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建议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21:04阅读:
字号:小|大
第一章总论
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中发【2010】1号和新党发【2010】1号文件及《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兼顾乡镇,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建设原则,力争通过两年集中建设(到2010年底),重点解决试点县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三大关键问题,达到示范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平整通畅、饮水安全卫生、供排水系统配套、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备、广播电视电信服务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五改、五通、五清、五有”的目标。使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居住环境彻底美化,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为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5台;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购置小茴香播种机125架;购置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购置激光平地机2套。
3、项目投资预算:715.1万元
4、建设单位:县农机局
5、建设地点:县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鲁巴格乡、赛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布依鲁克乡。
6、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0年底(两年时间)。
二、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耕地总面积53万亩。辖十乡、两镇、四场共147个行政村。通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条件:县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7℃,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四季变化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72㎜,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平均为4832.6℃,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6.6小时,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水资源条件:县属绿洲农业灌溉区,灌溉水以引用河水为主,提取地下水为辅,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和提孜那甫河水,仅叶尔羌河的平均径流量就达64亿立方米,县境内有东岸大渠、大渠、佰什干渠、波斯喀木大渠、图呼其渠等十一条主干渠,总长140公里,有库容纳8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年可引地表水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5亿立方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备的灌溉设施给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土地资源条件:多年来,县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的方针,积极推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管理,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全县地势平坦,土壤结构好,以灌淤土和潮土为主,质地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容重为1.1~1.4克/每立方厘米,主要为轻土壤和中土壤,通透性适中,土层有效厚度在1米以上。
3、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3亿元,比XX年增长76,五年平均增长12,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68元,比XX年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达到0.99亿元,比XX年增长73,五年平均增长11.6。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凸显,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顺利实施了棉纺精梳、水泥厂3号窑、发展塑业、蓝欣油脂等企业技改工程,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并着力引进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县域工业整体实力。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0.98亿元,比XX年增长68,五年平均增长11。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蓬勃兴起。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五”期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5个,到位资金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XX年增长4.5倍,五年平均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五年平均增长12。
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由于实施“科技兴泽”战略,县的粮食、棉花产量逐年提高。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被列为自治区商品棉、商品粮和大红枣基地。现已跨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和全疆吨粮县的行列,多年来粮食生产和棉花生产一直位居全地区前列,是喀什地区主要的粮食和棉花基地县。
4、农业机械化现状:全县有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管理的范围为十个乡、两个镇、四个场。农机管理服务站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农机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等职能。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有在编职工36名。各乡站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5169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99台,小型拖拉机4370台今年新增拖拉机602台,农机总动力77243千瓦。各类大中型农具保有量2050台(架),小型配套农具保有量10300台,各类犁2050架,小麦播种机487台,铺膜播种机548台,喷雾机162台,铡草机436台,割晒机428台,脱粒机672台,联合青贮饲料收获机1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4台,联合整地机26台,农机固定资产3836万元。全年完成机械耕地53万亩,机械播种35.8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7.8万亩。联合整地面积16万亩,机械中耕、施肥、植保面积分别为16万亩。机械铺膜20.5万亩。机械收割7.8万亩,机械完成青贮玉米饲料9万亩28万吨。林果业机械打药4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78.6。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3545.4万元,其中农机户收入3511.5万元。“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是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四大产业为主。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目前我县农业机械水平远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由于缺乏购置机械资金,一些在我县试验成功的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5、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有其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南疆片区唯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这是一项惠及全县10万农民的美好时代福音、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确保农村社会政治长治久安的伟大工程,也是全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采取试点起步、示范引路、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办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面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刻认识区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工作经验。抓好县新农村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不仅关系到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实施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能够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6、项目编制依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②《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③《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⑥《县“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⑦《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体系建设规划》。
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
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治规划》。
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2015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区概况:
