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专题分类作文 -> 感人作文 -> 正文

记叙类文章如何写得生动感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4:18:13阅读:
字号:|


记叙类文章如何写得生动感人


记叙类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该文能否以情动人,“感人”是这类文章的生命。可是在写作训练中,不少同学着眼点不是如何用“情”去感动别人,而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完完整整地告诉别人。结果,即使题材很好,但文章仍写得平平淡淡。

     记叙类文章要想写得感人,关键有两点:(1)感悟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2)写好“感动点”。

     一、感悟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



     我们都是凡人,一生中很少遇到有关生死抉择、灵魂拷问的大事。面对“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少同学总是苦苦的询问:我们的生活这样平常,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可写呢?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凡人身上也有感人的行为,关键是你能否用心灵去仔细感受。

     当代中学生受时代大潮的影响以及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现状,他们敏感的心灵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浅显地感受生活。不少同学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凡事为自己考虑的多,为别人考虑的少。正是把心灵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因而忽略了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事。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在车站临别给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件看来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却让作者、读者感动得泪水涟涟,为什么呢?抛开个人的小圈子,从父亲的角度试想一下,他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是却把它抛在一边,为远行的儿子送行,并且想得那么周到——为“我”买橘子。他那么大岁数,身体又胖,长袍马褂的,月台又高,爬上爬下多不容易,可是为了孩子,他那样费力地做了,这就是作为父亲的无私的爱啊。想到这一切,你的内心能不感动吗?

     如果你从别人的角度体味一下,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来隐藏着那么多感人的东西,那么多可写入作文的东西。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父母每天那忙碌的身影,是否注意到他们那疲惫憔悴的眼神。寒夜苦读,那一声提醒你早点休息的话语是否让你心动?那一杯热茶是否给你孤军奋战的心灵增添了暖意?《项脊轩志》中母亲深夜以指扣门的询问:“儿寒乎?欲食乎?”不也让作者、读者感动不已吗?

     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如果你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朴素的真理,无数感人的事迹。只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敏感的心灵,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且养成随时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的习惯,你就能更深切地体验人生的滋味。有了这样的训练,我发现我的学生不再对父母周末送衣送饭熟视无睹,不再在家信中仅仅要钱,他们学会了体谅别人,关心别人。要想感动别人,你首先必须感动自己。有了这样浓浓的深情,怎么会没有素材可写,怎么会写得不感人呢?我们班不少同学下笔写文时,常常禁不住哭了,这正是由于平时注意感情积累,此时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的结果。

     二、写好“感动点”

     有了让人感动的素材,这只是写好记叙类文章的第一步,写好这类文章的另一步就是写好文章的“感动点”。所谓“感动点”,就是在事情叙述到感人处时,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细细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背影》中写父亲上下月台,写得多么细腻!一下,一上,再一下,一上,不厌其烦地写。特别是爬“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写得多么细!这些精彩的片段就是文章的“感动点”。

     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这种地方写得不细,感人的事情写得不感人。要改掉这种毛病,就要意识到“感动点”是全文的重点所在,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写作训练时,我常常运用“逼问”的方式“逼”着学生把“感动点”写得详细一些。比如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件事,棉花丰收后,父亲坚决不把棉花卖给棉贩子,通过这件事表现新时代农民丰收不忘国家的高尚情怀。素材选的很好,可是文章写得不感人。在面批时,我这样“逼问”他:“丰收后,父亲是怎样高兴的?”学生想了想说:“望着十几大包待售的棉花,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叼着那杆旱烟管,一会儿从这包里面抓出一把看看,一会儿从那包里面抓出一把闻闻,高兴得不知干什么才好。”“那么棉贩子又是怎样和你爸商量买棉花的?”我进一步追问。“那棉贩子眨着精明的眼睛,凑到爸爸身边,先递给爸爸一棵过滤嘴香烟,然后讨好地说:‘大叔,今年您老可又发了。’‘哪里,哪里。’爸爸笑眯眯地听着,很香的抽着烟。棉贩子又凑近了一步,很神秘地压低声音,‘大叔,把棉花卖给我吧,我每斤比收购价多出三分钱,不,五分!保证不让您老吃亏。’”“爸爸又是怎么回绝他的呢?”我又一次追问。至此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他很快地往下说着:“听了棉贩子的话,爸爸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喷出一口浓浓的烟,盯者棉贩子坚决地说:‘不行!做人应该有点良心。现在政策好了,咱们富了,富了怎么能忘了国家?这棉花我一斤也不能卖给你!’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堂屋。”“逼问”到此,学生已经明白了把“感动点”扩展开,写得丰满一些的诀窍。那篇文章经过修改后在校报上发表,在学生中争相传阅。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培学生养具有敏感的心灵,多从他人角度感受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在写作时养成步步“逼问”写好“感动点”的习惯,你将终生受用无穷。           

上一篇: 让作文生动感人   下一篇: 贫困的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