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宝钢、阳光等优秀企业的考察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56阅读:
字号:小|大
赴宝钢、阳光等优秀企业的考察报告
为了全面提高煤运系统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由总公司工会组织,总公司领导吴宝明、王利君同志带队,十二个地市分公司工会、总公司机关工会以及总公司工会一行30人赴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华西村、苏州工业园区、娃哈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这次学习考察之前,考察团成员大都到过上海、江苏、浙江,对三省市的情况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通过此次学习考察,仍然被当地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精神所感染,被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所创造的奇迹和巨变所震撼,获益匪浅。全体成员不辞辛苦、作风严谨、虚心学习,大家在学习考察期间相互交流,认为我们煤运公司没有任何理由自甘落后,只要全系统上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急起直追,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的新局面。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印象
(一)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形势下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上海宝钢集团(大宝钢)是国有特大型集团公司,由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钢铁厂、南京梅山钢铁厂等企业组成,集团共有职工19万人。考察团主要对宝钢集团的龙头——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小宝钢)进行了考察。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职工15600人,主要生产钢材冷轧板、热轧板、西气东输所用的钢管,产品出口美、日、德、巴西、南非、以色列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税后利润达到37.6亿元,2002年截至11月底税后利润达到47.24亿元,年底估计突破50亿元。《世界钢铁指南》对全球13家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进行测算,宝钢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盈利能力排名第一。总经理谢启华当选为“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宝钢人提出的口号是“运用两种资源占领两个市场”。即:运用山西的煤炭资源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去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宝钢人提出的目标是“办世界一流的企业,创世界一流的水平”,可以看出他们毫不满足、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
考察团主要从工会工作方面展开了考察学习,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在:
1、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共有1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1人,干事12人。工会主席为兼职(兼纪委书记、职工董事),其余13人是专职。下设三部一室,即组织民管部、生产劳保部、保障部和工会办公室。一个部室编制2-4人。工会中每名同志都是一职多能:实行岗位竞争,懂电脑、会驾驶。
2、坚持职代会制度毫不动摇。
宝钢1978年建厂, 2000年2月宝钢转变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面对“新三会”、“老三会”的问题,在职代会和股东大会并存的情况下,公司坚持转制以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不变的原则,坚持一年两次职代会制度。在2000年3月召开的职代会上,公司党委书记宣布了“三不变”原则:一是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不变;二是职代会制度不变;三是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的地位不变。这样就明确理顺了工会在改制后的地位和作用,也给广大职工吃了定心丸。
3、操作程序规范。
宝钢的所有重大事项都要经职代会讨论审议表决通过,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职代会一年召开两次。每召开职代会之后,公司都要把职代会上的内容印制成书,现已印制了26本。对领导来说,要完成给职工的承诺;对职工来说,可以监督承诺是否落实。这充分体现了宝钢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宝钢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工会就代表职工与行政签订了集体合同,为了使职工能了解自己有那些权益,印发成小册子,并下发到每个职工手中。建立起透明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开展企务公开工作力度大。
宝钢的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下发了《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厂务公开机制》,并把这一机制纳入到宝钢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中,工会和纪检的同志经常到基层检查厂务公开的落实情况。宝钢被中央企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5、职工培训教育工作有特色。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二十多年来,为培养思想好、技术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宝钢人而服务;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实际能力为核心,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上”的教育格局。实践证明,宝钢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宝钢员工知识更新的基地和宝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并正在成为一个也可进行社会人才培养的实体。
宝钢工会的经费得到了充分保障,工会拥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影剧院、文化宫等文体设施。经常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在企业中营造出“心平、气顺、人和”的良好氛围。
(二)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民营企业中绽放的奇葩。
江苏阳光集团----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及高支薄型精纺生产企业及高支薄型精纺面料生产基地。集团占地80万平方米,现有总资产40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引进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检测及服装全套设备,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好、花色品种最多、工艺品质最优、产品档次最高的精毛纺面料、服装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列世界第三。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拥有一所毛纺研究所和中国毛纺企业中唯一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沈阳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信息机构,同时和清华大学、中国服装大学等20多所高校紧密联合,以“赶超世界先进毛纺技术,引导国内毛纺市场”为目标,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新品开发机制、技术攻关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海澜集团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创办于1988年,是以服装为主营产业,涉足面料生产、国际贸易、证券、金融、房地产、旅游等领域的股份制国家级企业集团。目前,海澜集团已拥有总资产35亿元,上市公司(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五星级涉外旅游大酒店一家,员工1万余名,年服装产量达200万套,中高档面料产量1500万米,2001年完成销售40亿元,创利税近3亿。
海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西服生产基地,是中国服装业唯一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双高”认证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三)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它紧邻上海,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特别在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公积金制度、外事管理等方面被授予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管理权限,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
8年多来,园区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苏州文化底蕴与一体,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近1亿美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高标准设施和一批大容量源头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50%左右的增幅。目前,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四)杭州娃哈哈集团——艰苦创业,强势出击的典范。
