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到2004年12月29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医院院长李秋实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年了。5年来,全市干部群众学习李秋实事迹,发扬李秋实精神,使全市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个事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中,再寻李秋实事迹,重温李秋实精神,我们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使我们的党员和党组织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力量,将推动本溪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1999年12月29日下午2点,李秋实院长在主持召开年终总结预备会上,她突发心脏病,心跳骤停。在场的医护人员立即组织就地抢救,并得到了省人民医院专家的电话指导,县四大机关领导、卫生局领导迅速赶到抢救室焦急地等待着,关注着抢救室内传出的每一个信息……4点30分,一颗情系桓仁父老乡亲的赤诚的心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整个医院哭成一片。噩耗传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这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人民的好医生,我们的好书记、好院长。
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流着泪,搭起了灵棚。后勤工人默默将灵棚周围的积雪扫了一遍又一遍。全院职工一面流着泪一面扎着圣洁的白花。美容科的医生为她整理遗容,小心翼翼地为她化妆,要把我们尊敬的好院长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李秋实院长平生的第一次化妆,也是最后一次化妆。我们医护人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穿着单薄的白大衣,胸前佩戴着圣洁的白花,守护在她的灵前。我们多么想再陪陪她,再陪陪我们爱戴的秋实院长;多么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再多看一眼我们尊敬的秋实院长!
12月31日,全院职工、全县家乡父老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她的遗体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人们伫立在寒风中为人民的好医生、我们的好院长——李秋实同志送行。当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向她最后告别,抬起她的灵柩时,人们悲痛欲绝。人群中自发地让出一条通道,两旁打出了“我们永远怀念您,李院长!”的条幅。人们挤在灵车前哭喊,呼唤着李秋实的名字。
李秋实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4岁时父亲因公伤亡,11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世,李秋实一下子变得孤苦无靠,她从老家盖县来到桓仁投奔她的堂兄。由于堂兄家境贫困,她只好住进了县城里的光荣院。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党和人民的关怀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打下了“党最好,人民最亲”的烙印。在光荣院里,她跑前跑后,为孤寡老人端水送饭。在学校中,她勤奋好学,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李秋实读初中的时候,全国欣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她被雷锋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学校的学习园地里,帖着李秋实写下的誓言:“雷锋是一名孤儿,我也是一名孤儿,我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一切交给党,交给人民。”从那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她的心田里扎下了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始终没有动摇过。她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她最爱听她最爱唱的歌是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把这首歌深深地印在心中,正是这首歌儿陪她走过了52年的人生历程。
1963年,党组织保送她进了本溪卫校。1967年,毕业后没等人家询问,她就主动表了态,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八里甸子穷乡僻壤,李秋实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里,她跑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成了当地农民的贴心人。也正是在这里,她学会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责任”。
