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党团相关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28:16阅读:
字号:|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能够克服自身缺点不断进步的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的党已经走过88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一个拥有8千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为核心的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回顾我党80多年的峥嵘岁月,我感到无比自豪。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性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建国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以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大搞特区建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民总产值也不断提升,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能建设新中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党的执着追求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在高中时,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党校学习。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高级学府的我,再一次想党组织郑重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平时,我还定期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同党员谈心交流思想,使自己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快的成长。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各门文化课,成绩在班中均名列前茅。平时也很积极地参加校内和社会活动。
    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有些情绪化,容易冲动。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长足进步,已经基本符合了一名党员的标准,特此请求组织批准我的申请。如果组织批准礼我的申请,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如果组织没有接受我的请求,我也不会气馁,会继续为之奋斗,相信总有一天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此致
    敬礼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