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55阅读:
字号:小|大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2001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2001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