波斯喀木乡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总面积4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0亩,辖14个行政村,l个汉族队,l个农场,7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行政村与县城交错相接。全乡总人口15559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3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6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波斯喀木乡交通便利,315国道由南至北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宽阔通畅,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约XX小时,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波斯喀木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则以核桃、葡萄、杏、苹果为主要品种,水果产量逐年递增,有一定的商品开发前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建有日光温室503座,占地600多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千吨以上。二、三产业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20亩,巴扎日客流量近2万人,日交易额30多万元,是理想的小商品批零交易市场;在城郊旅游方面,有公园1个,占地100多亩,园内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石榴、葡萄、核桃等各种水果长廊,特色水果10多种,农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依玛乡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总面积97.7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17人,有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9所中小学校。全乡总户数3847户,其中农业户3290户,农业人口13932人,耕地面积46200亩。依玛乡是全县最大的乡之一,是至麦盖提的必经之地,境内贯穿叶尔羌河,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乡村老路石子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防病改水入户率达90以上,村村通电话,无线广播覆率100,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6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增收203元,2010年获得喀什地区五好乡党委荣誉称号。多年来,依玛乡坚持粮棉、畜牧、林果、旅游齐头并进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乡现有高标准条田3.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质棉基地5000亩,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2010年植棉面积24000亩,小麦14500亩。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牲畜存栏数51100头(只),适龄母畜33200头(只),年平均出栏可达4XX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禽类35万只(羽),禽蛋420吨以上。林果业以种植红枣、核桃为主,总面积达32700亩,已形成规模,其中红枣12100亩,核桃14020亩,杏3750亩,葡萄1562亩。旅游业是依玛乡潜力和希望最大的产业,境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勒巴格村伊斯兰学经堂。堂上铸有考古价值的道教太极图案,有县可溯之源的喀拉玉勒滚村黑水营古战场遗址,民族特色鲜明,值得开发利用。此外还拥有1000亩的连片水域,10000余亩天然草场,是休闲、开发、娱乐的理想之地。
古勒巴格乡位于县东南7公里,315国道以东,东与莎车毗邻,南隔提孜那甫河与叶城相望。全乡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耕地43400亩,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辖14个行政村。古勒巴格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光照充分,交通便利。盛产棉花、水稻、小麦及各种瓜果,适宜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古勒巴格乡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施完善。目前,古勒巴格乡已村村通路、通水、通电。2010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359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149万元,二、三产业收入441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粮棉、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已基本形成,林果已逐步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盛产核桃、巴旦木、苹果、杏、葡萄、石榴等果品,其中,核桃22039.5亩,挂果面积4010亩,已初步形成核桃产业规模,2010年新定植红枣5666亩、311600株。2010年底牲畜存栏44400头(只),全乡已建成2个畜牧专业村、14个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119户;建成温室大棚178座,拱棚48座,2010年将推广大棚滴灌技术。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集市巴扎为经济中心的市场正在兴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增多。目前,已初步开发了位于315国道东侧的布拉克生态园,可供开发的天然草场、湿地、水域万余亩。境内有天然优质沙场近万亩,初步测算,可开采量达3000多万立方。
赛力乡位于县城南5公里,315国道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总面积7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辖14个行政村,一个园艺场,总人口13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8人。XX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连续两轮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赛力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面积达33000余亩、90余万株,人均占有果树90株,以红枣、核桃、葡萄、杏、石榴、苹果为主要品种,红富士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产品销往北疆各地、内地及周边国家;5万株核桃、8万株葡萄已经挂果,效益明显;12万株石榴、10万余株杏开始挂果,发展潜力巨大;新定植的8500亩红枣,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存栏3XX头(只)以上,其中奶牛100余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奶200吨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000头,年均出栏牲畜可达2.2万头(只);可提供商品家禽20万只(羽),鸡鸭苗40万只,禽蛋150吨以上。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00余座,主要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500吨以上;有30个棚种植葡萄、油桃、草莓等水果。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3元,年均增长10.3。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40余商家落户赛力,特别是总投资400余万元的天山木业公司的落户,填补了无规模企业的空白。赛力乡有成片胡杨林200亩和10余亩水面等待有志之士前来开发,共同打造出本乡的旅游品牌,实现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立体开发。
依肯苏乡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315国道横穿全境,总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8个行政村,2个汉族队,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00人。
依克苏乡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为主。种植业方面,2010年全乡种植小麦1.4万亩,棉花2.35万亩。林果业方面,目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23608亩,其中核桃15976亩,红枣7686亩。畜牧业方面,2010年牲畜出栏3.6万头(只),现牲畜存栏4.3万头(只)。设施农业方面,全乡有温室大棚156座,拱棚70座。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已有8个村通柏油路,全长15公里,有10个村铺沙石路面,全长65公里。全乡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普及率达到8。抗震安居工程已完工1873户,加固262户。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塘800亩,全乡从事水产养殖的达13户。
图呼其乡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处,西接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东南隔提兹拉甫河与叶城相望,东临315国道。全乡总面积4.32万亩,耕地2.4万亩,辖9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12户,总人口8348人,其中农业人口6850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282.4万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1元,净增225元。
图呼其乡农业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种植业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2010年底,粮食总产量为8168吨,人均1吨;棉花总产量为2.5万担,人均3.6担。林果业则以红枣、核桃、杏、苹果为主栽品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达18600亩,人均占有3亩;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出栏可达20377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禽类11.6万只(羽),2010年牲畜存栏24150头(只),商品家禽年均出栏116000只,产肉582吨,产奶180吨,禽蛋162吨以上。全乡水库面积2842亩,水产养殖水面640亩,可开发旅游业。
奎依巴格乡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辟邻塔西南石油基地(奎依巴格:维吾尔语意为“喜悦的家园”)。该乡交通四通八达,道路条件良好。全乡现有13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X人,其中农业人口8276人。全乡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78.5平方公里(不包括西南戈壁),耕地面积35996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9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1.17元,比上年增加235元。经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已逐步形成种植、畜牧、林果、设施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种植业以小茴香、绿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见长;畜牧业以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每年向石油基地市场提供食用畜类1万头(只)以上,禽类10万只(羽);林果业以石榴、杏、核桃为主;设施农业以草莓、油桃等特色产品见长。
