,有过长时间的写作实践,课外阅读过大量的优秀篇章,有过很多原材料积累,心中都存有许多自己喜爱的佳作,这些都是临场模仿的蓝本。在考场上我们可以仿其开头,力求自己别出心裁,先声夺人;仿其结构,力求自己布局合理严谨;仿其结尾,力求出奇制胜,后发制人;仿其构思,力求语言生动活泼,光彩照人;仿其立意,力求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只要考生善于模仿,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别人长时间完成不了的优秀篇章。

 

[1]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