1970年,她调入县医院。那时县医院缺人,缺设备,也缺少完备的科系。1971年,她被选派到本钢总院进修耳鼻喉科,回来后她马上投入这个填补桓仁地区空白的科系建设中。耳鼻喉科的成立,使秋实医生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在李秋实人生52个春秋中,无不充满着奉献的崇高旋律。自1993年李秋实就任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以来,在县医院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一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人心,发展事业。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尽管李秋实生长和工作在偏远山区,但多次在省内大医院进修学习并经常利用出差、开会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使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先进。她坚信科学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李秋实担任院长以来,始终把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加强和改善医院的硬环境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头戏。1995年以前,医院用于购置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投资不足60万元。在1995年到1999年5年时间里,医院用于购置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投资达到825万元,增长了14倍,固定资产总额由1034万元增长到2062万元,增幅达109%,人均收入由3905元增长到12524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改善医院环境总投入80多万元,后勤附属设备投入100多万元。
过去,由于县医院没有CT机,许多重危、疑难病人需要花钱雇车到外地做CT检查,既延误病情的及时治疗,又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各种困难。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这个实际困难,同时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李秋实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经过艰苦努力,医院投资250万元,购入一台全新而先进的CT机。这台CT机自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每年的使用者高达3000多例。引进CT机后,医院又陆续购置了彩色超声波检测仪、血磁治疗仪、血球计数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县医院诊断治疗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在抓好医院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李秋实十分注重加强医院的软件建设,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李秋实认为,上级医院的培训与指导,是提高医疗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偶然的机会,秋实医生从转诊回来的病人那里知道了沈阳医大几位医生的名字。虽然素不相识,但对知识的渴求和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使她大胆地提起笔来向他们求援。多封来信感动了医大的医务人员,他们破例接纳了这位只有中专文化的山村医生前去进修。机会难得,她倍加珍惜。别人管5张床,她管11张;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抢着去干;遇到简单的手术,她抢着做;遇到疑难的大手术,她总是抢着当助手,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一记录。她这种求知若渴、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教授和专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教授的悉心指导,使她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与患者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她废寝忘食,经常24小时呆在病房里。晚上,她经常睡在患者的病床上。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是买上几个馒头,倒上一杯开水,放几粒盐,这就算是一顿“美餐”了。一有空闲时间,她就抓紧时间写病志。按规定,进修一年以上,才有评优的资格,可是只进修了半年的李秋实却被破格评选为优秀进修医生。沈阳医大五官科主任李慧平说:“李秋实在我们医大进修期间,科简直成了我的一条胳膊。”
半年进修,不仅提高了她的技术水平,也让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还是不停地学习技术,不停地训练技能。一有空闲,她就买来小猪崽、小兔子等,练习下气管镜,练习取异物。她多次向计划生育部门要来引产死婴,反复练习手术。有一次,她千方百计要来一个死婴,她要把进修学来的技术传授给她的学生。她拿着手术刀,手已经高高地举起来了,可她却慢慢地放下去了,她默默地念叼着:“孩子啊,你别怪我心狠,我今天在你的身上解剖,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说完她才开始解剖。边手术边讲解,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了,学生回去休息了,她又拆开缝合线,重新练习,反复研究。面对苍白无色的死孩子,她有些恐怖,有些心痛,但是出于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她只好这样做了,她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困倦。