1987年,娃哈哈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了创业历程。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娃哈哈甫一诞生,就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轰动了大江南北,娃哈哈取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了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涪陵分公司,7年累计实现利税2.5亿元,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15强。
1997年以来,娃哈哈集团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广东曲江分别成立娃哈哈控股子公司。目前除今年新建厂刚投产外,所有外地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娃哈哈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赞赏。
(五)华西村——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
华西是个江南小村,吴仁宝是这个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
华西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常抓常新。华西村民不信迷信,不搞赌博,不染“黄、黑、娼、毒”,追求高尚,追求进步。华西有一整套会议、学习、交流制度,使干部、村民及时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提高新认识。
以吴仁宝书记为首的华西党、村、企三套班子成员,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华西干部标准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造就了一个具有权威,廉洁奉公,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华西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多次表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文明乡镇企业”等多项荣誉。
二、启示和体会:
此次考察学习,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所参观的优秀企业的精神、意识和思路以及党委和工会工作的创新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一)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促使企业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企业党组织可以给企业带来四方面的好处。一是在政治上给企业把握了方向;二是可以更好地搞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领导工会和团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配合企业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在考察海澜集团和阳光集团时,政府接待办的同志告诉我们,江苏各地重视营造企业健康的内部环境。江苏省把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工作定位在“促进而不是阻碍、引导而不是监控、帮助而不是掣肘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上。在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文化墙上,把党委的作用概括为:政治上的感召力、思想上的凝聚力、组织上的保障力和纪律上的约束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在新的形势下,工会更应加大工作力度,当好企业的参谋、职工的贴心人。
1、坚持“依靠”方针。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上海宝钢的经验告诉我们,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工会肩负着重要责任。对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要求上,而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党的“依靠”方针的贯彻,体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这四个方面。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工会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企业中,工会不仅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好企业的整体利益。无论企业如何改制,工会都必须积极参与改革的全过程,这样工会的职能才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好。
2、要把思想统一到自觉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上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党交给工会的任务,是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搞好维护工作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维护工作做的如何,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讲,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问题,从工会工作的角度讲,是落实党的要求的问题。因此,工会维护职能发挥的如何,是对工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的检验,是工会职能到位不到位的检验,是工作效果好不好的检验。一句话,是对我们能不能履行基本职责的检验。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3、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上来。这是我们提高工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工会艰巨任务的组织保证。当前,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各级工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各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适应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要发扬工会的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必须明确,工会重点工作要深入发展,就必须解决作风的深入问题。要以作风的深入,促进工会工作的深入;而工会工作的深入,要靠作风的深入。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使工会工作真正体现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要求。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培养和形成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三)加强自身造血机能,提高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务工经商使得华东三省市的企业,具有浓厚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创业求实意识和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艰苦创新精神。这些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不找政府找市场,勇于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实现自我价值。反观我们企业,从主观和客观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特别严重,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瓶颈,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认识。总公司提出的走“三化”之路中的“产业多元化”,就是打破这个瓶颈的突破口。我们要抓住这两年的发展机遇,选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项目,多业并举,加强自身造血机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击打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转变经营理念,在调整体制机制上做文章。
我们所到的优秀企业发展快的秘诀并不完全在于政策优惠。他们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大做文章。例如宝钢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岗位竞争机制,竞争无期,末位淘汰。淘汰下来的人员进入新事业公司,工资减少一大块。同时采取主辅剥离的方式,把主业以外的辅助部门划出去,人员尽可能地采取整体化的剥离,成立子公司,独立核算,自收自支。内部设立人才交流中心,把富余人员都放到交流中心进行培训,宝钢给予政策,允许富余人员成立子公司。苏州各园区机构合并,人员精干,工作热情饱满,一兵多能,办事和运转的速度很快。各管委会内部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和末位淘汰,强化竞争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黄牌警告,工作不胜任的下岗。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任用。
(五)打造企业文化,为企业提高人气、凝聚人心。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文化没法模仿。
