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保持先进性教育可能存在的几大误区(转载)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29:08阅读:
字号:小|大
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不过坦率地说,我对其效果如何,看法比较保守,不敢太乐观。我认为先进性教育必须避免几个误区,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
首先是对先进性教育概念本身的理解。什么是先进性?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至少应该体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把利益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先天下百姓之艰而艰、后天下百姓之富而富……否则,还有什么先进性可言?所谓先进性教育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具备了先进性,才谈得上“保持”先进性。对于共产党整体而言,其先进性应该是无可置疑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党员,就不能这样理解了。有些党员,虽然形式上加入了共产党组织,而实质上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先进性——我称其为“伪共产党员”,又怎么谈得上“保持”先进性呢?也有些党员入党之初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是符合党员先进性要求的,但后来思想发生了蜕变,从原先的先进,渐渐演变到平庸、落后,甚至沦落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正是这两种人损害了共产党整体形象,如果这两种人数量多了,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就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先进性指的是保持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而不是指具体每一个共产党员。如果这个认识不充分不深刻,而预设了“每一个共产党员本来都是先进的”这样一个前提,通过一场教育活动让他们保持原有的先进性,那么采取的“保先教育”措施必然不能对症,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对“教育”概念本身的理解。教育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但往往最容易被理解为机械的“灌输”、“学习”。或者组织党员学习一些文件资料,或者听一听某些官员呀或者什么先进人物呀的报告。如果再“生动活泼”些,则可能会组织一些文艺表演,在欣赏说唱歌舞之中“寓教于乐”。不是说这些形式完全不可以,但如果没有更具实质意义的教育形式,这类做法极有可能变成搞形式走过场。其实,听取群众批评意见也是教育,党内开展批评与自物批评也是教育,惩处蜕化变质党员也是教育,而且是更深刻有效的教育,更具有警示意义。要保持先进性,必须“惩后”,对于丧失了先进性的平庸、落后分子有必要给予惩处,对思想错误严重、行为影响恶劣的党员,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坚决清除出党。治党从严,党风始正。婆婆妈妈,当断不断,是治不好党的。
其三是对“先进性教育”涉及范围的理解。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先进性教育”是党内的事,跟“外人”无关,别人最好不要说三道四。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党员和群众本来应该是鱼水关系,“先进性教育”更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先进性的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群众,在思想感情上和群众有了隔膜。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扶持,人民群众是最忽视不得的,共产党员号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么可以把群众当外人呢?所以,我认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仅靠党内民主评议还是不够的,靠党内监督条例也还不够,还应当考虑让群众参与对党员的监督。群众最有发言权,让群众对身边的党员干部打打分,看看在他们心目中,优秀的有几个,合格的有几个,不合格的有几个——这才是动真格的先进性教育呢。凡是群众不认可的党员,无论怎么说,都不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吧。
其四是“保持先进性”和“保源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新时期以来,共产党在发展新党员入党方面失误是比较大的。入党标准太宽了。现在的新党员要求入党,一般不需要像以前战争年代,经过生死考验。现在就是写个入党申请书,然后定个考察期考察一下,一般是不出什么事就可以入党,似乎没有什么严格的考验。入口要严,出口则要畅通。否则,不符合共产党员要求的人入了党,成了气候之后又接着发展其他新党员入党,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党组织可能成为思想素质平庸之徒的聚集地,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近来,浙江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发展党员由过去的“举手表决”改成“票决制”,都是对从源头把好入党关的有益尝试,值得借鉴。千万不要一边在搞“先进性教育”,一边又让不合格的新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党内。否则,“先进性教育”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其五是“先进性教育”不能回避“雷区”。党员必备修养之一就是心地坦白,胸襟磊落,没有什么经不起检验的。所以,所有党员,包括准备入党的预备党员,都应该接受个人财产公示。因为怎么对待个人私产,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公心私心。这是一次有效的“先进性检验”。共产党员在必要的时候死都不怕,还怕财产公示?只要你一身正气,就不怕任何检验。党员对待个人财产的态度如何,是检验其先进与否的一块试金石。私心杂念重的人,害怕检验,拒绝接受检验的党员,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认为,“先进性教育”必须是动真格的教育,必须是“先进性检验”教育,必须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先进性教育”其实就是一场新时期共产党的整风运动。