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医疗技术有了快速的提高,但她从来就没有满足过,她对技术精益求精,在钻研技术的道路上,她不断地向前迈进,成为县医院耳鼻喉科的技术权威。她能在条件较差的县级医院里,熟练地掌握耳鼻喉科难度较大的手术。她行医32年,从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她成功地抢救气管异物、喉梗阻患者50多例,她的医疗科研成果“鼓室成形术”被县政府评为1987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撰写了大量省、市、国家级优秀医学论文,1995年她参与主编了《常见病中西药临床治疗新法》一书,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为了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998年2月,年逾50岁的李秋实再一次来到沈阳医大进修,并引进了“微波治疗鼻出血”等新技术,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很受欢迎。
在她的积极领导和大力支持下,1995年以来,县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300多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这个数字相当于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人均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课、坐诊、技术指导49人次。不仅如此,李秋实还把加强院内的业务学习、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医院每年都系统地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县医院成为了人民信得过的医院,迈入了全省同级医院较先进行列。
艰苦创业、勤俭办院
节省每一个铜板,勤俭办事业这种精神在李秋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李秋实花公家钱十分吝啬是出了名的,人们说她真的是一分钱也能掰成两半花。作为院长,她经常出差在外,院里没有小车,她不是坐客车,就是搭乘领导的车,或外单位出去办事的车。她经常给大家讲这样做的好处。她说坐客车可以经常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了解到群众对县医院的反应;搭领导的车既省钱,又能抓住机遇,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对县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一举两得。
医院决定装修,县内外20余家厂家前来洽淡。为了节省资金,李秋实组织班子研究决定,进行公开招标。刚开始,厂家们以为,招标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可是三轮下来后,同等质量的铝合金窗每平方米价格从170元降到140元。各位厂长服气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招标,我们干不上心里都服气。
药品购销价格和回扣是医院管理中的大事,李秋实对此十分关注。为了具体掌握其中的实际情况,李秋实先后跟随采购人员外出购药。有两次,她还把在县药检所工作、药检经验丰富的丈夫拽着为他们把关。每次进药,她都要求对方将回扣等一切费用从价格中扣除,从而把价格压到最低点,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县医院的对外接待业务很多。为了节省费用,李秋实想方设法突出山区特色风味,既让客人满意,又不失之盛情。她请人吃饭,常常是几十元钱、百八十元钱就吃一顿,能省则省。作为一个拥有500余名职工的医院,配置一辆用车并不过份,但李秋实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她认为现在医院还很困难,有钱要花在刀刃儿上,用在医疗设备的购置上。所以直到现在,县医院一直没有购置小汽车。前几年,某家药厂与医院的业务量较大,主动提出回扣医院一台桑塔纳轿车。她表示,医院现在经济困难,我们领导没有资格坐小车,并与厂家协商,将回扣的全额用于购买临床急需的设备。1999年末,县医院决定新添置一台救护车。在购置新救护车时,李秋实向厂家介绍桓仁的情况,介绍医院如何困难,争取对方能给于点优惠条件。在李秋实的努力下,厂家在原有的价格上给降了3000元,终于又添置了一台新的救护车。救护车是用于接送急重症患者的,同时也是用于乘载尸体的,可就是这样的一台车,我们李院长坐上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她说再出门,我们就有自己的车了,有一台能拿得出手的车了。可是,车提回来,李秋实还没来得及坐上一次,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县医院引进CT设备时,同日本一家公司谈判价格,对方咬定价格300万元不松口,并许诺给予巨额回扣,赠送高档家用电器和移动通讯工具等,并安排到日本考察。李秋实带人同对方进行了几天的谈判,不要任何回扣和纪念品,不去日本考察,把价格压到了250万元。可李秋实并不满足,她三番五次地与对方“泡蘑菇”,又为医院争取了30余万元的附属配件。日本公司的代理商十分感慨地说:我今年卖了12台CT机,都是以最低300万元的价格成交的。我第一次看到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有这样的好院长,你们的医院不会办不好。