阿克塔木乡位于县与石油基地之间。全乡拥有耕地面积23160亩,其中林果业2XX亩,8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4169人,1007户,主要由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组成,是一个人少地多的乡。近年来,阿克塔木乡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基础上,着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努力做大做强红枣产业,重点在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加强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以规模和产量促发展,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全乡现有红枣面积15000余亩,其中,1500亩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2500-3000元,今年新定植了5个精品枣园。畜牧业按照“两大一特”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牛羊和家禽养殖,年内牲畜出栏达到1.6万头(只),存栏达到19000头(只)。建立家禽养殖小区8个,养禽总量达14万余羽,户均达到139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3座,拱棚40个,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亩均效益达4000元。预计年末农业生产总值达3906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元,增收260元。
阿依库勒乡位于县城西5.5公里处,北临叶尔羌河。县城与塔西南石油基地公路贯穿全乡,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万亩。辖14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60人,是地区首批命名的“奔小康示范乡”、“民族团结模范乡”。阿依库勒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盛产粮、棉、水果、药材。有“稻种之乡”的美誉。全乡道路硬化率达87,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科学、合理。2010年全乡小麦产量达到4700吨,玉米产量达到4906.2吨,棉花年产量达到3.4万担。林果业发展迅猛,现有林果面积21500亩,挂果面积12869亩,预计果品总产量将达到1394.9吨,新定植红枣8500亩,共47.5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大力发展“短、平、快”家禽养殖,认真实施良种、良料、良养、科学防疫四位一体的饲养方式,整体推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牲畜存栏27267头(只),出栏24198头(只)。现有温室大棚330座,大、小拱棚内四季飘香。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距县城28公里,位于塔西南石油基地南5公里处,与叶城毗邻。全乡总面积3.8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人均耕地4.5亩,下辖三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共850户、3235人,其中塔吉克族1241人,维吾尔族1010人,汉族984人。全乡农业人口2650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93.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2元,比XX年增长13和11.2。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地处戈壁边缘,光热条件极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出产远近闻名的种植物:作为主栽作物的棉花,朵大、洁白、绒长,是全县指定的种子棉;洋葱、茴香、黄豆则成了汉族村的“品牌”,每年收购季节,外地的客商不远千里、络绎不绝赶来抢购,远销大疆南北,效益明显;林果业上以核桃、红枣、苹果、杏为主要品种,尤其是红枣远负盛名,口感极佳,汁多味甜,4320亩红枣,2398亩核桃,590亩苹果,640亩杏子,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上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目前牲畜存栏大畜1900头(只),羊6500只,家禽29600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120座,既可种植蔬菜,又可种植果树。
全乡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抗震安居工程年底全部完工,乡中心幼儿园和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文化中心相继落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硬件建设有了初步雏形。
二、主要建设项目
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现状:我县农机推广站自1982年建站至今已形成县、乡两级推广网络。主要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的职能。随着农机体制的改革,XX年农机站改制,农机具经营业务取消,将原农机站拥有的机具拍卖给私人,拍卖后机具款归还银行贷款,原先收回的大部分农机作业费被乡政府挪用,少部分由贫困户拖欠无法收回。目前农机站帐面上反映出来的只有不动产即固定资产,10个乡站固定资产总额299.5万元,基本无收入来源。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站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试验机具,办公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尤其是依玛乡推广站无培训室、古勒巴格乡推广站办公室年久失修,已从中间裂开,以前修建的培训室坍塌,依肯苏乡推广站务农具棚,机具露天放置,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通过该项目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化农机推广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使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
二、林果业施肥植保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林果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县林果业定植面积已达28万多亩,初步形成了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苹果、红枣、葡萄等7大果品基地。林果业以其固有的特色和林农立体模式分布在14个乡镇场,覆盖80乡(镇)和农村人口。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2318”工程,即:全力建设20万亩精品园,30万亩千元田,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收入10000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收入8000元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效率低,资源优势很难变成商品优势。为了实现林果业奋斗目标,把的林果业优势尽快变成资源优势和商品优势,十分需要先进、适用的林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缺乏引导资金无法推广,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方面的机具。通过推广适合本地的挖穴机、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机械化先进技术和机具,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努力把我县林果业资源优势,尽快的变成商品优势。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针对当前林果业发展现状,我们在古鲁巴格乡、依肯苏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推广林果业机具,切实解决果树的植保、追肥、修剪、采摘的难题,确保农民增收、林果业增效。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
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在8万亩以上,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拖延了后茬作物的播期,玉米种植、秸秆青贮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机械收获是空白。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因此,必须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我县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收玉米,可供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地块6000亩左右,每台联合收获机一个作业期内(20天)可收获玉米XX亩,需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3台。
四、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残膜的回收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十几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种农作物在单产、总产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农业生产中的“白色革命”。但是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彻底回收耕地中的残膜,日积月累,大量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不能分解转化,以致影响耕作和农作物生长,造成耕地和环境污染,已成为“白色公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县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清除农田中的残膜一般都采用人工收集残膜,但人工清捡残膜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捡拾不净为此,只有走机械化清膜这条路才能清除污染。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械化清膜技术,采用4cjx型悬挂式农田残膜回收机,按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作业200亩计算,一个作业期(10天)可作业XX亩,四个乡5万亩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项目,是一项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县已经过两年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县有免耕播种机15台,可实施免耕播种1500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抢农时、争积温、节本增效的效果。我县土壤以耕翻为主,由于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破坏了作物根茬固土的能力,风蚀剧烈。有机质和水分跑失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布依鲁克乡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实施免耕播种的面积1万亩。每台免耕播种机每天作业50亩计算,年作业期(20天)可作业10000亩,需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
