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报告--材料学院高分子 邓雪芬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1:10阅读:
字号:小|大
材料学院高分子 邓雪芬 92号
金工随想
本学期第十周和第十二周是我们学院金工实习的时间。与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相比较金工实习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的充满挑战性的课程。穿上军服,走下工厂,听见机器轰鸣,嗅着浓重的机油味,感觉脚下地面微微颤动,触着泛着铁锈的金属,感觉就象经历一场由头到脚的洗礼,书生气也越销越远。
金工第一天是车工。充满好奇的我们触摸着那泛者金属光泽的沉重的车床,想到坚硬的金属都在它面前曲腰,心里满是崇敬的感觉。可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即使面对这台用途多样的机器却无从入手。直到经过指导老师一一介绍,我们才渐渐清楚一台车床的组成和各个部分所分担的作用:支承主轴用的主轴箱、通过搭配不同齿轮数的齿轮以获得不同进给量的挂轮箱、夹持车刀的刀架、改变主轴转速的变速箱。可是这只是基础,要车一件最简单的工件还要由对刀开始。对刀是使刀尖与车床主轴中心线等高。这一开始我就遇到了困难,因为我所用的车床的垫片很少,而且都很薄,别人用了三片垫片就能调好,我却把所有垫片用上了都还不够高,花了不少时间去找垫片。起步就比别人慢了许多,真让人有点气馁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挺了挺腰,重振了一下士气。接着就是粗磨,当中有因为车刀没夹稳而车坏了的情况,也有因计算错误多车了的失误。半天下来,仿佛所有可能存在的失误都发生在了我身上,可是就在不端的犯错误中得到了教训,从而也使自己比别人更加了解错误的来源和解决方法。虽然我比别人多走了一些弯路,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最后是精车,令人吃惊的是这可称庞大的机器车出来的工件居然可以精确到0.01毫米,以符合不同的工业要求。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然后是铣床。接触过了车床,对它的兄弟铣床我们很容易就上手了。原来每台机器基本都包含横向和纵向工作台,主轴等。耐心的师傅教我们如何换铣刀,如何通过在工件表面贴一片纸来对刀,如何通过轻敲来准确控制升降台。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经验,是在我们的金工实习课本上所不能学习到的。工人师傅通过长年累月的实际操作,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个好的师傅带出的徒弟会更加出色。因为他比别人节省了总结经验的时间,从而站在了较高的起点。这就不难明白师徒之情为何如此的深,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如此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学传给另一个人如师傅。可敬的工人师傅,工具粗糙了他们的双手,他们的双手却精细了工件。
接下来三天都是跟电脑打交道,现代科技越来越深入工业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都是通过MASTERCAN,POWERMIL等软件的G功能定位、确定加工轨迹,M功能控制主轴转停,S功能选择转速,T功能对刀具进行选择。通过编程,再输入机器,模拟加工就能精确地车铣出各种形状(当然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件。回想前两天眯着眼睛测量,颤着双手一次又一次地精车,就不禁让人感谢现代科技给加工工业带来的高效率。
放完一个五一长假,在次回到了我们逐渐熟悉的工厂。
电火花加工又称放电加工,它的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腐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工件的尺寸就、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我们从最开始的磨电极做起。在虎钳上通过锯、锉将一块铁条加工打磨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的电极就花了我们半天的时间。微弓着腰右手持锯刀,左手用手指定位,向前时用力并向下压,轻提回拉,让我们出现了自己是一名工人的错觉。接着的启动电源——校正工具——安装工件——调整工作液面——选择电规准——加工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可见前面一个多礼拜的学习没有白费,说着一股名叫骄傲的暖流流遍全身。
