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抓好党建工作——赴云、贵两省教育考察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44阅读:
字号:小|大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抓好党建工作——赴云、贵两省教育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小学书记培训班教学计划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组织部李文魁部长带队,局直属单位和铁西区参加培训的部分书记共27人,赴云南、贵州两省进行了教育实地考察。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云、贵两省知名学校的参观与考察,近距离地感受祖国西南边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实践以及学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把当地学校在加强党的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带回来,为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学校党务工作者的领导水平提供帮助。
二、考察概况
这次教育考察历时10天,重点考察了贵阳一中、贵阳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关一中四所学校。期间听取了各校书记、校长的介绍,与班子成员进行了友好、亲切的座谈,就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交流和研讨,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虽然旅途劳累,但是大家增长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可谓受益非浅,不虚此行。
1、贵阳市第一中学。该校建于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现有教师283人,4000多名学生,74个教学班,是贵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学校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学校以健全人格、自主发展、求真向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学家夏平畴等等。
2、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该校是始建于1960年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现拥有教师80名,其中党员31名。该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致力于造就一只学者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该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自己编辑出版的《烛光》一书,收集了该校教职工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70余篇。
3、下关一中。该校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创立于1947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成为有31个教学班、1686名在校学生、148名在职教职工的省一级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学、教育科研和教学效果所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昆明三中。该校始建于1907年,占地48亩,有42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是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云南省文明学校,校党总支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校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博采众长的蜜蜂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正向高起点、高层次、高目标大步迈进。
上述四所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同、办学条件各异,但他们却都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育人氛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骄人的办学成绩,特别是他们围绕教育教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深深吸引着我们,给我们以启发。
三、收获和启示
1、从廉洁自率入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不行的。我们所考察的四所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富有个性的办学模式的同时,校党总支(支部)始终把建设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放在第一位。领导班子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正成为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模范和团结互助的模范。他们在党风廉正建设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严格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原则,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发扬正气、抵制歪风。
云南、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内地,但教育行业却同样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同样要经受招生、教师调动、提拔干部等敏感问题的考验。这里的校领导衣着朴素、作风踏实,言谈举止中带有浓厚的学者气息。昆明三中,作为云南省四所一等一级中学之一,其“热度”不言而喻。校领导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不享受丝毫特权。他们没有自己的专车,上下班、开会都骑自行车;节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钱(教职工有加班费);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设立专门的招生小组,校长、书记无权自做主张,他们的电话赫然显示在校门口的大幅宣传板上,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
2、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所在,建设一只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强烈的科研意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昆明三中党总支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活动为契机,在教师中实行党员挂牌上岗,使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引导党员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激励党员争当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教师自觉用《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并与“奉献在岗”、“敬业爱生”、“树教师形象”、“忌事忌语”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四个一”,即爱护每一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转化一名差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3、从规范程序入手,进一步加强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
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而且通过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贵阳一中针对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三“重”三“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在确定标准上,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党性修养;在发展环节上,克服重“发展”、轻“培养”的问题,不是坐等学生进步和成熟,然后拿条条框框去“套”,合格则发展,不合格则晾在一边,而是通过党课教育、形势教育、党校培训等形式加以积极的引导、培养,并适当的帮助,让学生“快速成长”;在党员管理上,克服重“党外”、轻“党内”的问题,不是将支部视为一部发展党员的“机器”,只顾生产,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售后服务”,督促党员再学习、再提高。校党总支还注意充分发挥校团委在联系、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优势作用,开展一系列以“在党旗下成才,为党旗增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举办适合学生心理特点、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增强党在学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据统计,从1994年至2004年十年时间里,该校共培养发展了65名学生党员,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
4、从增强实效性入手,全面加强德育工程建设
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环节,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构建新的、科学的、具有实效性的德育体系迫在眉睫。云、贵两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下关一中创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树、四改善、五加强”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建,是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三树”,是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改善”,是改善师生间、学生间、学校和家长间以及学校和社会间的教育关系;“五加强”,是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加强教师的言传身教。
贵阳二十七中总结出了教育转化问题行为学生的“一一四”实践模式,即“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对每一种具有心理问题行为的学生都有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转化问题行为学生要采取教师教育、家长辅助、学友帮助及自己内化四方力量联动的方式”。
这些德育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强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队伍中的光荣一员”的意识,注重发挥“每一员”在德育网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这种网络式的德育教育,保证学生在时间上(从早到晚)、空间上(校内校外)、内容上(课内课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从发挥地域优势入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特殊时空,校园文化是师生在这一时空中创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态的总合。校园文化有如一个巨大的德育场,在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优势,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下关一中地处风景如画的大理名城,倚苍山、傍洱海,他们利用这一特点,将“苍山铸练的脊梁”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写进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之中,开启下关一中人心中“立足苍洱故土,放眼中国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励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将“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校风和“开拓、奉献”的校训化作“积蓄知识”的具体行动,为继承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校园内绿化面积为11000平方米,郁郁葱葱的高原植被将校园装扮得清新、高雅。
贵阳二十七中学虽然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珑,人文气息浓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树都发挥着育人功能,就连楼顶的女儿墙也设计成长城的垛口,既庄重、典雅,又体现文化特色。
贵阳一中位于美丽的南明河畔,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以优良的传统滋养校园精神,以先进的观念引导校园精神,以一流的目标强化校园精神,以正确的导向激励校园精神”的思路,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26个,会员20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强,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观摩、摄影展览、民族工艺、主题辩论、论坛沙龙、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云贵之行,我们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我们不仅被两地教育工作者扎根边疆、敬业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更被他们立足现实、大胆创新的勇气所感染。虽然我们采撷到的只是两地教育百花园中的几朵花束,但是却能体现祖国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我们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共同开创我市学校党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小学书记培训班教学计划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组织部李文魁部长带队,局直属单位和铁西区参加培训的部分书记共27人,赴云南、贵州两省进行了教育实地考察。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云、贵两省知名学校的参观与考察,近距离地感受祖国西南边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实践以及学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把当地学校在加强党的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带回来,为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学校党务工作者的领导水平提供帮助。
