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看高考作文改革走向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2:32阅读:
字号:小|大
历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家长们夏季纳凉饮茶时的谈资。人们如此重视高考作文,不仅因为它是目前各科所有试题中占分数最多的一道试题,而且对国人来说,它有着久远的心理积淀,所谓“文章千古事”,就是最好的映照。封建社会开科取士,更是一篇文章定终身。如今高考作文可谓百花齐放,远的不说,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1年的“诚信”话题,再到去年的“心灵的选择”,都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议论风生,传阅佳作,爱不释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别出心裁,全国卷的试题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转折”,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那么,从近20年高考作文式样的变化,能不能摸清高考作文改革的脉络?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八十中学高三语文组的王筠青、孙洁等5位教师。
记者:高考作文是对考生语文能力与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考查。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0多年里,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文体形式方面经历了哪些转折?
王筠青:在中学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难度最大、档次最高。高考语文中,就单题而论,写作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几次转折。
首先是命题形式的转折。高考作文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给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材料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甚至满盘皆输;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这个转折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全国卷、上海卷仍然沿用了这个形式。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转折。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表达方式进行作文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是不能很从容的。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记者:1999年的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考作文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好作文不胫而走,一时间洛阳纸贵。结合今年的试题,谈谈高考作文在创新意识和开放程度上经历了哪些转折?
孙洁: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话题作文。自采用话题作文以来,除了文体不限以外,内容的开放程度令人赞赏。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考生的思路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审题的要求减小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有利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尽情发挥。
今年上海卷的话题“杂”,就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北京卷作文虽是命题作文,但“转折”中所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急骤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学习、生活、思想认识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该从看似平凡的小事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特别是这几年无论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有些是带有转折性的,比如非典这一事件对我国各方面的管理乃至体制的完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另外,也可以写历史上某些事件、某些个人生活的转折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
记者:话题作文经过了4年高考的洗礼,逐步走向成熟,但它似乎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难以防止宿构和以背默方式进行的抄袭。比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就出现考生抄袭但却得了高分的现象,当时大家议论纷纷。
凃洁: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作文试题在开放的同时,其限制性也在加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
今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在考生即将迈入一个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
记者:高考年年举行,作文岁岁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应对今后年复一年不断变幻的作文试题?
周冬屏、晁凌云:我们认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有三:
1.学校要创设科学与人文的教育氛围,注重对学生健康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提倡创新思维和对事物要有独立的见解。
2.注重积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必经过程。“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境界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厚积薄发的过程,读书若没有这个过程,是难以有收获的。
3.关注社会、关注心灵: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语文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而其中的人文素养也愈受到重视。它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强调学生去感受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关爱生命。体现在高考的作文命题中,更是明显,考生要注重从生活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王筠青、孙洁等教师认为,高考总的趋势是稳中有变,今年又回到命题作文中来,由此可见,对各种题型的训练不可偏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应做到游刃有余。这样才能成竹在胸,尽施才华。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别出心裁,全国卷的试题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转折”,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那么,从近20年高考作文式样的变化,能不能摸清高考作文改革的脉络?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八十中学高三语文组的王筠青、孙洁等5位教师。
记者:高考作文是对考生语文能力与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考查。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0多年里,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文体形式方面经历了哪些转折?
王筠青:在中学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难度最大、档次最高。高考语文中,就单题而论,写作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几次转折。
首先是命题形式的转折。高考作文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给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材料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甚至满盘皆输;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这个转折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全国卷、上海卷仍然沿用了这个形式。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转折。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表达方式进行作文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是不能很从容的。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记者:1999年的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考作文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好作文不胫而走,一时间洛阳纸贵。结合今年的试题,谈谈高考作文在创新意识和开放程度上经历了哪些转折?
孙洁: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话题作文。自采用话题作文以来,除了文体不限以外,内容的开放程度令人赞赏。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考生的思路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审题的要求减小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有利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尽情发挥。
今年上海卷的话题“杂”,就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北京卷作文虽是命题作文,但“转折”中所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急骤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学习、生活、思想认识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该从看似平凡的小事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特别是这几年无论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有些是带有转折性的,比如非典这一事件对我国各方面的管理乃至体制的完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另外,也可以写历史上某些事件、某些个人生活的转折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
记者:话题作文经过了4年高考的洗礼,逐步走向成熟,但它似乎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难以防止宿构和以背默方式进行的抄袭。比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就出现考生抄袭但却得了高分的现象,当时大家议论纷纷。
凃洁: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作文试题在开放的同时,其限制性也在加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
今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在考生即将迈入一个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
记者:高考年年举行,作文岁岁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应对今后年复一年不断变幻的作文试题?
周冬屏、晁凌云:我们认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有三:
1.学校要创设科学与人文的教育氛围,注重对学生健康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提倡创新思维和对事物要有独立的见解。
2.注重积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必经过程。“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境界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厚积薄发的过程,读书若没有这个过程,是难以有收获的。
3.关注社会、关注心灵: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语文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而其中的人文素养也愈受到重视。它强调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强调学生去感受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关爱生命。体现在高考的作文命题中,更是明显,考生要注重从生活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王筠青、孙洁等教师认为,高考总的趋势是稳中有变,今年又回到命题作文中来,由此可见,对各种题型的训练不可偏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应做到游刃有余。这样才能成竹在胸,尽施才华。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