这次考察的几家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海澜集团以实业发展为目标,积极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其内涵涉及管理、品牌、人文和建筑。目前,海澜已经建成了企业文化阵地,它们是《海澜人》报、海澜电视台、海澜集团公司文联、海澜业余女子青年艺术团、海澜管乐团、海澜大学、海澜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人以及海澜集团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海澜通过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阵地建设,与极具个性的经营管理新理念,对外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近年来,海澜实施“千百十”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培养中坚力量,以环境吸引人,以文化熏陶人,以舞台造就人。目前,员工总数已达到1万人,其营销、管理、设计、技术等各类人才占20%。与此同时,海澜积极实施人才专业化培训战略,与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各大名校联手在服装界率先开办MBA班以及各类大专班。2002年4月,服装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凯诺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海澜。
宝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有公司宣言、公司宗旨、公司目标、公司价值观、公司道路、公司精神、公司作风、公司管理以及全员参与管理战略。
华西建起国内唯一,国外没有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精神文明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在干部和群众中积极开展“六爱”、“十富赞歌”、“十穷戒词”、“三正”、“三平”、“三守”、“三不倒”等教育活动,发扬华西精神。华西还成立了特色艺术团,表演各种特色节目,寓教于“戏”。
企业作为社会的分子,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的文化(微观文化)发生制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使企业文化能焕发人的精神面貌。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中,塑造具有社会主义信念的员工,可以想象,如果煤运系统每一个企业都建设好企业文化,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职工素质将大为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重视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煤运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党建工作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出平衡点和切入点,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为此,要组织力量加强有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二)加大总公司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力度。
总公司提出了要在五年把煤运系统建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地改革进取。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宗旨,才能在企业中真正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议总公司尽快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三)吸纳人才,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当今世界先进企业的特点是以科技为先导和带动。总公司提出了走“三化”之路的规划。建议总公司在经过严格筛选、缜密考虑的情况下,可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为总公司后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
(四)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省市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建议总公司开展各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和试验,提高总公司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
(五)发展真正适合煤运总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它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和现代文化的“基因再造”。 如果盲目地不加选择地确定企业文化,那就会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只能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总公司在构筑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视野开阔,广集众长,发展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才会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全面提高煤运系统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由总公司工会组织,总公司领导吴宝明、王利君同志带队,十二个地市分公司工会、总公司机关工会以及总公司工会一行30人赴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华西村、苏州工业园区、娃哈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这次学习考察之前,考察团成员大都到过上海、江苏、浙江,对三省市的情况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通过此次学习考察,仍然被当地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精神所感染,被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所创造的奇迹和巨变所震撼,获益匪浅。全体成员不辞辛苦、作风严谨、虚心学习,大家在学习考察期间相互交流,认为我们煤运公司没有任何理由自甘落后,只要全系统上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急起直追,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的新局面。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印象
(一)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形势下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上海宝钢集团(大宝钢)是国有特大型集团公司,由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钢铁厂、南京梅山钢铁厂等企业组成,集团共有职工19万人。考察团主要对宝钢集团的龙头——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小宝钢)进行了考察。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职工15600人,主要生产钢材冷轧板、热轧板、西气东输所用的钢管,产品出口美、日、德、巴西、南非、以色列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税后利润达到37.6亿元,2002年截至11月底税后利润达到47.24亿元,年底估计突破50亿元。《世界钢铁指南》对全球13家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进行测算,宝钢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盈利能力排名第一。总经理谢启华当选为“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宝钢人提出的口号是“运用两种资源占领两个市场”。即:运用山西的煤炭资源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去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宝钢人提出的目标是“办世界一流的企业,创世界一流的水平”,可以看出他们毫不满足、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
考察团主要从工会工作方面展开了考察学习,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在:
1、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共有1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1人,干事12人。工会主席为兼职(兼纪委书记、职工董事),其余13人是专职。下设三部一室,即组织民管部、生产劳保部、保障部和工会办公室。一个部室编制2-4人。工会中每名同志都是一职多能:实行岗位竞争,懂电脑、会驾驶。
2、坚持职代会制度毫不动摇。
宝钢1978年建厂, 2000年2月宝钢转变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面对“新三会”、“老三会”的问题,在职代会和股东大会并存的情况下,公司坚持转制以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不变的原则,坚持一年两次职代会制度。在2000年3月召开的职代会上,公司党委书记宣布了“三不变”原则:一是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不变;二是职代会制度不变;三是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的地位不变。这样就明确理顺了工会在改制后的地位和作用,也给广大职工吃了定心丸。
3、操作程序规范。
宝钢的所有重大事项都要经职代会讨论审议表决通过,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职代会一年召开两次。每召开职代会之后,公司都要把职代会上的内容印制成书,现已印制了26本。对领导来说,要完成给职工的承诺;对职工来说,可以监督承诺是否落实。这充分体现了宝钢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宝钢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工会就代表职工与行政签订了集体合同,为了使职工能了解自己有那些权益,印发成小册子,并下发到每个职工手中。建立起透明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开展企务公开工作力度大。