化学加工是在另外隔开的小房子里进行的。走进去,两排桌子上全摆着一个个箱子,另外一张桌子上用一个个饭盒盛放着各种颜色的有机染料。多简陋的一个加工工厂啊,每一个来到的人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可就是这样一个“素面朝天”的地方可以加工出让人惊叹的工艺品。可以说就是化学加工将工业与平面艺术结合了起来!通过几十分钟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加工的步骤:首先在一片铝片边上剪出一天向上敲的小钩用于阳极氧化时悬挂;接着我们用NaOH脱脂两分钟;用冷水清洗后再用HNO3清洗;用冷水清洗后将其挂于通电的H4SO3溶液内进行阳极氧化,在表面形成一层绝缘、耐腐蚀、硬度高的氧化膜;等待40分钟后将铝片夹起用冷水漂洗;接着将起浸没在自己喜爱的颜色的有机染料里,染到适当的深度;冷水清洗;用吹风吹干后放入融蜡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取出,将自己选好图画描在上面,再用竹签调走描出的轨迹里的蜡,用扫子扫干净;再在NaOH溶液里浸泡20分钟;取出,洗净,用吹风吹走上面的蜡。一件工艺品就初见雏形了,还要经过打磨才能算是成品。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温度、电压、电流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少了任何一步或不符任何一个条件就有可能出现花纹,粉末,染色不均等情况。所以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到最后拿起灌注着自己精神和心思的作品时的那种感觉不言而喻。这让我联想到父母倾注自己血汗和希望的子女时所有的神态。
锻压冲压除去了机器辅助说白了就是抡铁锤了。这完全是力气活,没有POWER就没有加工可言,从古代就有打铁铺了,可见它由来已久。见过其他组干活时都是男生在抡锤女生在旁边看。可是没有亲身体验过就不能真正地体会到当中的。所以我决定不当袖手旁观的小女生。拿起重重的铁锤,感受每一下锤下的震动,听见乒乒乓乓的打铁声,感觉着电炉里涌出的热浪,心里也是炽热的,因为想到打铁工人们顶着夏日的高温还在这样的电炉旁不停地干着重体力活,得到的却是低微的报酬。工人是应该得到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铸造是至今我觉得最耗体力的活了。在一间铁皮房里面堆放着灰黑色的型砂,两边是一个个工具箱。听师傅讲,这一堆砂在这里的时间比他的年纪还大,就是这堆砂养育了华工一代又一代的人,望着这堆不平凡的型砂,顿时百感交集。工具箱除了放工具外,还是工作时的小板凳。这许许多多的工具每一件都有其实在用处。
是啊,工具之于工人无异于笔墨于文人。
困难再一次光顾了我。位子一下子坐满了,只有我一个人在上一个台阶的地方干活,不但旁边对面都没有同学可以借鉴,而且型砂堆在在对面,每次都要把型砂从那边铲到这边才行,本来力气就不大,再加上这等体力活,不一会就面红耳赤,气喘吁吁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奢望别人的帮忙,最终可以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当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着这句话。所以我默默地干着。后来师傅很善意地指导我,心里实在是感激,否则很可能我不能及时完成了(我用的模筐要比别人的大一号)。铸造模具的要求很高,而且工具的用法挺巧的,只有熟悉了工具的用法,了解它们各自的“习性”,它们才能为你所用。不奇怪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一箱箱的工具如此地依恋。
最后是汽车结构的认识,因为要考试,所以时间上并不允许我们仔细了解。只简单知道了前驱后动,变速器怎样实现换挡,差速器的是使转弯时两轮的速度不同,分火器的结构,凸轮轴使几个汽缸轮流进气等。其实汽车是一项挺复杂的学问,要学精当然不是这一时半会可以的。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汽车质量太差,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因为车坏了而停下的,可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每个中国的司机都是修车工。这其中有讽刺的意味,可是想深一层,用经常用电脑的人就要学会初步的维修知识,开车的人要懂得修车的技术,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要会就要学会修理。
两周的金工就这样安静地淌过了,却在我们各自的心里慢慢下来沉淀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也许每个人都不同,是技术,是心得,是体验……无论如何,金工让我们体验了读书时期前所未有的经历。使我们敏感的触角由课本转向了生产线;在我们的书生气里增添了一点点工人的坚强;在我们幼稚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金工随想
