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业局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23:03阅读:
字号:小|大
2011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实施《就业促进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平等就业,促进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创业促就业机制建设。
2011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本着抓重点、创亮点、求发展、构建和谐的思路,实施“一一五八”工程。即,实施一个法律:《就业促进法》;推进一个方案:“统筹城乡就业方案“;建设五个项目: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实现八个方面的突破: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新三化”建设有突破、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开发就业有突破。
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5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500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内;创业培训XX人,再就业培训10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000 人,其中新增扩面 10000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4000万元。
一、贯彻《就业促进法》,取得三大进步
(一)宣传《就业促进法》,依法促就业取得进步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和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抓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积极推进充实和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有效发挥齐抓共管促进就业机制的作用。
(二)实施《就业促进法》,就业目标责任制推进明显进步
全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搞好就业服务,抓好再就业培训,切实增强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就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增加就业目标考核内容,增加目标管理分值,实行就业目标管理进度通报制度、实行就业目标管理专项督察制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落实《就业促进法》,基础工作全面进步
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为中心内容,整合资源,夯实就业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调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推动就业备案制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失业预警制度等为内容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三个成效
(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平等就业成效
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我市劳务品牌。加强驻外劳务机构管理,加强输入、输出地合作,探索“四位一体”(培训—转移就业—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维权)的工作模式。贴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2011家乡温暖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建卡立档,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增强维权意识。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校村联合”、“校企联合,订单培训”、“输出输入地联合,定向培训”等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切实实行城乡平等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五)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市场建设成效
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探索构建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实施以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建设。
(六)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体系构建成效
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三级组织机构”、“四级服务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格局。推进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输出派遣产业,建立劳动力储备基地与用工基地的有效连接机制,实行有序输出,变输出人员为固定资源,加快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的步伐。
三、建设五个项目,狠抓三个创新
(七)建设五个项目,改善公共就业服务条件
一是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
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审慎而着力地推进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一期工程建设硬件条件和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调研、评估、论证,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把××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
二是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整合培训资源,面向川南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在市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川南就业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发挥的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培训基地城市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三是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职业培训是政府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最根本的措施。要建立以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系统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率先实现素质就业,争取加大财政资金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完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引导支持相结合,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制度,开展城乡"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对企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四是“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
以加强后续服务工作为重点,构建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将创业扶持政策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选择创业人员,建立创业项目指导机构和专家指导组织,确定创业项目推荐目录,匹配创业扶持政策。启动“1000人创业计划”,年内扶持1000人创业,促进创业城市建设。
五是“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
结合实施统筹城乡就业“能力结构发展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推动就业培训发展项目,大力实施转移培训工程、推动创业培训计划、劳务品牌培训计划。
(八)狠抓三个创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形象
一是创新灵活就业管理方式,组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互助会
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行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制度。建立社区灵活就业者互助会,通过互助会开展对灵活就业者的管理、培训、就业互助等相关的就业服务。
二是创新创业促进形式,建立创业者协会
以现有的创业典型为骨干,建立行业为支撑的创业者协会。对以创业者提供培训、沟通、政策支持等帮助,挖掘创业成功者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
三是创新就业管理手段,建立个人就业与失业代码
以推动就业实名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对进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参加培训、实现就业、进行创业等的区域内城乡劳动者实行统一的、跨部门共同使用的个人就业代码制度。确保就业与失业管理规范,享受政策无遗漏。
四、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八项工作
(九)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工作转变
一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实现团队面貌的转变
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就业局班子建设,使之形成高效、廉政、团结、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开展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职业指导、职业分析、劳动保障协理和创业培训“四支队伍”,提高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有效地推进自身免疫系统、内部制约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市就业工作规则》,全方位提升管理科技含量,明确责任,杜绝违规行为,以保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稳健发展,推动就业服务系统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设和谐团队,加强内部沟通,增强互信,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开展以关心职工政治、工作、生活为内容的和谐构建活动,全面实现团队的面貌转变。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就业服务手段转变
进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力争年内覆盖到全市重点乡镇(街道)和示范社区(村)。不断完善和延伸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和增强就业服务网站的页面和功能。
三是以就业和失业管理为重点,实现就业成效评估的转变
探索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办法,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季度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抽样调查活动,完善多渠道信息采集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推进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
(十)推进八项工作,突破工作现状
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
创新小额贷款机制,强化区县管理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扩大贷款对象、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推动创建信用社区建设工作。以小额贷款为创业资金支撑,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
二是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
强化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90%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所;50%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35%的村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
三是“新三化”建设有突破
认真实施《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逐步统一就业服务制度和标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标准,全面开展评估活动。
四是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
加快我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的建设,为更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实训服务,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本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成川南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各类培训力量,吸引市内外培训机构参与,构建以××本地需求为主,面向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培训基地。
五是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
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成服务民众的品牌,分时间段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针对不同群体,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确保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开发和储备一批适合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全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0个。建立“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新产生零就业家庭,做到“产生一户,消除一户”。
六是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
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办法,落实免费服务资金;同时,积极促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等政策落实。
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建立和完善持证人员的再就业与跟踪服务制度。加强劳服企业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鼓励和引导其吸纳安置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就业再就业。
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全市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就业困难对象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受理援助申请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七是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
深入开展失保扩面行动,重点推进非公有制单位参保,积极探索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同等待遇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失地无业农民工参保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增强基金统筹调剂能力,确保失业金的发放。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内部监控机制,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基础工作,将征收、清欠、扩面、审批、发放等工作逐步纳入微机管理,提高失业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改制工作。