六、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小茴香是我县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将种植小茴香3万多亩,小茴香种植,采用机械打孔,人工点种的方式种植。由于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扩大面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布依鲁克乡实施小茴香机械精量播种10000亩,按每台播种机80亩/天,一个作业期(10天)可播种800亩,10000亩小茴香需要购置2bmc—9牧草精量播种机125架。
七、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设施农业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全县已有温室大棚4160座,其中日光温室2500座。依靠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差。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固定设施)的逐步建成与完善,蔬菜生产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集中体现于传统的耕种制度与手段难以完成先进的农业种植的技术要求。精耕细作的蔬菜种植工艺;花色多样的蔬菜品种,使得种植地块的变小;种植周期变短、速度加快;耕作次数增多;复种率提高等等。这一切单纯地依靠传统落后的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增大、作业成本上升;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变差。致使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都只能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徘徊。落后的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县城郊设施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蔬菜种植机械化是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的载体,也是设施农业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为此“设施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示范、推广适合解决我县城郊农户温室、大棚以及露地垄作蔬菜的耕翻、开沟、起垄、中耕培土、温室卷帘等高劳动强度作业项目的高新特色农业机械。以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手段来实现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先进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而促进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温室草帘卷放作业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随着高劳动强度的耕翻作业逐步开始被机械化耕作技术所代替之后,开始上升为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作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卷帘机械的性能、适应性以及质量与配套技术等问题,致使温室草帘卷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上可行性较差。而如今,我国的温室卷放帘机械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卷帘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适用于各种温室结构、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要求的卷帘机械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双悬臂主动式卷帘机的推广应用,非常适合我县菜农自建非统一模式的温室草帘卷放作业。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波斯喀木乡有温室大棚503座对250座进行装备;依玛乡有温室大棚178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古鲁巴格乡有温室大棚216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塞力乡200座温室大棚装备100座、依肯苏乡有156座温室大棚装备50座。共计600座。
每个大棚需配备一台卷帘机,每台万能田园管理机可管理10个大棚。需温室大棚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
八、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现状:整地是播种的关键环节,机械整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耕作层和地表状态的改善,对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县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主要靠圆盘耙、镇压器、耱子和人工来完成整地,现有联合整地机26台,有圆盘耙60台,镇压器132台。种植粮食、棉花作物的面积已达28万亩。我县推广运用机械化犁地、耕地、耙地已长达20余年,这些技术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县农业机械犁地、整地、平地重复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但是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提高农作物产量了;因此在新的农艺要求下,我们将推广联合整地技术,配合现有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力付出。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联合精整地技术,按每台1zl-5.4型联合整地机每天作业150亩,年作业期30计算,三个示范乡每年实施联合精整地5万亩需要10台联合整地机。
九、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的耕地主要靠人力、畜力平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平整效果差且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或“大平小不平”,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又浪费灌溉用水。农作物要求地块平整,特别是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平整度要求更高。而在我县进行土地平整,一直都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利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力、畜力平整,这也只能达到粗平,即所谓“大平小不平”。采用常规的地块平整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平整效果不好,只能达到粗平,现在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常规的平整效果不佳,就达不到节水、节肥、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根据县的水源和地块现状情况,由于传统的平整方法过于粗放,平整后的地块亩毛灌溉定额达550方,水源浪费损失严重,由于土地不平施肥追肥时肥料浪费也较多,对种子发芽率也有影响。同时又极干旱,土地及作物的蒸腾蒸发强烈,土地及易受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不仅浪费水源和肥料,而且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灌区地下水的进一步抬升,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近几年的大田种植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地表的不平是直接影响各种作物增产。
为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激光平地仪进行精密平整。大力发展激光平地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可以把节余的水源用于扩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激光平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水节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在水资源要求量不增加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灌溉面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阿克塔木乡实施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平整。在2010年元月25日前,完成基础设施工程,4月底开始对示范基地进行平整作业,每天平地在30至50亩之间,一年内要完成5万亩耕地的平整工作,2年完成8万亩的平整工作。需购置2套激光平地机械进行激光机械化技术平地。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
(1)修建办公室及培训室
(300㎡600㎡)×600元/㎡=54万元。
(2)修建农具棚
1000㎡××500元/㎡=50万元。
(3)县推广站修建实验室
200㎡×1×800元/㎡=16万元。
(4)教学设备及教具
4套×4个乡×1万元/套=16万元。
合计:136万元
2、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wtx45/60挖穴追肥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购置病虫害防治机械
100台×1200元/台=12万元。
购置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
10台×6万元/台=60万元
合计需投入112万元
3、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
3台×20万元/台=60万元
4、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残膜回收机
25台×0.8万元/台=20万元。
5、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免耕播种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6、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小茴香播种机。
125架×3000元/架=37.5万元
7、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1)购置卷帘机
600台×1000元/台=60万元
(2)购置万能田园管理机
60台×9000元/台=54万元
合计共投入114万元
8、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10台×2.5万元/台=25万元。
9、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1)l600激光水平发射器
2台×16.5万元/台=33万元
(2)铲运机
2台×3.8万元/台=7.6万元
(3)纽荷兰175马力拖拉机
2台×65万元/台=130万元
合计:170.6万元
总计:715.1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根据《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建设资金采取申请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乡村及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