农村山区冬春季煤气中毒的患者很多。由于县医院没有抢救这类急重病人的高压氧仓,有不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在转院途中死亡。对此,李秋实深感内疚和痛心。为了桓仁父老乡亲的生命利益着想,她决定想方设法引进高压氧仓。由于资金有限,她就利用个人的社会声望与影响,以县医院的名义向社会集资,她挤时间带着财务人员,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个体业户、机关学校开始了她的“化缘”行动。每到一个单位,她都滔滔不绝地宣传医院,大讲医院的形势及患者的需求。李秋实那企求的表情和诚挚的话语,实在让人动心,不管对方态度如何,她都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声誉。陪同她的人曾对她开玩笑地说:“你真像一个‘丐帮帮主’。”也时常遇到人们冷遇的场面,陪同的人便劝她,咱不掉这个价儿了,明天不走了。这种冷遇的场面我们实在是受上了了,我们这么做有谁能理解我们呢?李秋实却笑呵呵地说,为了患者,为了全县老百姓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这不是掉价儿,正直的人们会理解我们,全院职工会理解我们的。如果我们不拜大门,谁也不能把钱主动地送给我们,我们就买不起高压氧仓呀!她就是这样不怕掉价,不怕嘲笑,不怕奚落,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争取了64个单位及个人的捐款,达36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购置高压氧仓及其他医疗设备。高压氧仓自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凝聚人心,焕发力量
李秋实常说:“老百姓心中的这杆秤误差最小。”作为医院的主要领导,李秋实以她自身的人格力量,凝聚人心。在领导班子中,李秋实贯彻民主、公开、团结的原则,凡属重大决策,她都通过领导班子会议或“四联会”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凡涉及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医院的重要院务活动、财务收支以及招待费使用情况,全部实行公开制度。领导班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向上、开拓进取。李秋实认为,医院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领导做好了,群众才能做好。由于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带动院领导班子整体政清廉,勤政敬业。李秋实十分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她常讲:“事情再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也就好办了。”她在大会上讲话不拿稿子,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感染人、激励人;她找人谈话不发脾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亲切的话语温暖人,鼓舞人。
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太对口,感到发挥不出作用,因而思想情绪不太稳定。李秋实找他谈心,赠给他这样一段话:“同样的松籽,如果你落在了石缝中,就不必和落入沃土中的同类相比,你不能展示高大,却可展示顽强;同样是水滴,如果你落在了草叶上,就不必和落入大海中的同类相比,你不能展示澎湃,却可展示璀璨。”
还有一名年轻医生,由于基础差,在中国医大进修期间感到压力很大,曾一度想放弃进修。李秋实得知后,鼓励他建立信心,克服困难,向前拼搏。李秋实对他讲:“你们年轻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跑在前面,老同志就把接力棒交给谁。”后来这名医生圆满结束了进修,现已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
李秋实还善于组织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教育人。“三八”妇女节举行女工报告会,“五四”青年节和“五一二”护士节举办弘扬医院正气的演讲会,庆香港回归举办大型烛光晚会,白衣天使综艺联欢会,“七一”烈士墓前组织新党员宣誓和党的知识竞赛,国庆50周年举办诗歌演唱会以及召开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研讨会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各种活动,凝聚了全院职工的情感和力量。她常讲:“县医院职工的精神面貌,要成为桓仁山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秋实十分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疾苦。一位职工家里闹纠纷,李秋实得知后深夜赶去调解。已经便血好几天的李秋实,勉强地支撑着她病弱的身躯,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夫妻和好如初,而她自己却因突然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昏倒在地。
县医院一个孤儿叫兰岩松,李秋实担负起了帮助他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任。李秋实总是把钱、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及时地送给他,就连饭锅也是李秋实给买的。1987年,李秋实在沈阳学习期间,他被坏人拉拢,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两年。李秋实来到少管所,抓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都怨我,是我没有照顾好你,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解除教养后,李秋实负责操办了他的婚事,为他置办了各种生活必需品。1996年汛期,他的房屋严重受损,李秋实筹措资金,帮他修好了房子。李秋实逝世后,兰岩松像亲生儿子一样,每晚守在她的灵前,流着说:“妈妈去世以后,我成了孤儿,李姨的关心和帮助,使我有了家。今天李姨走了,我又一次成了孤儿。我要干好工作,不能让在九泉之下的李姨再为我操心……”
清政廉洁,以身作则
