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教育部考察意大利和英国的学校艺术教育的考察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56阅读:
字号:小|大
随教育部考察意大利和英国的学校艺术教育的考察报告
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考察团一行九人,于2005年10月24日至11月4日,先后对意大利和英国的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美育处的甘北林处长也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在我国驻意大利和驻英国大使馆陪同下,考察团分别走访了意大利国家教育部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就学校艺术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考察团还分别访问了两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并考察了两国的社会艺术教育状况。考察团在短暂的十天时间内虽然只是走马看花,但也取得了丰富的收获,在考察中学习到了两国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有关做法,并在相互交流中与意、英两国教育界同行在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基本形成若干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艺术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每一个社会人得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既是构建和谐、健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重要的标志。艺术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和谐发展,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本的保证,包括有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的人在内,同样应该得到关爱,获得艺术教育的公平权利。我们在英国伦敦一所小学看到,有语言障碍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分别由专门指定的教师在专用房间里进行个别辅导,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练习吹号,有的在制作手工艺品。教师辅导十分耐心,学生也非常认真,并能主动大方地向客人介绍自己。我们中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包括对残疾学生的普及教育,但无论从认识和理念还是政策措施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二、培养创造能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艺术教育以潜移默化感染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于人的这种潜在影响是其他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富有个性的才华得到发挥,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想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英意两国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英国文化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7000万英镑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提高。该项目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发展。目前已经在英格兰的37个不发达地区推进。在我国,鼓励和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才开始的探索,而且只是在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点,目前在广大农村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努力使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水平尽快达标,学习欧洲发达国家这样推动以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要努力争取的改革目标。
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艺术教育的宗旨
我们看到在意英两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都不是单向的、灌输式的,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合作的过程。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气氛生动活泼。但他们的目标也并不是要把培养学生成为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学生对艺术的关注、认识和体验。艺术活动的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看重学生的自主参与,看重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发展状态,这种成果是学生集体共享、师生共享的。在伦敦东区一所小学,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创造与合作工程”项目的参与学校里,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从学校校园的地下挖出几块瓷器的碎片,而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模拟专题考古和艺术创作教育活动:1、挖出碎瓷片;2、访问专业考古工作者,了解有关知识;3、学生凭借想象绘制出这个瓷器的完整图案;4、发挥想象,填补色彩,绘制彩图;5、在此基础上写一篇短文,想象并讲述一个与瓷片有关的历史故事;6、用陶土烧制出一个有创意的器皿;7学生用文字记录整个过程。这个专题系列活动会延续较长时间,让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启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美术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参观中看到了最早挖出的瓷片和学生据此创作烧制成的瓷盘展品,以及这一系列活动的有关照片,这个生动有趣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思考,它应当是对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一个最有益的借鉴。这个学校的女校长骄傲地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不是因为校园建设投入了多少钱、建得多么漂亮,而是因为校园中亭子的设计、地面花砖的铺设、滑梯的奇特造型等,都是根据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构思设计,再由艺术家们制作完成的。
四、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看到两国学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器材的配备,在校园内学生艺术展示可以说无处不在。英意两国的教育官员和学校校长都认为,艺术教育必须具有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和谐的环境。艺术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艺术也有竞争,但是艺术的竞争更注重的是才华的展露,而不应该是功利的得失。艺术审美具有超功利的性质,所以,艺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艺术教育工作者和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宽松优美的环境中,满足审美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条件还不能算是良好,在广大农村学校应当承认条件还相当简陋,甚至不能满足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需要。北京市政府为改善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条件,在2006年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实事中拨专款2500万元用于购置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为尽快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早日把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区县、各学校不断加大重视和支持的力度,早日形成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五、注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育人作用