本学期第十周和第十二周是我们学院金工实习的时间。与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相比较金工实习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的充满挑战性的课程。穿上军服,走下工厂,听见机器轰鸣,嗅着浓重的机油味,感觉脚下地面微微颤动,触着泛着铁锈的金属,感觉就象经历一场由头到脚的洗礼,书生气也越销越远。
金工第一天是车工。充满好奇的我们触摸着那泛者金属光泽的沉重的车床,想到坚硬的金属都在它面前曲腰,心里满是崇敬的感觉。可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即使面对这台用途多样的机器却无从入手。直到经过指导老师一一介绍,我们才渐渐清楚一台车床的组成和各个部分所分担的作用:支承主轴用的主轴箱、通过搭配不同齿轮数的齿轮以获得不同进给量的挂轮箱、夹持车刀的刀架、改变主轴转速的变速箱。可是这只是基础,要车一件最简单的工件还要由对刀开始。对刀是使刀尖与车床主轴中心线等高。这一开始我就遇到了困难,因为我所用的车床的垫片很少,而且都很薄,别人用了三片垫片就能调好,我却把所有垫片用上了都还不够高,花了不少时间去找垫片。起步就比别人慢了许多,真让人有点气馁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挺了挺腰,重振了一下士气。接着就是粗磨,当中有因为车刀没夹稳而车坏了的情况,也有因计算错误多车了的失误。半天下来,仿佛所有可能存在的失误都发生在了我身上,可是就在不端的犯错误中得到了教训,从而也使自己比别人更加了解错误的来源和解决方法。虽然我比别人多走了一些弯路,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最后是精车,令人吃惊的是这可称庞大的机器车出来的工件居然可以精确到0.01毫米,以符合不同的工业要求。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然后是铣床。接触过了车床,对它的兄弟铣床我们很容易就上手了。原来每台机器基本都包含横向和纵向工作台,主轴等。耐心的师傅教我们如何换铣刀,如何通过在工件表面贴一片纸来对刀,如何通过轻敲来准确控制升降台。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经验,是在我们的金工实习课本上所不能学习到的。工人师傅通过长年累月的实际操作,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个好的师傅带出的徒弟会更加出色。因为他比别人节省了总结经验的时间,从而站在了较高的起点。这就不难明白师徒之情为何如此的深,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如此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学传给另一个人如师傅。可敬的工人师傅,工具粗糙了他们的双手,他们的双手却精细了工件。
接下来三天都是跟电脑打交道,现代科技越来越深入工业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都是通过MASTERCAN,POWERMIL等软件的G功能定位、确定加工轨迹,M功能控制主轴转停,S功能选择转速,T功能对刀具进行选择。通过编程,再输入机器,模拟加工就能精确地车铣出各种形状(当然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件。回想前两天眯着眼睛测量,颤着双手一次又一次地精车,就不禁让人感谢现代科技给加工工业带来的高效率。
放完一个五一长假,在次回到了我们逐渐熟悉的工厂。
电火花加工又称放电加工,它的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腐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工件的尺寸就、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我们从最开始的磨电极做起。在虎钳上通过锯、锉将一块铁条加工打磨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的电极就花了我们半天的时间。微弓着腰右手持锯刀,左手用手指定位,向前时用力并向下压,轻提回拉,让我们出现了自己是一名工人的错觉。接着的启动电源——校正工具——安装工件——调整工作液面——选择电规准——加工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可见前面一个多礼拜的学习没有白费,说着一股名叫骄傲的暖流流遍全身。