李秋实担任县医院的领导职务并廉任县卫生局副局长,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她从来没有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自己的特权,从来没有运用这个权力为自己及子女、亲属谋取过私利。她为医清廉,为政更清廉。从当医生那天起,李秋实就没收过任何人的礼物。一些曾被她治好病的农村患者,常常带着一些土特产品来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她都婉言谢绝了。十几年前,有一位患者多次想报答李秋实。始终没成功。一天傍晚,这位细心的患者看到李秋实还在医院,就灵机一动,将礼品交给看自行车的老人,求他转给李秋实。老人见到李秋实后,说明了原因,李秋实见东西无法退回,就对老人讲:“礼物我不能收,您老就留着保养身体吧。”李秋实不仅不收患者的礼物,也分文不收本单位职工的礼物。同志们不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李秋实都到场,前去祝贺和慰问,可是,她自己家的事情却从不让人知道。她的独生女结婚,谁都没有通知,女儿生了小孩,她也没告诉任何人。事后有人知道了前去赶礼,她一一谢绝,分文不收。不少同志生她的气,说:”我们家里有婚丧嫁娶的事,你总来随礼,送来你对我们的关爱,礼尚往来,我们向你表达一下心情,难道也不行吗?”不管怎么说,李秋实就是不收。
李秋实经常参加各种各类会议,有时会议发一些诸如皮包、衬衣、毛巾被等纪念品。每次开会回来,她都要把得到的纪念品在班子会议上公布,然后交给办公室,用以奖励院里有贡献的职工。她的女儿怀孕期间,去县医院做B超检查,和普通患者一样交了20元钱,后来又做了彩超,同样交了150元钱,她的丈夫做彩超检查也同样交了钱,就是身为院长的她自己,去世的前几天,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要做动态监控心电图,她也按规定交了200元钱,可一直忘我工作的她,还没来得及做这项检查,就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在她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中,同志们发现,一张1994年2月24日本溪至阜新的火车票,票价12元。大家都知道这是她回公公、婆婆家探亲的车票。作为院长的李秋实,报销一张车票是何等简单的事。可是她公私分明,从不这样做,她从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的私利。她的女儿毕业于本溪卫校口腔科,在家待业一年半,如果分配到县医院,所学专业又对口,也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李秋实坚持不这样做。她说:“我是院长,我不能开这个头,更不能搞这个特殊。”
李秋实的家原来住在县医院的职工住宅,后来因动迁,搬到比较偏远的小平房。1988年县委考虑到她是省、市劳动模范,县财政拿出一万元钱为她调了一个50多平方米的两室住房,她一直住到去世,从没有再动过。
李秋实从来不滥用权力。县医院在县里是经济效益和工作条件都比较好的单位,想调入县医院工作的人很。为了调工作进人,找李秋实送礼说情的也很多,而李秋实却不揽这个权力。她提出进人必须经过院领导班子、党总支、工会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即“四联会”研究决定,从院里的工作需要考虑,当进则进,不当进一个不进。桓仁农村有一名沈阳医学院的大专毕业生,由于没有门路,毕业后一直未能分配工作。后来有人告诉她,县医院的李秋实院长为人正派清廉,让她去试一试。她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素不相识的李院长。李秋实了解到她所学的专业正是医院所需要的,就提交“四联会”研究后,同意聘用。这名毕业生的父母非常感激,给李秋实送来200元钱,被李秋实严肃地谢绝了。由于李秋实严把进人关,近年来,县医院没进一个“关系人”。县医院的职工总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年减少。
甘愿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在县医院,谁都知道李秋实的工作日不分白天晚目,不分星期天节假日。她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以上。早上7:30分上班,她有时7:00就到了;晚上5:00下班,她7:00以前走是很少的。有时下班回家吃点饭,又返回医院继续工作。院长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
1973年12月10日,李秋实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的心与党连得更紧了,与人民连得更密了。她的信念得到了升华,信念之光照亮了她的生活。
李秋实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人活着要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要用有限的时间,多为人民做点儿事儿。”1975年,李秋实预产期到了。她来到住在阜新的婆婆家。可她的心中仍然牵挂着患者。为了让孩子早点出生,她蹦呀跳呀,想尽了各种办法。孩子出生了,不到两个月,李秋实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同爱人商量:“咱妈没工作,我想给孩子断奶,交给她看管,趁咱们还年轻,多干点儿工作你看行么?”爱人不情愿地点了头。可是亲友们都指责她:“秋实啊,你疯了?金水银水怎能比得上奶水?才50来天,就给孩子断奶,你能舍得么?”看着熟睡的女儿,望着眼前的亲人,李秋实心如刀绞,眼泪如断了线儿的珠子滚滚而落。是啊,世上哪有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难道她的心就是铁打的不成?临走那天,李秋实情不自禁地抱起了女儿,一股负疚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把女儿这一扔就是7年哪!她是母亲,她爱女儿,但是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她忍痛割爱了。她把孩子的照片揣在兜里。每当空闲的时候,她想孩子,就拿出女儿的照片,偷偷地抹着眼泪,一遍又一遍地看着。
