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及写作注意事项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3:42:40阅读:
字号:小|大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每年高考过后,媒体议论最多的一定是当年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议论上几句的话题。记得去年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还在暑假里特别请了魏明伦、聂卫平等名人来现场命题作文,魏大师面对一个小时必须完成的800字的文章,竞也发出“横下心肠硬着头皮”交卷的感慨,可见限时完成命题作文的艰难。当然,对于久经历练的考生,也许一个小时一篇作文只是小菜一碟,看看历年高考作文的状元榜眼探花们的范文吧,总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借着高考,我们请了8位风格各异的作家来做了一次命题作文的游戏。
本报的记者和实习生们当年也都是从考场一路拼杀过来的,现在回忆那一段经历心态倒是十分轻松。有一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财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考试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呢?
走亲情路线
小七(2000年考生)2000年的高考作文居然要写2010年世博会主题的建议策划!70分的作文就像压宝一样,赢就是大赢,输的话就是全盘皆输……实在没有把握———世博会不像门口居委会开的纳凉晚会,这种国家大事一下子把我吓闷掉……
想了半天,没有进展,直冒冷汗……咦?纳凉晚会不都是老头老太太吗?!不如就走“亲情路线”,写老年人如何参与世博会!一旦确定了主题,我刷刷地就写完了。通读一遍,感觉虽然深情有余,但是大气不足,可是已经来不及推翻了……
最后我的语文似乎是119,比想象的好太多了,也许我的亲情路线歪打正着打动了阅卷老师吧。
挖自己的故事
慕尔(1999年考生)那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回声的启示》。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乐了———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讲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礼貌待人,不要跟小朋友抢苹果。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轻松了好多。于是我就用我童年的“抢苹果”故事作为开头,然后下笔如有神,从抢苹果讲到讲礼貌,再到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落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写完之后,神清气爽啊!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真的很有道理。“回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尽量炒冷饭
郑翌(1996年考生)深知自己的弱点———磨蹭———构思慢,字也写得慢。因此,高考前就订下方针,尽量“炒冷饭”,“当场采购”太危险。
之前的三年高考都是命题作文,而且题目都只两个字。终于轮到我的考卷发下来,忙翻到后面,果然又是命题作文,不过多了两个字:“我的财富”。心马上定了下来,“我的财富”完全可以理解为我的“精神食粮”。在同龄人中,我有一项自以为很独特的爱好———古典音乐,也写过多篇自己如何欣赏音乐、怎样在音乐中得到启发的随笔,只要把这些素材糅捏起来,再提炼一下中心,不就成了?考虑到自己的速度,我还是留了1小时20分钟“炒冷饭”,当写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心里非常踏实。那一年高考语文,我得了130。
写“两遍”也值
简宜(1991年考生)高考卷子就像人的脸,第一印象要好。要知道高考时值酷暑,改卷老师也是耐着性子作业,千万要体贴他们的心情。我自小写作文,思路就跳跃,随性去写必定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教了一招:先打草稿,然后把乱糟糟的文字,再誊清到考卷上,等于有了两次修改机会。
可是考试时最痛苦的不是题目太多,而是草稿纸太少,半张A4纸大小,写小作文也不够。人急智生,带来的铅笔派上了用场:先用铅笔在考卷上轻轻打一遍草稿,再用钢笔在原来地方誊清,最后擦去草稿一看,果然光洁如新。
勿自以为是
黄飞珏(1987年考生)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20分制的模拟考试我拿了111.5分,当时很是风光。1987年7月7日,语文高考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瞅作文题———《五十年前的今天》,立马就乐晕了。50年前的今天,不就是卢沟桥事变吗?肯定有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想到这,我真是下笔如有神啊,从1937年谈到了改革开放,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如果我们国家不改革开放,50年前的一幕还会再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很深的伤疤,而这句话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挺大的刺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考试结束后我对了对答案,前面的基础题几乎全对。分数下来了,我傻眼了,79分———刚刚及格。因此,我奉劝诸位考生,遇到自己有把握的题,千万不要得意忘形!(《申江服务导报》)
借着高考,我们请了8位风格各异的作家来做了一次命题作文的游戏。
本报的记者和实习生们当年也都是从考场一路拼杀过来的,现在回忆那一段经历心态倒是十分轻松。有一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财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考试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呢?
走亲情路线
小七(2000年考生)2000年的高考作文居然要写2010年世博会主题的建议策划!70分的作文就像压宝一样,赢就是大赢,输的话就是全盘皆输……实在没有把握———世博会不像门口居委会开的纳凉晚会,这种国家大事一下子把我吓闷掉……
想了半天,没有进展,直冒冷汗……咦?纳凉晚会不都是老头老太太吗?!不如就走“亲情路线”,写老年人如何参与世博会!一旦确定了主题,我刷刷地就写完了。通读一遍,感觉虽然深情有余,但是大气不足,可是已经来不及推翻了……
最后我的语文似乎是119,比想象的好太多了,也许我的亲情路线歪打正着打动了阅卷老师吧。
挖自己的故事
慕尔(1999年考生)那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回声的启示》。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乐了———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讲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礼貌待人,不要跟小朋友抢苹果。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轻松了好多。于是我就用我童年的“抢苹果”故事作为开头,然后下笔如有神,从抢苹果讲到讲礼貌,再到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落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写完之后,神清气爽啊!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真的很有道理。“回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尽量炒冷饭
郑翌(1996年考生)深知自己的弱点———磨蹭———构思慢,字也写得慢。因此,高考前就订下方针,尽量“炒冷饭”,“当场采购”太危险。
之前的三年高考都是命题作文,而且题目都只两个字。终于轮到我的考卷发下来,忙翻到后面,果然又是命题作文,不过多了两个字:“我的财富”。心马上定了下来,“我的财富”完全可以理解为我的“精神食粮”。在同龄人中,我有一项自以为很独特的爱好———古典音乐,也写过多篇自己如何欣赏音乐、怎样在音乐中得到启发的随笔,只要把这些素材糅捏起来,再提炼一下中心,不就成了?考虑到自己的速度,我还是留了1小时20分钟“炒冷饭”,当写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心里非常踏实。那一年高考语文,我得了130。
写“两遍”也值
简宜(1991年考生)高考卷子就像人的脸,第一印象要好。要知道高考时值酷暑,改卷老师也是耐着性子作业,千万要体贴他们的心情。我自小写作文,思路就跳跃,随性去写必定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教了一招:先打草稿,然后把乱糟糟的文字,再誊清到考卷上,等于有了两次修改机会。
可是考试时最痛苦的不是题目太多,而是草稿纸太少,半张A4纸大小,写小作文也不够。人急智生,带来的铅笔派上了用场:先用铅笔在考卷上轻轻打一遍草稿,再用钢笔在原来地方誊清,最后擦去草稿一看,果然光洁如新。
勿自以为是
黄飞珏(1987年考生)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20分制的模拟考试我拿了111.5分,当时很是风光。1987年7月7日,语文高考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瞅作文题———《五十年前的今天》,立马就乐晕了。50年前的今天,不就是卢沟桥事变吗?肯定有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想到这,我真是下笔如有神啊,从1937年谈到了改革开放,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如果我们国家不改革开放,50年前的一幕还会再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很深的伤疤,而这句话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挺大的刺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考试结束后我对了对答案,前面的基础题几乎全对。分数下来了,我傻眼了,79分———刚刚及格。因此,我奉劝诸位考生,遇到自己有把握的题,千万不要得意忘形!(《申江服务导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