宝钢的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下发了《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厂务公开机制》,并把这一机制纳入到宝钢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中,工会和纪检的同志经常到基层检查厂务公开的落实情况。宝钢被中央企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5、职工培训教育工作有特色。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二十多年来,为培养思想好、技术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宝钢人而服务;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实际能力为核心,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上”的教育格局。实践证明,宝钢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宝钢员工知识更新的基地和宝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并正在成为一个也可进行社会人才培养的实体。
宝钢工会的经费得到了充分保障,工会拥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影剧院、文化宫等文体设施。经常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在企业中营造出“心平、气顺、人和”的良好氛围。
(二)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民营企业中绽放的奇葩。
江苏阳光集团----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及高支薄型精纺生产企业及高支薄型精纺面料生产基地。集团占地80万平方米,现有总资产40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引进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检测及服装全套设备,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好、花色品种最多、工艺品质最优、产品档次最高的精毛纺面料、服装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列世界第三。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拥有一所毛纺研究所和中国毛纺企业中唯一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沈阳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信息机构,同时和清华大学、中国服装大学等20多所高校紧密联合,以“赶超世界先进毛纺技术,引导国内毛纺市场”为目标,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新品开发机制、技术攻关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海澜集团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创办于1988年,是以服装为主营产业,涉足面料生产、国际贸易、证券、金融、房地产、旅游等领域的股份制国家级企业集团。目前,海澜集团已拥有总资产35亿元,上市公司(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五星级涉外旅游大酒店一家,员工1万余名,年服装产量达200万套,中高档面料产量1500万米,2001年完成销售40亿元,创利税近3亿。
海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西服生产基地,是中国服装业唯一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双高”认证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三)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它紧邻上海,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特别在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公积金制度、外事管理等方面被授予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管理权限,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
8年多来,园区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苏州文化底蕴与一体,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近1亿美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高标准设施和一批大容量源头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50%左右的增幅。目前,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四)杭州娃哈哈集团——艰苦创业,强势出击的典范。
1987年,娃哈哈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了创业历程。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娃哈哈甫一诞生,就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轰动了大江南北,娃哈哈取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了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涪陵分公司,7年累计实现利税2.5亿元,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15强。
1997年以来,娃哈哈集团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广东曲江分别成立娃哈哈控股子公司。目前除今年新建厂刚投产外,所有外地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娃哈哈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赞赏。
(五)华西村——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
华西是个江南小村,吴仁宝是这个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
华西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常抓常新。华西村民不信迷信,不搞赌博,不染“黄、黑、娼、毒”,追求高尚,追求进步。华西有一整套会议、学习、交流制度,使干部、村民及时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提高新认识。
以吴仁宝书记为首的华西党、村、企三套班子成员,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华西干部标准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造就了一个具有权威,廉洁奉公,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华西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多次表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文明乡镇企业”等多项荣誉。
二、启示和体会:
此次考察学习,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所参观的优秀企业的精神、意识和思路以及党委和工会工作的创新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一)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促使企业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企业党组织可以给企业带来四方面的好处。一是在政治上给企业把握了方向;二是可以更好地搞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领导工会和团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配合企业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在考察海澜集团和阳光集团时,政府接待办的同志告诉我们,江苏各地重视营造企业健康的内部环境。江苏省把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工作定位在“促进而不是阻碍、引导而不是监控、帮助而不是掣肘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上。在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文化墙上,把党委的作用概括为:政治上的感召力、思想上的凝聚力、组织上的保障力和纪律上的约束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在新的形势下,工会更应加大工作力度,当好企业的参谋、职工的贴心人。
1、坚持“依靠”方针。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上海宝钢的经验告诉我们,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工会肩负着重要责任。对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要求上,而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党的“依靠”方针的贯彻,体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这四个方面。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工会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企业中,工会不仅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好企业的整体利益。无论企业如何改制,工会都必须积极参与改革的全过程,这样工会的职能才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好。