1999年11月11日,李秋实带领院领导班子全体人员及行政职能科长一行12人赴临近县级医院进行考察调研。早晨6点,从县城出发,一路风雨兼程。到柳河县时,已是中午12点。为了不给兄弟医院添麻烦,我们在路边找了一家小饭店,要了几个菜,一盆汤,大家一会儿工夫将饭、菜吃得溜空。当有的同志拿着碗让服务员再添饭时,服务员为难地说,饭已经让你们给吃光了,新做的一锅饭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就这样,我们先后到了柳河、梅河、清原、新宾,历时3天。在这3天里,我们大都是在小吃部草草地吃口饭后,就投入到考察调研工作当中。
1999年12月22日,也就是李秋实院长去世的前一周,她带我们去沈阳签订购置电梯合同及购买年终总结会的纪念品。早晨6点多钟,我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到了五爱街市场。在那里,我们与对方讨价还价。最后,李秋实很满意地买下了优秀工作者的奖品,也是她留给我们一个珍贵的永久的纪念品。当天晚上,正值圣诞的前夜——平安夜,也是举家团聚的一个跨世纪的美好的夜晚,城市人对这个节日很重视。回到宿舍时,我们提出难得在这么一个节日的夜晚,我们同在沈阳,也出去过一个平安夜的要求。她说年终总结报告需要修改,次日微机招标会需要酝酿谈判的内容,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可没有时间像别人那样去过平安夜。结果买了20元钱的水果,领着我们一边工作,一边过节。25日圣诞节的早晨5点30分,我们准时踏上了归程。当车行驶到田师府镇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我们草草在一家小吃部吃完了早饭,也是午饭。11点在医院的小会议室里进行了长达7个个多小时的微机网络化管理软件开发意向合同招标会,时间持续到晚上6点多钟。陪客户吃工作餐的时候,我们看到李秋实那憔悴与疲惫的神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李秋实就是这样,带着全院职工艰苦创业,勤俭办院,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她胸中只装着医院,装着桓仁的30万人民。
县医院基建工程,质量不合格,李秋实与施工方展开了长达3年之久的工程质量的官司。在这3年里,社会在关注着,全院职工在关注着,关注着将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摆在人们的面前。因为工程于1993年底工程竣工,1994年开始墙皮脱落,屋顶漏雨,基础部分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李秋实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总担心一旦出了事故,经济损失事小,更为严重的是对患者和职工的人身伤害,人命关天,更何况是有疾病的特殊人群。她三天两头往本溪和沈阳跑,简直是风雨兼程,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理解。一次在去法庭的途中,她摔成了腕骨骨折,但她却一天都没有休息。记得有一次,在省建筑设计院,她下楼的时候,由于满脑子都是官司,一不小心摔了下去。她十几分钟没有起来,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坏了,大家试着扶她慢慢地站起来,看看似乎没有骨折,这才稍微放心。第二天,她照常和各位领导一起,忙于工程质量鉴定的事。为了医院的工程质量,她不知痛哭了多少次,更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这场官司历经3年,终于打赢了。她究竟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气,恐怕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医院工程质量维修结束后,面对焕然一新的门诊楼、病房楼,职工们的心情开朗了,患者住院放心了,秋实的脸上却露出了疲惫的笑容。
她整天为了工作,为他人风尘仆仆,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忙碌着。就在去世的前几天,李秋实还一篇篇认真地审阅院里每位职工的全年工作总结。全院400多名职工的个人总结,她已看完了300多份。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她修改院里的全年工作总结报告和第二天院里召开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座谈会讲话提纲,一直到深夜才离开医院。中午回到家里,仅吃了她最后的一顿午餐。下午2点20分,她在为全院优秀医务工作者讲话时,突然面色苍白,双手颤抖,倒在了座位上。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我们要奉献……
心系群众,情系患者
作为一名医生,李秋实不但爱岗敬业,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她身上,更表现出了高尚的医德医风。30多年来,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她全都热情接待,楼上楼下,楼里楼外,挂号看病,交款取药,进进出出,忙个不停。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患者找到她,她总是有求必应。对住院的患者,她体贴入微,使患者感到温暖如家。
那是1979年秋天,县医院来了一位家住宽甸青山沟的三岁孩子,这个孩子患了格林巴痢症,精神麻痹,四肢不能动弹,咳嗽无力,排痰和呼吸都很困难,这显然是肺内感染,是格林巴痢的并发症,病情严重威胁着小生命。孩子的父亲急病了,母亲的眼睛哭肿了,“李大夫,这孩子有救吗?”连孩子的父母都有些失望了,“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全力抢救。”李秋实当即采取了抢救措施,做了气管切开手术,组织特护小组,并亲自参加特护,从下午四点一直忙到午夜十二点。第二天一早,她仍然来到病房护理。那几天,正赶上爱人外出,炉子灭了,她不管了,孩子托给邻居照看,吃不上饭她就把晚饭并做早饭一起吃。整整七天七夜,给小患儿打鼻饲、吸痰、翻身叩背、擦屎把尿,在她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孩子终于得救了。