很多艺术形式(如合唱、合奏、艺术设计等)都要求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艺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能够获得感性的体验和有效的训练。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这种过程,而不是最后结论性的评判。英国文化委员会“创造与合作工程”项目的主持者认为,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感悟、想象、获得灵感的过程,也是思考、发现、合作的过程,还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同时,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其它艺术教育,一种艺术技能的养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训练意志力、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意大利中小学艺术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而是由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自行选用教材;小学和初中毕业不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作出结论,而是由教师给出一个描述的评语。初中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样乐器,但并不提出任何水平的要求。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推广工作,应当参考借鉴意英两国的这些艺术教育理念和做法,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地位和育人作用。而不是一定要通过比赛和获奖来使艺术教育得到承认。在我们国家,现在往往也只是通过举办一些比赛和展览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缺乏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校艺术教育基本建设、提高广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实干精神和做法,因此也造成目前我们有些学生(当然背后是家长)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参与艺术演出或创作的,更有甚者为达到获奖目的还不惜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与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宗旨就完全背道而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有些领导和校长就是这种认识和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好好向欧洲同行们学习了。
意英两国政府和学校还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意大利每年5月份举办以高中生为对象的音乐节,每年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各地通过选拔,遴选优秀节目到首都演出,演出地点就在教育部的机关大院里。参加演出者由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进行多元化的学校艺术教育运作模式是必然趋势
从两国的政策制定和导向上看,都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通过课程设置,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普及艺术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欣赏艺术的习惯,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学以后,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例如意大利实行的8年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3年)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均开设艺术类课程。小学对课时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作出更好的安排。初中每年开设66-99课时(平均每周2课时),留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普通高中(5年制)实行分科教学,对艺术课程不作统一规定。而英国在学生14岁(初中毕业)后则对艺术教育不再做统一要求,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改革中都有各种各样很有特色的艺术课程新模式,但仍然仅限于那些重视艺术教育的校长们所在的学校,多数学校仍然是在实行较为统一死板的固定教学模式,大纲一致、教材统一、教法陈旧、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地域和学校特色,说到底,这些学校是不是在从事教育,更谈不上改革,是在应付,在混日子。
七、艺术教育师资应当注重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意大利对初中艺术教师有明确的学历规定,要求持有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文凭(3年),并且要通过专门的师资资格培训(2年),对小学艺术教师则无特别的艺术学历要求。英国很多学校都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担任学校的艺术教育辅导工作,其中有的就是在校学生的家长。这种聘请一般不发生费用的问题,因为国家已经给予艺术家经费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本身就要求艺术家每年必须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服务。如果必须发生费用的问题,则由学校向有关的基金会提出申请,通常给艺术家的报酬是一次200-300英镑。不过,很多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获取这份报酬而到学校的,因为他们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教学相关的收获,可以从孩子们那里获取丰富的创作灵感的启发。北京市已经非常好地开发利用了艺术教育社会资源,几千名在京社会艺术专家活跃在北京的大中小学校,为提高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但如何向发达国家学习,更有机的、更科学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水平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加强的课题。
八、加强政府协调、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是学校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国家教育部过去曾设有一个专管艺术教育的部门,现在该部门已经并入学校教育司,以便把艺术教育纳入整个学校教育,统一协调、管理。英国则由英国文化委员会承担教育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该委员会是一个由政府拨款(每年4000万英镑)、非营利性的组织,已成立71年。目前有总部人员760名,海外雇员7500名。
意大利和英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数量众多、馆藏丰富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成为取之不竭的艺术教育资源。两国均明确规定这些场馆要免费对学生开放。两国中小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艺术教育。考察团在意大利和英国的博物馆,经常看到一群群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兴味浓厚地进行参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濡染,自然有益于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趣味。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国校外教育要加强与校内教育的结合,并规定学校每周要有半天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对此我们北京市如何加强政策引导,使首都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财富,还需要作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九、重视职业化的艺术教育
意大利在高中教育阶段设有艺术类高中(学制4年),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开设绘画、雕塑、建筑、色彩等4门基础课程。如果单独学习建筑,则要学习5年。另有一类艺术职业高中,学制3年,毕业后直接就业,为传统手工艺(如首饰加工等)培养接班人。这类艺术职业高中的课程开设具有很明显的专业性和地区性。我们参观的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NAPIER UNIVERSITY),面对社会人才需求市场日益扩大的多媒体传播行业,其多媒体传播系陆续开设了平面设计(绘画、摄影等)、音乐(演奏、电子音乐、media制作等)、语言交流与传播(报纸、广告、电视)等专业,目前该系有1300名学生(包括研究生),其中有20%的学生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家(但无中国学生)。学费每年9000-10000英镑。该系毕业生很被用人单位看好,就业率较高。
十、加强沟通与交流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推进手段
艺术是跨越时代和国界的,艺术教育也应该是开放的。我们访问的英国伦敦一所以移民子弟为对象的小学,这所学校共有学生240名,孩子们来自世界很多国家,使用29种不同的母语,他们更加感觉到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意义。该校校长就两次来过中国,中国的基础教育使她受到很大启发。意大利教育部负责对外交流的官员就讲,促进国际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是政府的义务,目前中国和意英两国的很多学校之间都建立了对口交流关系。英国有4所高级教育学院在中国有交流项目。建议今后更多地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校艺术教育交流,派出更多的艺术教育学习考察团队出去交流学习,为早日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力。