我期待着她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病菌和毒素,保持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是对先进性教育概念本身的理解。什么是先进性?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至少应该体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把利益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先天下百姓之艰而艰、后天下百姓之富而富……否则,还有什么先进性可言?所谓先进性教育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具备了先进性,才谈得上“保持”先进性。对于共产党整体而言,其先进性应该是无可置疑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党员,就不能这样理解了。有些党员,虽然形式上加入了共产党组织,而实质上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先进性——我称其为“伪共产党员”,又怎么谈得上“保持”先进性呢?也有些党员入党之初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是符合党员先进性要求的,但后来思想发生了蜕变,从原先的先进,渐渐演变到平庸、落后,甚至沦落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正是这两种人损害了共产党整体形象,如果这两种人数量多了,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就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先进性指的是保持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而不是指具体每一个共产党员。如果这个认识不充分不深刻,而预设了“每一个共产党员本来都是先进的”这样一个前提,通过一场教育活动让他们保持原有的先进性,那么采取的“保先教育”措施必然不能对症,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对“教育”概念本身的理解。教育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但往往最容易被理解为机械的“灌输”、“学习”。或者组织党员学习一些文件资料,或者听一听某些官员呀或者什么先进人物呀的报告。如果再“生动活泼”些,则可能会组织一些文艺表演,在欣赏说唱歌舞之中“寓教于乐”。不是说这些形式完全不可以,但如果没有更具实质意义的教育形式,这类做法极有可能变成搞形式走过场。其实,听取群众批评意见也是教育,党内开展批评与自物批评也是教育,惩处蜕化变质党员也是教育,而且是更深刻有效的教育,更具有警示意义。要保持先进性,必须“惩后”,对于丧失了先进性的平庸、落后分子有必要给予惩处,对思想错误严重、行为影响恶劣的党员,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坚决清除出党。治党从严,党风始正。婆婆妈妈,当断不断,是治不好党的。
其三是对“先进性教育”涉及范围的理解。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先进性教育”是党内的事,跟“外人”无关,别人最好不要说三道四。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党员和群众本来应该是鱼水关系,“先进性教育”更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先进性的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群众,在思想感情上和群众有了隔膜。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扶持,人民群众是最忽视不得的,共产党员号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么可以把群众当外人呢?所以,我认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仅靠党内民主评议还是不够的,靠党内监督条例也还不够,还应当考虑让群众参与对党员的监督。群众最有发言权,让群众对身边的党员干部打打分,看看在他们心目中,优秀的有几个,合格的有几个,不合格的有几个——这才是动真格的先进性教育呢。凡是群众不认可的党员,无论怎么说,都不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吧。
其四是“保持先进性”和“保源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新时期以来,共产党在发展新党员入党方面失误是比较大的。入党标准太宽了。现在的新党员要求入党,一般不需要像以前战争年代,经过生死考验。现在就是写个入党申请书,然后定个考察期考察一下,一般是不出什么事就可以入党,似乎没有什么严格的考验。入口要严,出口则要畅通。否则,不符合共产党员要求的人入了党,成了气候之后又接着发展其他新党员入党,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党组织可能成为思想素质平庸之徒的聚集地,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近来,浙江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发展党员由过去的“举手表决”改成“票决制”,都是对从源头把好入党关的有益尝试,值得借鉴。千万不要一边在搞“先进性教育”,一边又让不合格的新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党内。否则,“先进性教育”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其五是“先进性教育”不能回避“雷区”。党员必备修养之一就是心地坦白,胸襟磊落,没有什么经不起检验的。所以,所有党员,包括准备入党的预备党员,都应该接受个人财产公示。因为怎么对待个人私产,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公心私心。这是一次有效的“先进性检验”。共产党员在必要的时候死都不怕,还怕财产公示?只要你一身正气,就不怕任何检验。党员对待个人财产的态度如何,是检验其先进与否的一块试金石。私心杂念重的人,害怕检验,拒绝接受检验的党员,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认为,“先进性教育”必须是动真格的教育,必须是“先进性检验”教育,必须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先进性教育”其实就是一场新时期共产党的整风运动。我期待着她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病菌和毒素,保持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