化学加工是在另外隔开的小房子里进行的。走进去,两排桌子上全摆着一个个箱子,另外一张桌子上用一个个饭盒盛放着各种颜色的有机染料。多简陋的一个加工工厂啊,每一个来到的人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可就是这样一个“素面朝天”的地方可以加工出让人惊叹的工艺品。可以说就是化学加工将工业与平面艺术结合了起来!通过几十分钟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加工的步骤:首先在一片铝片边上剪出一天向上敲的小钩用于阳极氧化时悬挂;接着我们用NaOH脱脂两分钟;用冷水清洗后再用HNO3清洗;用冷水清洗后将其挂于通电的H4SO3溶液内进行阳极氧化,在表面形成一层绝缘、耐腐蚀、硬度高的氧化膜;等待40分钟后将铝片夹起用冷水漂洗;接着将起浸没在自己喜爱的颜色的有机染料里,染到适当的深度;冷水清洗;用吹风吹干后放入融蜡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取出,将自己选好图画描在上面,再用竹签调走描出的轨迹里的蜡,用扫子扫干净;再在NaOH溶液里浸泡20分钟;取出,洗净,用吹风吹走上面的蜡。一件工艺品就初见雏形了,还要经过打磨才能算是成品。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温度、电压、电流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少了任何一步或不符任何一个条件就有可能出现花纹,粉末,染色不均等情况。所以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到最后拿起灌注着自己精神和心思的作品时的那种感觉不言而喻。这让我联想到父母倾注自己血汗和希望的子女时所有的神态。
锻压冲压除去了机器辅助说白了就是抡铁锤了。这完全是力气活,没有POWER就没有加工可言,从古代就有打铁铺了,可见它由来已久。见过其他组干活时都是男生在抡锤女生在旁边看。可是没有亲身体验过就不能真正地体会到当中的。所以我决定不当袖手旁观的小女生。拿起重重的铁锤,感受每一下锤下的震动,听见乒乒乓乓的打铁声,感觉着电炉里涌出的热浪,心里也是炽热的,因为想到打铁工人们顶着夏日的高温还在这样的电炉旁不停地干着重体力活,得到的却是低微的报酬。工人是应该得到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铸造是至今我觉得最耗体力的活了。在一间铁皮房里面堆放着灰黑色的型砂,两边是一个个工具箱。听师傅讲,这一堆砂在这里的时间比他的年纪还大,就是这堆砂养育了华工一代又一代的人,望着这堆不平凡的型砂,顿时百感交集。工具箱除了放工具外,还是工作时的小板凳。这许许多多的工具每一件都有其实在用处。
是啊,工具之于工人无异于笔墨于文人。
困难再一次光顾了我。位子一下子坐满了,只有我一个人在上一个台阶的地方干活,不但旁边对面都没有同学可以借鉴,而且型砂堆在在对面,每次都要把型砂从那边铲到这边才行,本来力气就不大,再加上这等体力活,不一会就面红耳赤,气喘吁吁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奢望别人的帮忙,最终可以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当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着这句话。所以我默默地干着。后来师傅很善意地指导我,心里实在是感激,否则很可能我不能及时完成了(我用的模筐要比别人的大一号)。铸造模具的要求很高,而且工具的用法挺巧的,只有熟悉了工具的用法,了解它们各自的“习性”,它们才能为你所用。不奇怪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一箱箱的工具如此地依恋。
最后是汽车结构的认识,因为要考试,所以时间上并不允许我们仔细了解。只简单知道了前驱后动,变速器怎样实现换挡,差速器的是使转弯时两轮的速度不同,分火器的结构,凸轮轴使几个汽缸轮流进气等。其实汽车是一项挺复杂的学问,要学精当然不是这一时半会可以的。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汽车质量太差,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因为车坏了而停下的,可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每个中国的司机都是修车工。这其中有讽刺的意味,可是想深一层,用经常用电脑的人就要学会初步的维修知识,开车的人要懂得修车的技术,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要会就要学会修理。
两周的金工就这样安静地淌过了,却在我们各自的心里慢慢下来沉淀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也许每个人都不同,是技术,是心得,是体验……无论如何,金工让我们体验了读书时期前所未有的经历。使我们敏感的触角由课本转向了生产线;在我们的书生气里增添了一点点工人的坚强;在我们幼稚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