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考察团一行九人,于2005年10月24日至11月4日,先后对意大利和英国的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美育处的甘北林处长也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在我国驻意大利和驻英国大使馆陪同下,考察团分别走访了意大利国家教育部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就学校艺术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考察团还分别访问了两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并考察了两国的社会艺术教育状况。考察团在短暂的十天时间内虽然只是走马看花,但也取得了丰富的收获,在考察中学习到了两国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有关做法,并在相互交流中与意、英两国教育界同行在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基本形成若干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艺术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每一个社会人得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既是构建和谐、健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重要的标志。艺术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和谐发展,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本的保证,包括有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的人在内,同样应该得到关爱,获得艺术教育的公平权利。我们在英国伦敦一所小学看到,有语言障碍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分别由专门指定的教师在专用房间里进行个别辅导,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练习吹号,有的在制作手工艺品。教师辅导十分耐心,学生也非常认真,并能主动大方地向客人介绍自己。我们中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包括对残疾学生的普及教育,但无论从认识和理念还是政策措施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二、培养创造能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艺术教育以潜移默化感染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于人的这种潜在影响是其他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富有个性的才华得到发挥,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想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英意两国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英国文化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7000万英镑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提高。该项目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发展。目前已经在英格兰的37个不发达地区推进。在我国,鼓励和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才开始的探索,而且只是在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点,目前在广大农村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努力使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水平尽快达标,学习欧洲发达国家这样推动以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要努力争取的改革目标。
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艺术教育的宗旨
我们看到在意英两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都不是单向的、灌输式的,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合作的过程。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气氛生动活泼。但他们的目标也并不是要把培养学生成为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学生对艺术的关注、认识和体验。艺术活动的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看重学生的自主参与,看重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发展状态,这种成果是学生集体共享、师生共享的。在伦敦东区一所小学,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创造与合作工程”项目的参与学校里,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从学校校园的地下挖出几块瓷器的碎片,而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模拟专题考古和艺术创作教育活动:1、挖出碎瓷片;2、访问专业考古工作者,了解有关知识;3、学生凭借想象绘制出这个瓷器的完整图案;4、发挥想象,填补色彩,绘制彩图;5、在此基础上写一篇短文,想象并讲述一个与瓷片有关的历史故事;6、用陶土烧制出一个有创意的器皿;7学生用文字记录整个过程。这个专题系列活动会延续较长时间,让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启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美术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参观中看到了最早挖出的瓷片和学生据此创作烧制成的瓷盘展品,以及这一系列活动的有关照片,这个生动有趣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思考,它应当是对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一个最有益的借鉴。这个学校的女校长骄傲地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不是因为校园建设投入了多少钱、建得多么漂亮,而是因为校园中亭子的设计、地面花砖的铺设、滑梯的奇特造型等,都是根据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构思设计,再由艺术家们制作完成的。
四、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看到两国学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器材的配备,在校园内学生艺术展示可以说无处不在。英意两国的教育官员和学校校长都认为,艺术教育必须具有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和谐的环境。艺术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艺术也有竞争,但是艺术的竞争更注重的是才华的展露,而不应该是功利的得失。艺术审美具有超功利的性质,所以,艺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艺术教育工作者和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宽松优美的环境中,满足审美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条件还不能算是良好,在广大农村学校应当承认条件还相当简陋,甚至不能满足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需要。北京市政府为改善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条件,在2006年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实事中拨专款2500万元用于购置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为尽快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早日把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区县、各学校不断加大重视和支持的力度,早日形成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五、注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育人作用
