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范围分类作文 -> 写事作文 -> 写事作文 -> 正文

“贫民窟”岁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54:35阅读:
字号:|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单身汉。当时在这所学校,像我这样的单身教师,多数住过学校的“贫民窟”
    说起这“贫民窟”,其实是我们对一排破房子的戏称。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居住条件尤其恶劣。其中甚至有一排破旧的土坯房,在当时的农村都十分少见了。这就是单身教师的宿舍了。
    这“贫民窟”实在名副其实。每间房子不过三米多长,两米多宽;放上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之后,空间就所剩无几了。从门口到后面的窗户,只需三四步,比起“从门口到窗子是七步”的“二六七号牢房”只怕还局促些。可就是这么狭窄,有的同事居然还弄进房里一口水缸,说是夏天用来泡泡澡还是不错的。更绝的是,有段时间我和一位同事挤在一间屋子里,摆放了两张床、两张办公桌、两辆自行车、一个煤气罐、两只水桶,冬天还能生炉子取暖。这种对空间的高利用率,创下了“贫民窟”之最。
    “贫民窟”不但小,而且脏。因为是土坯房,加上年深日久(据说比我年龄还大十几岁),稍有风吹草动,屋顶的尘土就簌簌而下。到了“雨疏风骤”的时节,就更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这时,不但吃的喝的要用塑料布遮盖严实,就连桌子上的教案、作业和书籍也要“妥善安置”,否则一滩湿泥溅落下来,可不是玩的。有的同事自出心裁,在靠近房顶的墙上钉上小钉子,再纵横交错地扯上一些细绳,上面铺上报纸,做成“天花板”,既挡泥沙,又拦灰尘。美中不足的是,商飙徐起时,常常把报纸吹得七零八落,不得不“从头再来”。
    虽说如此艰苦,那时我们住在“贫民窟”的教师们却自得其乐。“贫民窟”一共有九间,住着九位教师。虽说这个来那个走,人员组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却始终保持着融洽的关系。其中年纪最长的,我们尊称为“窟头”(取“裤头”的谐音);年龄最小的,因为常常跑腿,就称为“窟腿”(取“裤腿”的谐音)。九个年轻教师你来我往,“贫民窟”好生兴旺。
    傍晚时偶有闲暇,各人自己或炒或炖,或煎或煮,用大盘小钵捧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就在门前檐下,捉两张小桌,搬几个座位,往往还拎上几瓶啤酒。或浅尝,或豪饮,一会儿高谈阔论,一会儿指手画脚。不移时,皓月当空,杯盘狼藉。各人仍然意犹未尽,直到夜阑更深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贫民窟”前原有一破草棚。偶有男女同事坐在下面谈情说爱,大家就戏称为“鸳鸯亭”。我搬入“贫民窟”时,“鸳鸯亭”已经荡然无存,只能称为“鸳鸯亭旧址”了。有一任“窟头”曾号召我们重建“鸳鸯亭”,可惜应者寥寥,无奈之下只好作罢。“窟头”就把这里开辟为菜园了。大家对此大起效仿,纷纷开展蔬菜种植。有位同事在门前种了几棵丝瓜,不久爬上房顶,喷芳吐艳了。大家觉得好玩,几乎每人都种了几棵丝瓜。自己吃不了,又经常忘了摘,屋檐下便经常看到硕大的丝瓜种了。有一位仁兄的丝瓜居然沿着屋檐下的电线绕着“贫民窟”转了一圈!真令人啧啧称奇!
    后来,学校进行危房改造,“贫民窟”在拆迁之列。我们这些“贫民”只好各谋出路,远走高飞了。现在的“贫民窟”已经拆除,在上面建成了一个门球场,成了许多老教师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偶尔从旁边经过,想起在“贫民窟”度过的岁月,还真有点怀念呢。
    

相关文章:

·愉快的六一儿童节2011-11-2
·夕阳2011-11-2
·相册里的童年2011-11-2
·第一次登山2011-11-2
·人鸡大战2011-11-2
·我的课余生活2011-11-2
·我的生日2011-11-2
·我学会了游泳2011-11-2
·大扫除2011-11-2
·我尝到了战胜诱惑的喜悦2011-11-2

上一篇: “装病”   下一篇: “贴鼻子”游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