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考作文新趋势:回归材料作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4:18:37阅读:
字号:小|大
备战高考:高考作文新趋势:回归材料作文
2007年高考的脚步逼近。作为历年最受人们关注的作文命题自然成为研究的焦点。命题类型制约着作文的写作。从1999年以来,高考话题作文“独领风骚”;随着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逐渐暴露出弊病而需要有所限定的趋势,“材料作文”重新浮出水面,2006年全国18套作文题,有3套是材料作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两套题都是材料作文,对全国分省命题具有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
当然,在“减少限制,增加开放”的大趋势下,“材料作文”再一次出现在高考卷中,决不会像以前一样限制太死,会适当吸收话题作文“三自”(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的优势。所以,我们将这类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命题要求的表述一般为:“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目前,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还不稳定,写作特点还不明显。所以,在应考训练中,最好严格按照原来材料作文的方式进行写作。平时从严要求,考试时才能从容取胜。
一、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区别
(一)作文类型与命题要求
(二)作文类型与作文体裁
话题作文记叙类文章
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论说类文章
注意:材料作文一般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故用虚线相连。
(三)关键词:话题、主题、材料
1.话题:
话题作文:命题人已确定
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概括
2.主题:
话题作文:主题从话题中来
材料作文:主题从材料中来
3.材料:
(1)命题人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2)考生写作时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可用可不用”。
材料作文:“非用不可”(引子型、论据型)。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就是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材料作文审题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下面以2007广东调研试题为例说一说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
【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审题立意】
第一步,划一划——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这是材料作文有效写作的前提。反复阅读所提供的材料,把握其大意,并要在能够帮助理解题意的关键词语上作标记,这样可以保留重要信息,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上面这则材料可以划出来的词语有: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忍痛放弃、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死在了野草丛中
第二步,缩一缩——概括材料大意
此道程序是有效写作的飞跃。题干材料少则一二十字,多则几百字。如2006年山东卷以一首题为“星星”的诗作为作文材料,总共不到50字,而2005年上海卷却有将近 400字。无论长短,如能将原材料加以浓缩,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原文大意,就向确立写作重点靠拢了一大步。
这一步可以借助找到的重要词语组合连接,这过程也是认识上升飞跃的过程,概括得愈简洁、愈完整、愈准确,愈说明写作者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材料作文的主旨。因为如果对材料理解的不深不透,对材料的取舍、概括也就会不准不全。事实上,概括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自我检测对原材料是否已经吃透大意、烂熟于心的过程。
上面这则材料可以压缩为: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又放弃目标,什么也不做,最终一事无成,死在了野草丛中。
第三步,炼一炼——提炼材料主旨
此为有效写作的关键,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对原材料作了精读、紧缩以后接着做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提炼出中心论点,这要求学生能依据材料进行阐发、联想、引申。
主题是内在的,不是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也不是单纯地“主观意念”的产物。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
实际作文中,比较大的问题是:一方面,有些同学“原地打转”只写“蜗牛”,不能拓展开去;
另一方面,又有同学“另起炉灶”,抛开材料,越写越远,比如写:动物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这些立意不是偏离就是过宽,没能“切题”;
再者,在审题中片面理解材料,若即若离。如:懂得放弃、死的价值。
根据这则材料提炼出来的较好的立意是:人贵自知,点滴做起。
三、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材料作文一般都宜于写成议论文,所以这里提供几种议论类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1.引子型材料作文模式一:
引——提——议——(联)——结
(论点必须由题干材料引出)
引:概括引述材料。要求简明概括,30个字左右。
提:提出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必须是从命题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
议:围绕中心论点选择典型论据进行论证分析。
联:有些题干材料含意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那就需要联系实际作简要论述。
结: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升华,最好在点一下命题材料。
这个模式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安全模式”,只要照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就会八九不离十。
2.引子型材料作文模式二:
引——提——分——解
(论点必须由题干材料引出)
引:概括引述材料。要求简明概括,30个字左右。
提:提出问题。提出需要论述、分析的问题。
分:分析前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解决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此模式与“模式一”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不同,主体部分的议论方式不同。
3.论据型材料作文模式:
提——议——结
(题干材料必须作为论据)
此模式与一般论证性议论文的模式相同,即提出论点——论证分析——总结升华,与模式一不同的在于,开头并不引述题干材料,而是把题干材料作为论据。
此模式使用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1)题干材料不一定适合作论据,论据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2)题干材料作为论据,被淹没在主体部分大量的文字中,在高考阅卷非常迅速的情况下,不易被老师找到,容易被误判为“脱离材料”。
四、优秀作文点评
我们选择一篇根据上述“蜗牛”材料运用“模式一”写成的材料作文,进行简要评析。
人贵自知,点滴做起
①一只雄心勃勃的蜗牛,最初好高骛远,立下“鸿鹄之志”,既而又自惭形秽,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老死荒野。
[引:引述材料(简明、概括)]
②从寓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做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立下适当的志向,然后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
[提:提出论点(明确、干净)]
③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人贵有自知之明。试想,倘若一个人不能自知,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又岂会虚心进取?就更不用奢谈成功了。古代邹忌注重自省自知,认为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倘若当时搞个什么类似评选“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活动,他是断然不会去自讨没趣的,可以说他是能自知的智者。
[议:自知之明]
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蜗牛吧,倘若它当初选择爬上一棵大树看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者选择爬到一条小溪边,与小虾、水蛭联欢,又岂会令计划胎死腹中?自知固然重要,实干更不能忽视。即使能自知,却又自卑自惭,像蜗牛一样再也不思进取,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范晔说:“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其实,我们的社会不乏立志适当、通过努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掏粪工人时传祥,他觉得自己既然做不成参天大树,便甘心做一棵碧绿的小草,不怕脏、不怕累,脚踏实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普通战士雷锋,觉得自己不能做一台发动机,便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议:点滴做起]
⑤我们高三学生正值人生的重要时期,更应有自知之明,立下切合自己实际的志向,而后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这样,胜利的女神终究会向我们微笑的。由此看来,“自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自知”之后,不轻视小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去实现自己并不怎么“惊天动地”的人生理想。如果在“自知”之后一蹶不振,万念俱灰,就会像寓言中的蜗牛一样,“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联:联系实际]
⑥人可以甘于平凡,但不应像蜗牛那样甘于平庸。努力吧!既然不能“惊天动地”,为何不脚踏实地?力所能及的人生目标加上坚持不懈的奋斗,就一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
[结:再扣材料]
总评: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材料作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来自题干材料,且角度选择恰当。全文分别在①④⑤⑥自然段共四个地方引用题干材料,并且引用的方式灵活,或概括叙述,或点击关键词语。在论证过程中,既有事例论证,也有道理论证;引用事例比较典型,并且对事例作了充分的分析,使之与观点高度一致。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