很多艺术形式(如合唱、合奏、艺术设计等)都要求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艺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能够获得感性的体验和有效的训练。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这种过程,而不是最后结论性的评判。英国文化委员会“创造与合作工程”项目的主持者认为,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感悟、想象、获得灵感的过程,也是思考、发现、合作的过程,还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同时,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其它艺术教育,一种艺术技能的养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训练意志力、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意大利中小学艺术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而是由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自行选用教材;小学和初中毕业不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作出结论,而是由教师给出一个描述的评语。初中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样乐器,但并不提出任何水平的要求。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推广工作,应当参考借鉴意英两国的这些艺术教育理念和做法,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地位和育人作用。而不是一定要通过比赛和获奖来使艺术教育得到承认。在我们国家,现在往往也只是通过举办一些比赛和展览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缺乏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校艺术教育基本建设、提高广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实干精神和做法,因此也造成目前我们有些学生(当然背后是家长)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参与艺术演出或创作的,更有甚者为达到获奖目的还不惜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与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宗旨就完全背道而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有些领导和校长就是这种认识和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好好向欧洲同行们学习了。
意英两国政府和学校还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意大利每年5月份举办以高中生为对象的音乐节,每年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各地通过选拔,遴选优秀节目到首都演出,演出地点就在教育部的机关大院里。参加演出者由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进行多元化的学校艺术教育运作模式是必然趋势
从两国的政策制定和导向上看,都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通过课程设置,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普及艺术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欣赏艺术的习惯,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学以后,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例如意大利实行的8年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3年)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均开设艺术类课程。小学对课时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作出更好的安排。初中每年开设66-99课时(平均每周2课时),留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普通高中(5年制)实行分科教学,对艺术课程不作统一规定。而英国在学生14岁(初中毕业)后则对艺术教育不再做统一要求,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改革中都有各种各样很有特色的艺术课程新模式,但仍然仅限于那些重视艺术教育的校长们所在的学校,多数学校仍然是在实行较为统一死板的固定教学模式,大纲一致、教材统一、教法陈旧、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地域和学校特色,说到底,这些学校是不是在从事教育,更谈不上改革,是在应付,在混日子。
七、艺术教育师资应当注重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意大利对初中艺术教师有明确的学历规定,要求持有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文凭(3年),并且要通过专门的师资资格培训(2年),对小学艺术教师则无特别的艺术学历要求。英国很多学校都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担任学校的艺术教育辅导工作,其中有的就是在校学生的家长。这种聘请一般不发生费用的问题,因为国家已经给予艺术家经费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本身就要求艺术家每年必须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服务。如果必须发生费用的问题,则由学校向有关的基金会提出申请,通常给艺术家的报酬是一次200-300英镑。不过,很多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获取这份报酬而到学校的,因为他们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教学相关的收获,可以从孩子们那里获取丰富的创作灵感的启发。北京市已经非常好地开发利用了艺术教育社会资源,几千名在京社会艺术专家活跃在北京的大中小学校,为提高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但如何向发达国家学习,更有机的、更科学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水平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加强的课题。
八、加强政府协调、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是学校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国家教育部过去曾设有一个专管艺术教育的部门,现在该部门已经并入学校教育司,以便把艺术教育纳入整个学校教育,统一协调、管理。英国则由英国文化委员会承担教育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该委员会是一个由政府拨款(每年4000万英镑)、非营利性的组织,已成立71年。目前有总部人员760名,海外雇员7500名。
意大利和英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数量众多、馆藏丰富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成为取之不竭的艺术教育资源。两国均明确规定这些场馆要免费对学生开放。两国中小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艺术教育。考察团在意大利和英国的博物馆,经常看到一群群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兴味浓厚地进行参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濡染,自然有益于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趣味。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国校外教育要加强与校内教育的结合,并规定学校每周要有半天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对此我们北京市如何加强政策引导,使首都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财富,还需要作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九、重视职业化的艺术教育
意大利在高中教育阶段设有艺术类高中(学制4年),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开设绘画、雕塑、建筑、色彩等4门基础课程。如果单独学习建筑,则要学习5年。另有一类艺术职业高中,学制3年,毕业后直接就业,为传统手工艺(如首饰加工等)培养接班人。这类艺术职业高中的课程开设具有很明显的专业性和地区性。我们参观的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NAPIER UNIVERSITY),面对社会人才需求市场日益扩大的多媒体传播行业,其多媒体传播系陆续开设了平面设计(绘画、摄影等)、音乐(演奏、电子音乐、media制作等)、语言交流与传播(报纸、广告、电视)等专业,目前该系有1300名学生(包括研究生),其中有20%的学生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家(但无中国学生)。学费每年9000-10000英镑。该系毕业生很被用人单位看好,就业率较高。
十、加强沟通与交流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推进手段
艺术是跨越时代和国界的,艺术教育也应该是开放的。我们访问的英国伦敦一所以移民子弟为对象的小学,这所学校共有学生240名,孩子们来自世界很多国家,使用29种不同的母语,他们更加感觉到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意义。该校校长就两次来过中国,中国的基础教育使她受到很大启发。意大利教育部负责对外交流的官员就讲,促进国际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是政府的义务,目前中国和意英两国的很多学校之间都建立了对口交流关系。英国有4所高级教育学院在中国有交流项目。建议今后更多地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校艺术教育交流,派出更多的艺术教育学习考察团队出去交流学习,为早日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