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中发【2010】1号和新党发【2010】1号文件及《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兼顾乡镇,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建设原则,力争通过两年集中建设(到2010年底),重点解决试点县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三大关键问题,达到示范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平整通畅、饮水安全卫生、供排水系统配套、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备、广播电视电信服务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五改、五通、五清、五有”的目标。使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居住环境彻底美化,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为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5台;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购置小茴香播种机125架;购置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购置激光平地机2套。
3、项目投资预算:715.1万元
4、建设单位:县农机局
5、建设地点:县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鲁巴格乡、赛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布依鲁克乡。
6、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0年底(两年时间)。
二、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耕地总面积53万亩。辖十乡、两镇、四场共147个行政村。通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条件:县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7℃,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四季变化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72㎜,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平均为4832.6℃,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6.6小时,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水资源条件:县属绿洲农业灌溉区,灌溉水以引用河水为主,提取地下水为辅,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和提孜那甫河水,仅叶尔羌河的平均径流量就达64亿立方米,县境内有东岸大渠、大渠、佰什干渠、波斯喀木大渠、图呼其渠等十一条主干渠,总长140公里,有库容纳8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年可引地表水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5亿立方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备的灌溉设施给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土地资源条件:多年来,县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的方针,积极推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管理,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全县地势平坦,土壤结构好,以灌淤土和潮土为主,质地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容重为1.1~1.4克/每立方厘米,主要为轻土壤和中土壤,通透性适中,土层有效厚度在1米以上。
3、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3亿元,比XX年增长76,五年平均增长12,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68元,比XX年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达到0.99亿元,比XX年增长73,五年平均增长11.6。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凸显,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顺利实施了棉纺精梳、水泥厂3号窑、发展塑业、蓝欣油脂等企业技改工程,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并着力引进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县域工业整体实力。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0.98亿元,比XX年增长68,五年平均增长11。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蓬勃兴起。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五”期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5个,到位资金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XX年增长4.5倍,五年平均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五年平均增长12。
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由于实施“科技兴泽”战略,县的粮食、棉花产量逐年提高。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被列为自治区商品棉、商品粮和大红枣基地。现已跨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和全疆吨粮县的行列,多年来粮食生产和棉花生产一直位居全地区前列,是喀什地区主要的粮食和棉花基地县。
4、农业机械化现状:全县有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管理的范围为十个乡、两个镇、四个场。农机管理服务站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农机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等职能。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有在编职工36名。各乡站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5169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99台,小型拖拉机4370台今年新增拖拉机602台,农机总动力77243千瓦。各类大中型农具保有量2050台(架),小型配套农具保有量10300台,各类犁2050架,小麦播种机487台,铺膜播种机548台,喷雾机162台,铡草机436台,割晒机428台,脱粒机672台,联合青贮饲料收获机1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4台,联合整地机26台,农机固定资产3836万元。全年完成机械耕地53万亩,机械播种35.8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7.8万亩。联合整地面积16万亩,机械中耕、施肥、植保面积分别为16万亩。机械铺膜20.5万亩。机械收割7.8万亩,机械完成青贮玉米饲料9万亩28万吨。林果业机械打药4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78.6。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3545.4万元,其中农机户收入3511.5万元。“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是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四大产业为主。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目前我县农业机械水平远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由于缺乏购置机械资金,一些在我县试验成功的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5、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有其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南疆片区唯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这是一项惠及全县10万农民的美好时代福音、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确保农村社会政治长治久安的伟大工程,也是全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采取试点起步、示范引路、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办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面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刻认识区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工作经验。抓好县新农村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不仅关系到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实施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能够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6、项目编制依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②《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③《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⑥《县“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⑦《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体系建设规划》。
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
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治规划》。
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2015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区概况:
