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专题分类作文 -> 感人作文 -> 正文

让作文更加感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4:18:13阅读:
字号:|


让作文更加感人


深刻才能感人。要把作文写得深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优选能深刻表现时代特点的生活片段。如反映环保问题“乱砍滥伐、肆意破坏、硝烟战火”,最终必将导致“毁灭”的科幻小说《毁灭》,其最后一句“那儿,只是一片荒凉,一片有着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的荒凉”,震人肺腑,促人深思。又如揭露打牌赌博的习作《不该发生的事》,在父母间一场因为麻将而引起的暴风雨之后,小作者“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事偏偏要发生在我家里?为什么?”反复三问,似乎一个孤苦无助的受害者就在眼前呐喊,不能不令人心痛,让人沉思。



    其次,可以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要学会以景写情并借景抒情,将平凡的故事融入特定的环境,借助议论使之情景交融,让故事在读者大脑中凿下深刻的印痕。如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一文,文中阴沉的天、连绵的雨和班主任来接“我”这件事融为一体,物人合一景浓情深,作文也就有了感人肺腑的深沉力量。

    第三,不妨运用反复穿插的手段点示文章的主题。例如语文教材第一册2课《背影》,文首“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及“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又看见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四次“背影”的反复,以及作者“我”的四次流泪,细腻而真切的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文章也因此有了永垂不朽的生命力。

    第四,还要学会托物寓意以表现深刻的含义。运用联想的方法托物寓意,给平凡的故事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使之动情感人。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的故事,文尾作家由蚁联想到人: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深刻立意,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第五,在议论抒情中深刻的表现自己的观点。如习作《中学生应该比什么》,作者由一幅漫画引入论题,接着联系中学生中爱慕虚荣、比吃比穿等实际情况展开正反论证,指明其危害性,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要说比,比的也应该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应该是吃喝穿戴的好坏。”这样就旗帜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观点,作文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例文赏析] 
                                               其实我不想(作者:陈美娟)
  

    中午,我正在吃饭,电话铃声忽然响起。“喂,找谁?……哦,是你啊——美娟,接电话,你妈妈打电话来了。”姨父把电话递给我。

    “我放学了正在吃中饭,有什么事吗?”虽然我早已猜出个十之八九,还是冷冷冰冰的问。“我是谁呀?还没喊妈妈呢!”电话那头显然十分激动,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我却不耐烦起来:“哎呀有什么事就快讲,等会儿还要上学呢!”“也没什么事,”妈妈显然吃了一惊,说话变得有点忧郁,声音也小了许多,“就是想和你说说话,问问你的情况。期中考试了吗?成绩怎样?……”我只觉得鼻子酸酸的,忙说:“下星期三考试,还有没有事?没事我挂了。”“好好好,”妈妈说,“要认真点,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听姨父的话……”我“啪”的一下挂断电话,自顾端起碗大口吃起饭来。

    “美娟,你妈妈好不容易打一个电话,你怎么不多说几句呢?”姨父不解的问我。我心里一震,眼泪差点滚落下来。我怕姨父看见,又急忙吃了两大口饭,说:“说和不说都一样,说什么呢?”姨父叹了口气,说:“这孩子……”

    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和妈妈好好的说几句话呢!自从爸爸妈妈打工出去后,我就像一根漂流在茫茫大海的小草,虽然姨父一家都对我很好,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也很关心我,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特别是上次妈妈打电话回来,恰巧姨妈心情好像不太好,当我和妈妈聊够了挂上电话时,突然听见姨妈嘀咕道:“一个电话十几分钟,怕钱没地方花!”虽然声音很小,但在我听来却不啻于晴天霹雳。也许姨妈是出于关心才这么说的,但我总不能平下心来……



    今天,我匆匆挂断了电话,其实我的心里在喊:“妈妈,我好想你,想和你高高兴兴的说话儿啊!可是我不能,因为这是在姨父家,不像在自己家里,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呀。”

    “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上学路上,潘美辰那哀怨动人的歌声就在我耳边回荡。我再也忍不住,两行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

   
[简评]
    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只好寄人篱下,作者选材目光敏锐,从一件也许不足一提的小事写起,将父母不在身边的种种委屈和为难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自然段“我”的反常表现为后文埋下伏笔,姨妈的嘀咕也许是有口无心,但在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心里不啻于晴天霹雳,让人为之叹惋。最后一段哀怨动人的歌声、作者刷刷的眼泪,让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