1973年7月29日中午,雅河公社荒沟甸子大队朝鲜族小姑娘,不慎将一个芸豆粒卡在了气管里,从雅河急诊来到县医院。李秋实得知后,饭顾不上吃一口,就火速赶到了医院。小金花已经呼吸困难了,嘴唇和面部都已经发青了,生命危在旦夕。怎么办?芸豆粒卡得太深取不出来,转诊吧已经来不及了,能眼睁睁看着小金花就这样死掉吗?只有做气管切开手术,才能挽救小金花的生命。可是气管切开手术从来也没做过,这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啊!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孩子,李秋实没有考虑后果;为了孩子,再大的风险她也要承担。在外科医生和手术室的配合下,秋实医生成功地取出了卡在小金花气管里的芸豆粒,孩子得救了。孩子的父母拉着秋实医生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件事后来被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编成评书段子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究竟有多少类似的事情,人们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曾为患者垫付药费,也曾为远道而来的患者买过车票,还曾在家里做好米粥、面条、鸡蛋糕端到患者的床前,用一颗滚烫的心送去人间的真情和温暖。李秋实就是这样,日日夜夜想的都是患者,想的都是工作。她诚恳的为人和精湛的技术,使她拥有了更多的朋友。有几位同窗好友,分别在山海关、大连、沈阳等地多次给她联系了环境优越、工作舒适的单位,可李秋实哪儿也不去,她说:“是桓仁这方热土养育了我,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我要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山区父老,回报社会。”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缺医少药的桓仁山村,李秋实一干就是32年。32年里,桓仁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李秋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足迹。
记得1970年,李秋实进城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养育她的光荣院。她把光荣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论是酷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李秋实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到光荣院里为老人检查身体。每逢年节,李秋实常常带些水果、糕点。光荣院里的宫大爷,头碰了一个血口子,伤口化脓了。李秋实得知后,立即感到光荣院,为他洗了伤口,并坚持天天其给他换药,一连半个多月。宫大爷的心热乎乎、暖融融的。一颗颗饱含深情的泪珠,滚滚地流在宫大爷那布满了皱纹的脸上。寒来暑往,光荣院里的老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李秋实就用自己的心温暖着一个又一个。
李秋实挽救过许多垂危的生命,可她却从没想得到回报,她认为这是做医生的责任,是做人的准则。有的患者买来纪念品,有的患者捎来土特产,还有的干脆甩出了“小红包”,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从不收留。她常说:“要医人病,先医己德。”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短暂,多做贡献,金钱蒙眼,屡见不鲜,医德医风,牢记心间,我行我素,不受干扰。”她把“行医为人谋福,廉洁为已求乐”做为自己的座右铭。
她呕心沥血甘为人民公仆,鞠躬尽瘁不愧万众楷模,这真实准确的概括了她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一生。参加工作32年,李秋实先后获得省、市、县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近百次。1991年,李秋实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李秋实同志是辽宁省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和第七届党代表,本溪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李秋实同志去世后,中共桓仁县委、中共本溪市委、中共辽宁省委相继做出《关于向李秋实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分别授予她模范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毕生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履行了党旗下的誓言。她刻苦学习,并努力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把远大的理想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自觉地用一言一行为党的形象增辉添彩。
我们的好书记、好院长——李秋实,走了,带着满脸的微笑,走了。我们那颗颗悲痛的泪珠换不回她那高尚的生命;我们那绵绵的情丝留不住她那如水的笑容。我们愿为医院的明天去开拓、去进取!去完成李秋实未竞的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丁晓杰 13390195498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