波斯喀木乡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总面积4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0亩,辖14个行政村,l个汉族队,l个农场,7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行政村与县城交错相接。全乡总人口15559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3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6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波斯喀木乡交通便利,315国道由南至北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宽阔通畅,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约XX小时,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波斯喀木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则以核桃、葡萄、杏、苹果为主要品种,水果产量逐年递增,有一定的商品开发前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建有日光温室503座,占地600多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千吨以上。二、三产业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20亩,巴扎日客流量近2万人,日交易额30多万元,是理想的小商品批零交易市场;在城郊旅游方面,有公园1个,占地100多亩,园内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石榴、葡萄、核桃等各种水果长廊,特色水果10多种,农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依玛乡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总面积97.7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17人,有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9所中小学校。全乡总户数3847户,其中农业户3290户,农业人口13932人,耕地面积46200亩。依玛乡是全县最大的乡之一,是至麦盖提的必经之地,境内贯穿叶尔羌河,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乡村老路石子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防病改水入户率达90以上,村村通电话,无线广播覆率100,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6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增收203元,2010年获得喀什地区五好乡党委荣誉称号。多年来,依玛乡坚持粮棉、畜牧、林果、旅游齐头并进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乡现有高标准条田3.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质棉基地5000亩,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2010年植棉面积24000亩,小麦14500亩。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牲畜存栏数51100头(只),适龄母畜33200头(只),年平均出栏可达4XX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禽类35万只(羽),禽蛋420吨以上。林果业以种植红枣、核桃为主,总面积达32700亩,已形成规模,其中红枣12100亩,核桃14020亩,杏3750亩,葡萄1562亩。旅游业是依玛乡潜力和希望最大的产业,境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勒巴格村伊斯兰学经堂。堂上铸有考古价值的道教太极图案,有县可溯之源的喀拉玉勒滚村黑水营古战场遗址,民族特色鲜明,值得开发利用。此外还拥有1000亩的连片水域,10000余亩天然草场,是休闲、开发、娱乐的理想之地。
古勒巴格乡位于县东南7公里,315国道以东,东与莎车毗邻,南隔提孜那甫河与叶城相望。全乡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耕地43400亩,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辖14个行政村。古勒巴格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光照充分,交通便利。盛产棉花、水稻、小麦及各种瓜果,适宜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古勒巴格乡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施完善。目前,古勒巴格乡已村村通路、通水、通电。2010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359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149万元,二、三产业收入441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粮棉、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已基本形成,林果已逐步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盛产核桃、巴旦木、苹果、杏、葡萄、石榴等果品,其中,核桃22039.5亩,挂果面积4010亩,已初步形成核桃产业规模,2010年新定植红枣5666亩、311600株。2010年底牲畜存栏44400头(只),全乡已建成2个畜牧专业村、14个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119户;建成温室大棚178座,拱棚48座,2010年将推广大棚滴灌技术。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集市巴扎为经济中心的市场正在兴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增多。目前,已初步开发了位于315国道东侧的布拉克生态园,可供开发的天然草场、湿地、水域万余亩。境内有天然优质沙场近万亩,初步测算,可开采量达3000多万立方。
赛力乡位于县城南5公里,315国道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总面积7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辖14个行政村,一个园艺场,总人口13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8人。XX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连续两轮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赛力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面积达33000余亩、90余万株,人均占有果树90株,以红枣、核桃、葡萄、杏、石榴、苹果为主要品种,红富士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产品销往北疆各地、内地及周边国家;5万株核桃、8万株葡萄已经挂果,效益明显;12万株石榴、10万余株杏开始挂果,发展潜力巨大;新定植的8500亩红枣,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存栏3XX头(只)以上,其中奶牛100余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奶200吨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000头,年均出栏牲畜可达2.2万头(只);可提供商品家禽20万只(羽),鸡鸭苗40万只,禽蛋150吨以上。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00余座,主要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500吨以上;有30个棚种植葡萄、油桃、草莓等水果。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3元,年均增长10.3。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40余商家落户赛力,特别是总投资400余万元的天山木业公司的落户,填补了无规模企业的空白。赛力乡有成片胡杨林200亩和10余亩水面等待有志之士前来开发,共同打造出本乡的旅游品牌,实现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立体开发。
依肯苏乡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315国道横穿全境,总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8个行政村,2个汉族队,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00人。
依克苏乡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为主。种植业方面,2010年全乡种植小麦1.4万亩,棉花2.35万亩。林果业方面,目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23608亩,其中核桃15976亩,红枣7686亩。畜牧业方面,2010年牲畜出栏3.6万头(只),现牲畜存栏4.3万头(只)。设施农业方面,全乡有温室大棚156座,拱棚70座。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已有8个村通柏油路,全长15公里,有10个村铺沙石路面,全长65公里。全乡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普及率达到8。抗震安居工程已完工1873户,加固262户。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塘800亩,全乡从事水产养殖的达13户。
图呼其乡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处,西接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东南隔提兹拉甫河与叶城相望,东临315国道。全乡总面积4.32万亩,耕地2.4万亩,辖9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12户,总人口8348人,其中农业人口6850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282.4万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1元,净增225元。
图呼其乡农业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种植业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2010年底,粮食总产量为8168吨,人均1吨;棉花总产量为2.5万担,人均3.6担。林果业则以红枣、核桃、杏、苹果为主栽品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达18600亩,人均占有3亩;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出栏可达20377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禽类11.6万只(羽),2010年牲畜存栏24150头(只),商品家禽年均出栏116000只,产肉582吨,产奶180吨,禽蛋162吨以上。全乡水库面积2842亩,水产养殖水面640亩,可开发旅游业。
奎依巴格乡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辟邻塔西南石油基地(奎依巴格:维吾尔语意为“喜悦的家园”)。该乡交通四通八达,道路条件良好。全乡现有13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X人,其中农业人口8276人。全乡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78.5平方公里(不包括西南戈壁),耕地面积35996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9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1.17元,比上年增加235元。经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已逐步形成种植、畜牧、林果、设施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种植业以小茴香、绿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见长;畜牧业以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每年向石油基地市场提供食用畜类1万头(只)以上,禽类10万只(羽);林果业以石榴、杏、核桃为主;设施农业以草莓、油桃等特色产品见长。
