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文秘相关 -> 会议发言 -> 正文

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转段的申请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23:10阅读:
字号:|

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转段的申请

 

市局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

按照局党委统一部署和进度要求,我们收付中心支部从2月2日—3月20日扎实地开展了“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的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

在 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我们认真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市局动员大会后,我们中心支部迅速组织全体党员,于2月4日下午再次召开了动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及局党委有关先进性教育的文件精神,并对中心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出了具体安排,成立了以徐静萍同志为组长,廖家举同志为副组长,李杰、陈山、杨春梅等同志为成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使每名党员都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的、现实意义和方法步骤。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专栏,还广泛借助各种舆论媒体及时报道我中心学习动态、信息,宣传学习中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三是组织学习讨论。人人表态发言,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了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使这场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二、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我们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以看电教片、听报告和集中宣讲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系统地学习了《党章》、十六大报告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学习了中央、省、市重要文件精神,学习了孔繁森、郑培民、秦银科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还接受了警示教育。同时,我们还还围绕“为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命题展开热烈讨论。集中学习40学时以上,学习期间,全体党员主动利用工作之余和休息时间开展自学,参学率达100%,党员干部通读《教育读本》、《学习读本》、《革命传统教育材料简编》、《可爱的中国》等书籍,做到了学习有心得(1篇)、有笔记(1万余字),有计划、有纪律、有记录、有考勤。大家一致反映,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了《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和鉴别是非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认真讨论,明确具体标准

我们围绕《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及市局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讨论稿),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先进性标准的讨论,每名党员都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了在这次学习中的体会,并讨论了本中心的党员先进性标准。经过梳理,提出收付中心党员先进性7条具体标准。即:1、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3、“公仆”意识强,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理财。4、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具有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政治业务素质。5、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在本职岗位上,行动先进,业绩一流。6、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7、善于团结,无私奉献,具有主动的协作精神和敢于吃苦的品质。通过讨论,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四、联系实际,深化学习效果

在理论学习中,支部坚持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同整顿思想,查摆问题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联系实际,边学边查边改,着手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中心还在每个党员的办公桌上竖立一块工作牌,标明共产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重新修订收付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办事程序,制定2005年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增强了公开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人生、理想、信念”大讨论,从财政部门工作实际和自身思想认识出发,每位同志都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切实树立了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为进一步提高全员素质,提升机关效能,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文明理财,中心还决定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此项活动正在实施中。目前,全中心学习氛围浓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员干部,认识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已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申请转段。

以上申请妥否,请批示。

 

 

           二○○五年三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