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班数学第二阶段培训方案
**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数学
第二阶段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 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 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以“**区数学教师大比武”的课例为研究载体,研究这些课例中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认真的调查、研讨、分析,力求探求事件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改进课堂中的教师行为以及与课堂相关的组织管理行为。
1、多形式经验重组。倡导团队研究,形成“**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由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为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参赛选手及其本校的学科教研组,二为在**区参加培训的“**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三为选取的**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该共同体的导师。由“学习共同体”抽取课题后进行优化组合,进行校本研修,围绕课题进行上课及以上课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动,突出“**市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的团队合作。
2、分片区经验重组。把“**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分配到**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选手中形成不同的团队,并结合学段,进行随机分组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学习总片”。
3、培训要求。骨干班成员和赛课教师形成的“共同体”提前一周在教培中心进行赛课课题抽签,然后在准备阶段由“**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集体研磨。赛课课题的年级原则为现在所教学的年级,特殊情况也可由教师自主选择,但上报教培中心学科教研员处备案,最后赛课的成绩计入骨干教师的过程性学习成绩。
4、评价办法。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对“学习共同体”提供的课例,采用专家组评价和大众评委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真实情况公正、公平、公开地实行签名评价。学校要组织教师以群众评委的身份参与听课评价。
五、具体安排
9月17日:上午骨干班成员报到,安排住宿。
下午骨干班教师集中培训,听讲座。
讲座主题《教师职业规划》或者《课堂教学观察实施》
9月18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技巧及其观察量表的制定》。
9月21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学生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2日:上午听“学习共同体”中到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试讲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中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的策略观察》
9月23日:上午骨干班教师推选两位学员上赛课的课题,课堂记录。其余骨干班老师下年级中上诊断课,导师听课。
下午“学习共同体”研修、评课研讨;
校本研修主题《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技巧》《课堂观察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4日:上午听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二次上课,“学习共同体”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及其应变监控观察》
9月25日:上午集中上汇报课,进行交流总结。主题《理论转化 分享交流》
下午集中讨论,修改总结,布置作业,并上传博客。
六、工作要求
1、**市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总体上由培训部进行整体筹划,小学部进行组织实施,科研室进行策划指导。
2、学科班主任具体负责“专题研究课”的各项工作落实并制订工作方案;培训班班委具体负责“课堂问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并制订研究方案。承担研究任务的学校、教师、班级等做好协助和服务工作。
3、培训班班主任和班委首先要做好研究课例的观察点。观察点要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根本目标。
4、培训骨干教师时,要引导骨干教师对课堂研究要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特别强调,“专题研究课”的两次关键的反思研讨会,不要变成检讨会,这里的研讨、评课不是简单的对课的好与坏做出判定,而是一个集体共同面对问题和困惑、共同进行针对性反思交流,有经验的教师,要做好专业引领,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资源,研讨过程要努力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宽容的环境,变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成长的起点,共同分享困惑与成功。
5、要充分体现课堂研究的综合性。“专题研究课”要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讨,如课堂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生学习评价以及发展性评课方式等,要使“专题研究课”既要成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同时也要成为教师的学习方式、历练方式,做到研训一体化,力争体现专题研究课研究过程的综合效应。“课堂问题研究”要注意集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充分性发挥整体的力量,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研究。
6、要重视研究的结果,也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要做好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同时,特别要注意做好研究过程的相关记录以及原始文字、音像资料保存。培训班班主任要负责每次活动资料整理归档。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