二、考察概况
这次教育考察历时10天,重点考察了贵阳一中、贵阳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关一中四所学校。期间听取了各校书记、校长的介绍,与班子成员进行了友好、亲切的座谈,就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交流和研讨,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虽然旅途劳累,但是大家增长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可谓受益非浅,不虚此行。
1、贵阳市第一中学。该校建于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现有教师283人,4000多名学生,74个教学班,是贵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学校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学校以健全人格、自主发展、求真向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学家夏平畴等等。
2、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该校是始建于1960年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现拥有教师80名,其中党员31名。该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致力于造就一只学者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该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自己编辑出版的《烛光》一书,收集了该校教职工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70余篇。
3、下关一中。该校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创立于1947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成为有31个教学班、1686名在校学生、148名在职教职工的省一级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学、教育科研和教学效果所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昆明三中。该校始建于1907年,占地48亩,有42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是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云南省文明学校,校党总支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校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博采众长的蜜蜂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正向高起点、高层次、高目标大步迈进。
上述四所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同、办学条件各异,但他们却都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育人氛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骄人的办学成绩,特别是他们围绕教育教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深深吸引着我们,给我们以启发。
三、收获和启示
1、从廉洁自率入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不行的。我们所考察的四所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富有个性的办学模式的同时,校党总支(支部)始终把建设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放在第一位。领导班子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正成为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模范和团结互助的模范。他们在党风廉正建设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严格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原则,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发扬正气、抵制歪风。
云南、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内地,但教育行业却同样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同样要经受招生、教师调动、提拔干部等敏感问题的考验。这里的校领导衣着朴素、作风踏实,言谈举止中带有浓厚的学者气息。昆明三中,作为云南省四所一等一级中学之一,其“热度”不言而喻。校领导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不享受丝毫特权。他们没有自己的专车,上下班、开会都骑自行车;节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钱(教职工有加班费);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设立专门的招生小组,校长、书记无权自做主张,他们的电话赫然显示在校门口的大幅宣传板上,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
2、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所在,建设一只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强烈的科研意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昆明三中党总支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活动为契机,在教师中实行党员挂牌上岗,使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引导党员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激励党员争当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教师自觉用《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并与“奉献在岗”、“敬业爱生”、“树教师形象”、“忌事忌语”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四个一”,即爱护每一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转化一名差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3、从规范程序入手,进一步加强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
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而且通过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贵阳一中针对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三“重”三“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在确定标准上,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党性修养;在发展环节上,克服重“发展”、轻“培养”的问题,不是坐等学生进步和成熟,然后拿条条框框去“套”,合格则发展,不合格则晾在一边,而是通过党课教育、形势教育、党校培训等形式加以积极的引导、培养,并适当的帮助,让学生“快速成长”;在党员管理上,克服重“党外”、轻“党内”的问题,不是将支部视为一部发展党员的“机器”,只顾生产,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售后服务”,督促党员再学习、再提高。校党总支还注意充分发挥校团委在联系、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优势作用,开展一系列以“在党旗下成才,为党旗增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举办适合学生心理特点、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增强党在学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据统计,从1994年至2004年十年时间里,该校共培养发展了65名学生党员,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
4、从增强实效性入手,全面加强德育工程建设
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环节,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构建新的、科学的、具有实效性的德育体系迫在眉睫。云、贵两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下关一中创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树、四改善、五加强”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建,是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三树”,是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改善”,是改善师生间、学生间、学校和家长间以及学校和社会间的教育关系;“五加强”,是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加强教师的言传身教。
贵阳二十七中总结出了教育转化问题行为学生的“一一四”实践模式,即“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对每一种具有心理问题行为的学生都有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转化问题行为学生要采取教师教育、家长辅助、学友帮助及自己内化四方力量联动的方式”。
这些德育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强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队伍中的光荣一员”的意识,注重发挥“每一员”在德育网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这种网络式的德育教育,保证学生在时间上(从早到晚)、空间上(校内校外)、内容上(课内课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从发挥地域优势入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特殊时空,校园文化是师生在这一时空中创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态的总合。校园文化有如一个巨大的德育场,在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优势,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下关一中地处风景如画的大理名城,倚苍山、傍洱海,他们利用这一特点,将“苍山铸练的脊梁”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写进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之中,开启下关一中人心中“立足苍洱故土,放眼中国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励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将“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校风和“开拓、奉献”的校训化作“积蓄知识”的具体行动,为继承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校园内绿化面积为11000平方米,郁郁葱葱的高原植被将校园装扮得清新、高雅。
贵阳二十七中学虽然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珑,人文气息浓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树都发挥着育人功能,就连楼顶的女儿墙也设计成长城的垛口,既庄重、典雅,又体现文化特色。
贵阳一中位于美丽的南明河畔,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以优良的传统滋养校园精神,以先进的观念引导校园精神,以一流的目标强化校园精神,以正确的导向激励校园精神”的思路,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26个,会员20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强,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观摩、摄影展览、民族工艺、主题辩论、论坛沙龙、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云贵之行,我们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我们不仅被两地教育工作者扎根边疆、敬业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更被他们立足现实、大胆创新的勇气所感染。虽然我们采撷到的只是两地教育百花园中的几朵花束,但是却能体现祖国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我们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共同开创我市学校党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