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
今年43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早在1985年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王东文就毅然辞去了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艰难的下海创业历程。他先后办起了刺绣厂、宏伟建筑公司,凭着对企业的正确定位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凭着优良的工程,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以义取利利更大、以德兴企企更旺”的经营理念,他的企业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牢牢站稳了脚跟。王东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王东文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群众,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王东文常说:“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作为一名宏伟庄的居民,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实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1994年夏天,王东文看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地方狭小,房屋破旧,每到阴雨天气,屋里到处漏雨,院子里污水横流,老年人活动很不方便。当他把自己出资对房屋进行装修的打算告诉亲戚朋友时,有人劝他说:“你不当官不当将的,管它干啥?”王东文说:“谁都会有老的时候,为老年人生活得更好出点力是应该的。”这一年,王东文花费近2万元,为老年活动室粉饰了墙壁,砌了花池,平整了院子,添置了活动桌椅和饮水用具,还买了200多盆鲜花将里里外外装扮了一番。此后,每逢春节、老人节,他都给村里72位老人每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年。
1995年,宏伟庄由村改居。名换了,但居里基础设施并没有大的改观。1998年秋天,王东文看到居里的东西主干道多年失修,行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甚至有些地方雨天还往家里倒灌水。他投资13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为宏伟庄修了第一条宽阔的马路。通路那天,高兴的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从路东头一直放到了路西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东文对教育的支持更是大方。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到西郊子弟学校、银雀山小学、银雀山中学等单位参加庆祝活动,送去自己的捐助。学校缺少体育设施,他就送去双杠、篮球架等体育器材;学校墙壁被雨水冲刷得斑斑驳驳,他一声不吭出资为学校粉刷墙壁;学校为学生出作文选编,他主动出资5000元;看到西郊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在食堂外露天就餐,既不卫生也不方便,他毅然垫资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棚餐厅……10多年来,究竟为教育捐助了多少钱物,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1999年4月,在居委换届选举中,王东文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年底又担任了居党支部书记,成为宏伟庄的“班长”。当时全居经济力量薄弱,仅有的两个居办小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全居人均收入远低于街道人均水平。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王东文冷静分析,集思广益,决定凸显区位优势,以改善交通条件为突破口,拉动经济增长。他垫付资金60多万元,硬化了居里的主要街道。
交通条件改善了,宏伟庄靠近批发城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客商入驻率大大提高,房产价值大幅度提升,就连以前那些无人问津的闲置房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家庭“仓储区”服务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仅此一项居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600多元。
2002年6月,宏伟庄由居改为社区,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东文发展的目光又投向了社区城市建设。他组织人员填平了社区内的垃圾池塘,在上面盖起了四排大平房用于出租,房屋还未盖好就被客商预订一空,当年就增加集体收入14.4万元。2002年底,他又带领支部一班人,积极筹集资金,对社区原有的旧厂区进行了改造,建起了4栋集办公、饮食服务、居民住宅为一体的商住楼,使用面积达18000平方米,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王东文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了,宏伟庄社区出现了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和商品加工制作户,餐饮、住宿、商品批发零售等各行业蓬勃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也迅速发展,2003年全社区实现总产值6800万元,完成税金48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3800元。信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也走在了街道前列,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2004年宏伟庄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小康示范百强村。
王东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自己致富不忘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面对各种赞誉,他平静地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做得还很不够,我的目标是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把宏伟庄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让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