积极争取在失业保险促就业上,通过失业人员管理、培训、职业介绍和扶持等,实现促进就业有新的突破。
八是开发就业有突破
以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为基础,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发就业要结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2011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本着抓重点、创亮点、求发展、构建和谐的思路,实施“一一五八”工程。即,实施一个法律:《就业促进法》;推进一个方案:“统筹城乡就业方案“;建设五个项目: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实现八个方面的突破: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新三化”建设有突破、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开发就业有突破。
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5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500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内;创业培训XX人,再就业培训100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000 人,其中新增扩面 10000人,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4000万元。
一、贯彻《就业促进法》,取得三大进步
(一)宣传《就业促进法》,依法促就业取得进步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和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抓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积极推进充实和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有效发挥齐抓共管促进就业机制的作用。
(二)实施《就业促进法》,就业目标责任制推进明显进步
全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搞好就业服务,抓好再就业培训,切实增强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就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增加就业目标考核内容,增加目标管理分值,实行就业目标管理进度通报制度、实行就业目标管理专项督察制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落实《就业促进法》,基础工作全面进步
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为中心内容,整合资源,夯实就业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调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推动就业备案制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失业预警制度等为内容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三个成效
(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平等就业成效
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我市劳务品牌。加强驻外劳务机构管理,加强输入、输出地合作,探索“四位一体”(培训—转移就业—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维权)的工作模式。贴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2011家乡温暖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建卡立档,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增强维权意识。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校村联合”、“校企联合,订单培训”、“输出输入地联合,定向培训”等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切实实行城乡平等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五)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市场建设成效
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探索构建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实施以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建设。
(六)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凸显体系构建成效
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三级组织机构”、“四级服务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格局。推进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输出派遣产业,建立劳动力储备基地与用工基地的有效连接机制,实行有序输出,变输出人员为固定资源,加快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的步伐。
三、建设五个项目,狠抓三个创新
(七)建设五个项目,改善公共就业服务条件
一是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
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审慎而着力地推进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一期工程建设硬件条件和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调研、评估、论证,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把××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
二是川南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整合培训资源,面向川南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在市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川南就业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发挥的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培训基地城市培训资源共享机制。
三是就业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职业培训是政府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最根本的措施。要建立以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系统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率先实现素质就业,争取加大财政资金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完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引导支持相结合,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制度,开展城乡"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对企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四是“1000人创业计划”项目建设
以加强后续服务工作为重点,构建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将创业扶持政策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选择创业人员,建立创业项目指导机构和专家指导组织,确定创业项目推荐目录,匹配创业扶持政策。启动“1000人创业计划”,年内扶持1000人创业,促进创业城市建设。
五是“能力结构发展计划”项目建设
结合实施统筹城乡就业“能力结构发展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推动就业培训发展项目,大力实施转移培训工程、推动创业培训计划、劳务品牌培训计划。
(八)狠抓三个创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形象
一是创新灵活就业管理方式,组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互助会
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行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制度。建立社区灵活就业者互助会,通过互助会开展对灵活就业者的管理、培训、就业互助等相关的就业服务。
二是创新创业促进形式,建立创业者协会
以现有的创业典型为骨干,建立行业为支撑的创业者协会。对以创业者提供培训、沟通、政策支持等帮助,挖掘创业成功者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
三是创新就业管理手段,建立个人就业与失业代码
以推动就业实名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对进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参加培训、实现就业、进行创业等的区域内城乡劳动者实行统一的、跨部门共同使用的个人就业代码制度。确保就业与失业管理规范,享受政策无遗漏。
四、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八项工作
(九)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工作转变
一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实现团队面貌的转变
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就业局班子建设,使之形成高效、廉政、团结、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开展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职业指导、职业分析、劳动保障协理和创业培训“四支队伍”,提高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有效地推进自身免疫系统、内部制约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市就业工作规则》,全方位提升管理科技含量,明确责任,杜绝违规行为,以保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稳健发展,推动就业服务系统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设和谐团队,加强内部沟通,增强互信,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开展以关心职工政治、工作、生活为内容的和谐构建活动,全面实现团队的面貌转变。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就业服务手段转变
进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力争年内覆盖到全市重点乡镇(街道)和示范社区(村)。不断完善和延伸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和增强就业服务网站的页面和功能。
三是以就业和失业管理为重点,实现就业成效评估的转变
探索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办法,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季度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抽样调查活动,完善多渠道信息采集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推进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
(十)推进八项工作,突破工作现状
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有突破
创新小额贷款机制,强化区县管理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扩大贷款对象、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推动创建信用社区建设工作。以小额贷款为创业资金支撑,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
二是基层平台建设有突破
强化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90%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所;50%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35%的村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
三是“新三化”建设有突破
认真实施《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逐步统一就业服务制度和标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标准,全面开展评估活动。
四是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
加快我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的建设,为更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实训服务,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本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成川南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各类培训力量,吸引市内外培训机构参与,构建以××本地需求为主,面向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培训基地。
五是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
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成服务民众的品牌,分时间段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针对不同群体,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确保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开发和储备一批适合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全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0个。建立“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新产生零就业家庭,做到“产生一户,消除一户”。
六是积极就业政策实施突破
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办法,落实免费服务资金;同时,积极促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等政策落实。
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建立和完善持证人员的再就业与跟踪服务制度。加强劳服企业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鼓励和引导其吸纳安置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就业再就业。
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全市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就业困难对象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受理援助申请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七是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
深入开展失保扩面行动,重点推进非公有制单位参保,积极探索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同等待遇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失地无业农民工参保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增强基金统筹调剂能力,确保失业金的发放。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内部监控机制,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基础工作,将征收、清欠、扩面、审批、发放等工作逐步纳入微机管理,提高失业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改制工作。
积极争取在失业保险促就业上,通过失业人员管理、培训、职业介绍和扶持等,实现促进就业有新的突破。
八是开发就业有突破
以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为基础,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发就业要结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