阿克塔木乡位于县与石油基地之间。全乡拥有耕地面积23160亩,其中林果业2XX亩,8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4169人,1007户,主要由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组成,是一个人少地多的乡。近年来,阿克塔木乡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基础上,着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努力做大做强红枣产业,重点在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加强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以规模和产量促发展,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全乡现有红枣面积15000余亩,其中,1500亩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2500-3000元,今年新定植了5个精品枣园。畜牧业按照“两大一特”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牛羊和家禽养殖,年内牲畜出栏达到1.6万头(只),存栏达到19000头(只)。建立家禽养殖小区8个,养禽总量达14万余羽,户均达到139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3座,拱棚40个,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亩均效益达4000元。预计年末农业生产总值达3906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元,增收260元。
阿依库勒乡位于县城西5.5公里处,北临叶尔羌河。县城与塔西南石油基地公路贯穿全乡,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万亩。辖14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60人,是地区首批命名的“奔小康示范乡”、“民族团结模范乡”。阿依库勒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盛产粮、棉、水果、药材。有“稻种之乡”的美誉。全乡道路硬化率达87,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科学、合理。2010年全乡小麦产量达到4700吨,玉米产量达到4906.2吨,棉花年产量达到3.4万担。林果业发展迅猛,现有林果面积21500亩,挂果面积12869亩,预计果品总产量将达到1394.9吨,新定植红枣8500亩,共47.5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大力发展“短、平、快”家禽养殖,认真实施良种、良料、良养、科学防疫四位一体的饲养方式,整体推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牲畜存栏27267头(只),出栏24198头(只)。现有温室大棚330座,大、小拱棚内四季飘香。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距县城28公里,位于塔西南石油基地南5公里处,与叶城毗邻。全乡总面积3.8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人均耕地4.5亩,下辖三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共850户、3235人,其中塔吉克族1241人,维吾尔族1010人,汉族984人。全乡农业人口2650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93.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2元,比XX年增长13和11.2。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地处戈壁边缘,光热条件极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出产远近闻名的种植物:作为主栽作物的棉花,朵大、洁白、绒长,是全县指定的种子棉;洋葱、茴香、黄豆则成了汉族村的“品牌”,每年收购季节,外地的客商不远千里、络绎不绝赶来抢购,远销大疆南北,效益明显;林果业上以核桃、红枣、苹果、杏为主要品种,尤其是红枣远负盛名,口感极佳,汁多味甜,4320亩红枣,2398亩核桃,590亩苹果,640亩杏子,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上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目前牲畜存栏大畜1900头(只),羊6500只,家禽29600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120座,既可种植蔬菜,又可种植果树。
全乡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抗震安居工程年底全部完工,乡中心幼儿园和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文化中心相继落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硬件建设有了初步雏形。
二、主要建设项目
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现状:我县农机推广站自1982年建站至今已形成县、乡两级推广网络。主要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的职能。随着农机体制的改革,XX年农机站改制,农机具经营业务取消,将原农机站拥有的机具拍卖给私人,拍卖后机具款归还银行贷款,原先收回的大部分农机作业费被乡政府挪用,少部分由贫困户拖欠无法收回。目前农机站帐面上反映出来的只有不动产即固定资产,10个乡站固定资产总额299.5万元,基本无收入来源。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站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试验机具,办公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尤其是依玛乡推广站无培训室、古勒巴格乡推广站办公室年久失修,已从中间裂开,以前修建的培训室坍塌,依肯苏乡推广站务农具棚,机具露天放置,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通过该项目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化农机推广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使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
二、林果业施肥植保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林果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县林果业定植面积已达28万多亩,初步形成了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苹果、红枣、葡萄等7大果品基地。林果业以其固有的特色和林农立体模式分布在14个乡镇场,覆盖80乡(镇)和农村人口。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2318”工程,即:全力建设20万亩精品园,30万亩千元田,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收入10000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收入8000元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效率低,资源优势很难变成商品优势。为了实现林果业奋斗目标,把的林果业优势尽快变成资源优势和商品优势,十分需要先进、适用的林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缺乏引导资金无法推广,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方面的机具。通过推广适合本地的挖穴机、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机械化先进技术和机具,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努力把我县林果业资源优势,尽快的变成商品优势。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针对当前林果业发展现状,我们在古鲁巴格乡、依肯苏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推广林果业机具,切实解决果树的植保、追肥、修剪、采摘的难题,确保农民增收、林果业增效。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
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在8万亩以上,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拖延了后茬作物的播期,玉米种植、秸秆青贮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机械收获是空白。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因此,必须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我县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收玉米,可供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地块6000亩左右,每台联合收获机一个作业期内(20天)可收获玉米XX亩,需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3台。
四、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残膜的回收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十几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种农作物在单产、总产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农业生产中的“白色革命”。但是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彻底回收耕地中的残膜,日积月累,大量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不能分解转化,以致影响耕作和农作物生长,造成耕地和环境污染,已成为“白色公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县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清除农田中的残膜一般都采用人工收集残膜,但人工清捡残膜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捡拾不净为此,只有走机械化清膜这条路才能清除污染。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械化清膜技术,采用4cjx型悬挂式农田残膜回收机,按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作业200亩计算,一个作业期(10天)可作业XX亩,四个乡5万亩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项目,是一项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县已经过两年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县有免耕播种机15台,可实施免耕播种1500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抢农时、争积温、节本增效的效果。我县土壤以耕翻为主,由于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破坏了作物根茬固土的能力,风蚀剧烈。有机质和水分跑失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布依鲁克乡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实施免耕播种的面积1万亩。每台免耕播种机每天作业50亩计算,年作业期(20天)可作业10000亩,需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