2、要把思想统一到自觉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上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党交给工会的任务,是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搞好维护工作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维护工作做的如何,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讲,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问题,从工会工作的角度讲,是落实党的要求的问题。因此,工会维护职能发挥的如何,是对工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的检验,是工会职能到位不到位的检验,是工作效果好不好的检验。一句话,是对我们能不能履行基本职责的检验。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3、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上来。这是我们提高工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工会艰巨任务的组织保证。当前,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各级工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各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适应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要发扬工会的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必须明确,工会重点工作要深入发展,就必须解决作风的深入问题。要以作风的深入,促进工会工作的深入;而工会工作的深入,要靠作风的深入。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使工会工作真正体现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要求。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培养和形成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三)加强自身造血机能,提高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务工经商使得华东三省市的企业,具有浓厚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创业求实意识和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艰苦创新精神。这些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不找政府找市场,勇于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实现自我价值。反观我们企业,从主观和客观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特别严重,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瓶颈,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认识。总公司提出的走“三化”之路中的“产业多元化”,就是打破这个瓶颈的突破口。我们要抓住这两年的发展机遇,选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项目,多业并举,加强自身造血机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击打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转变经营理念,在调整体制机制上做文章。
我们所到的优秀企业发展快的秘诀并不完全在于政策优惠。他们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大做文章。例如宝钢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岗位竞争机制,竞争无期,末位淘汰。淘汰下来的人员进入新事业公司,工资减少一大块。同时采取主辅剥离的方式,把主业以外的辅助部门划出去,人员尽可能地采取整体化的剥离,成立子公司,独立核算,自收自支。内部设立人才交流中心,把富余人员都放到交流中心进行培训,宝钢给予政策,允许富余人员成立子公司。苏州各园区机构合并,人员精干,工作热情饱满,一兵多能,办事和运转的速度很快。各管委会内部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和末位淘汰,强化竞争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黄牌警告,工作不胜任的下岗。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任用。
(五)打造企业文化,为企业提高人气、凝聚人心。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文化没法模仿。
这次考察的几家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海澜集团以实业发展为目标,积极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其内涵涉及管理、品牌、人文和建筑。目前,海澜已经建成了企业文化阵地,它们是《海澜人》报、海澜电视台、海澜集团公司文联、海澜业余女子青年艺术团、海澜管乐团、海澜大学、海澜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人以及海澜集团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海澜通过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阵地建设,与极具个性的经营管理新理念,对外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近年来,海澜实施“千百十”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培养中坚力量,以环境吸引人,以文化熏陶人,以舞台造就人。目前,员工总数已达到1万人,其营销、管理、设计、技术等各类人才占20%。与此同时,海澜积极实施人才专业化培训战略,与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各大名校联手在服装界率先开办MBA班以及各类大专班。2002年4月,服装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凯诺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海澜。
宝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有公司宣言、公司宗旨、公司目标、公司价值观、公司道路、公司精神、公司作风、公司管理以及全员参与管理战略。
华西建起国内唯一,国外没有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精神文明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在干部和群众中积极开展“六爱”、“十富赞歌”、“十穷戒词”、“三正”、“三平”、“三守”、“三不倒”等教育活动,发扬华西精神。华西还成立了特色艺术团,表演各种特色节目,寓教于“戏”。
企业作为社会的分子,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的文化(微观文化)发生制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使企业文化能焕发人的精神面貌。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中,塑造具有社会主义信念的员工,可以想象,如果煤运系统每一个企业都建设好企业文化,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职工素质将大为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重视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煤运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党建工作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出平衡点和切入点,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为此,要组织力量加强有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二)加大总公司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力度。
总公司提出了要在五年把煤运系统建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地改革进取。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宗旨,才能在企业中真正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议总公司尽快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三)吸纳人才,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当今世界先进企业的特点是以科技为先导和带动。总公司提出了走“三化”之路的规划。建议总公司在经过严格筛选、缜密考虑的情况下,可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为总公司后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
(四)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省市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企业中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建议总公司开展各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和试验,提高总公司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
(五)发展真正适合煤运总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它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和现代文化的“基因再造”。 如果盲目地不加选择地确定企业文化,那就会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只能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总公司在构筑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视野开阔,广集众长,发展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才会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