六、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小茴香是我县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将种植小茴香3万多亩,小茴香种植,采用机械打孔,人工点种的方式种植。由于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扩大面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布依鲁克乡实施小茴香机械精量播种10000亩,按每台播种机80亩/天,一个作业期(10天)可播种800亩,10000亩小茴香需要购置2bmc—9牧草精量播种机125架。
七、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设施农业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全县已有温室大棚4160座,其中日光温室2500座。依靠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差。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固定设施)的逐步建成与完善,蔬菜生产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集中体现于传统的耕种制度与手段难以完成先进的农业种植的技术要求。精耕细作的蔬菜种植工艺;花色多样的蔬菜品种,使得种植地块的变小;种植周期变短、速度加快;耕作次数增多;复种率提高等等。这一切单纯地依靠传统落后的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增大、作业成本上升;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变差。致使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都只能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徘徊。落后的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县城郊设施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蔬菜种植机械化是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的载体,也是设施农业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为此“设施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示范、推广适合解决我县城郊农户温室、大棚以及露地垄作蔬菜的耕翻、开沟、起垄、中耕培土、温室卷帘等高劳动强度作业项目的高新特色农业机械。以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手段来实现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先进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而促进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温室草帘卷放作业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随着高劳动强度的耕翻作业逐步开始被机械化耕作技术所代替之后,开始上升为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作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卷帘机械的性能、适应性以及质量与配套技术等问题,致使温室草帘卷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上可行性较差。而如今,我国的温室卷放帘机械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卷帘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适用于各种温室结构、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要求的卷帘机械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双悬臂主动式卷帘机的推广应用,非常适合我县菜农自建非统一模式的温室草帘卷放作业。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波斯喀木乡有温室大棚503座对250座进行装备;依玛乡有温室大棚178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古鲁巴格乡有温室大棚216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塞力乡200座温室大棚装备100座、依肯苏乡有156座温室大棚装备50座。共计600座。
每个大棚需配备一台卷帘机,每台万能田园管理机可管理10个大棚。需温室大棚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
八、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现状:整地是播种的关键环节,机械整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耕作层和地表状态的改善,对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县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主要靠圆盘耙、镇压器、耱子和人工来完成整地,现有联合整地机26台,有圆盘耙60台,镇压器132台。种植粮食、棉花作物的面积已达28万亩。我县推广运用机械化犁地、耕地、耙地已长达20余年,这些技术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县农业机械犁地、整地、平地重复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但是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提高农作物产量了;因此在新的农艺要求下,我们将推广联合整地技术,配合现有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力付出。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联合精整地技术,按每台1zl-5.4型联合整地机每天作业150亩,年作业期30计算,三个示范乡每年实施联合精整地5万亩需要10台联合整地机。
九、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的耕地主要靠人力、畜力平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平整效果差且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或“大平小不平”,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又浪费灌溉用水。农作物要求地块平整,特别是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平整度要求更高。而在我县进行土地平整,一直都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利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力、畜力平整,这也只能达到粗平,即所谓“大平小不平”。采用常规的地块平整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平整效果不好,只能达到粗平,现在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常规的平整效果不佳,就达不到节水、节肥、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根据县的水源和地块现状情况,由于传统的平整方法过于粗放,平整后的地块亩毛灌溉定额达550方,水源浪费损失严重,由于土地不平施肥追肥时肥料浪费也较多,对种子发芽率也有影响。同时又极干旱,土地及作物的蒸腾蒸发强烈,土地及易受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不仅浪费水源和肥料,而且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灌区地下水的进一步抬升,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近几年的大田种植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地表的不平是直接影响各种作物增产。
为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激光平地仪进行精密平整。大力发展激光平地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可以把节余的水源用于扩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激光平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水节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在水资源要求量不增加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灌溉面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阿克塔木乡实施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平整。在2010年元月25日前,完成基础设施工程,4月底开始对示范基地进行平整作业,每天平地在30至50亩之间,一年内要完成5万亩耕地的平整工作,2年完成8万亩的平整工作。需购置2套激光平地机械进行激光机械化技术平地。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
(1)修建办公室及培训室
(300㎡600㎡)×600元/㎡=54万元。
(2)修建农具棚
1000㎡××500元/㎡=50万元。
(3)县推广站修建实验室
200㎡×1×800元/㎡=16万元。
(4)教学设备及教具
4套×4个乡×1万元/套=16万元。
合计:136万元
2、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wtx45/60挖穴追肥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购置病虫害防治机械
100台×1200元/台=12万元。
购置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
10台×6万元/台=60万元
合计需投入112万元
3、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
3台×20万元/台=60万元
4、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残膜回收机
25台×0.8万元/台=20万元。
5、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免耕播种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6、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小茴香播种机。
125架×3000元/架=37.5万元
7、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1)购置卷帘机
600台×1000元/台=60万元
(2)购置万能田园管理机
60台×9000元/台=54万元
合计共投入114万元
8、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10台×2.5万元/台=25万元。
9、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1)l600激光水平发射器
2台×16.5万元/台=33万元
(2)铲运机
2台×3.8万元/台=7.6万元
(3)纽荷兰175马力拖拉机
2台×65万元/台=130万元
合计:170.6万元
总计:715.1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根据《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建设资金采取申请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乡村及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