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山第四小学教学常规工作自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59阅读:
字号:小|大
吴家山第四小学教学常规工作自查报告
吴家山第四小学欢迎您的光临
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对教学常规进行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目的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遵循,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化。
经学校自查,学校从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常规管理:
一、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
1、严格按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每学期有新排课程总表。
学校每学期均根据市区级教育局颁发的学校课程开设标准,严格落实,既不多开课程,也决不少开课程,严把课程关、课时关,并能科学规划,重新设计课程总表,并将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作到“三表”上墙,及时向社会、教师、家长公布,接受各级部门监督,广泛听取意见。
2、学校有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分学年(期)的教学活动计划,同年级统一教学进度,教师有所有任教学科的分学期(年)教学计划。
学校在建校初期就建立了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设计到备课,上课、学生的作业和培优帮困、教研活动等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 校本课程、活动类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设施、有辅导、有成效。
本学年,我区正式启动新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开好校本课程,我校充分领会文件精神,做到早准备、早落实,从暑假开始成立班子,进行学生需求调查,各类资源调查等,学习校本课程理论知识,设计校本课程的方案,撰写课程纲要,进行具体教学设计。
学校根据前期的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教师的特点,社会的资源等因素开设了三个版块的校本课程:低年级开设《生活指导》系列课程;中年级开设《楚文化》系列课程;高年级开设《湖乡行》系列校本课程。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取得一点成绩。《生活指导》和《楚文化》的校本课程分别得到市区级领导的好评,《楚文化》中的楚剧学科联动课程还被武汉电视台和长江日报分别报道。
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1、 严格执行教育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
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根据区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及时调整学校作息时间,既要保障了学生早锻炼的时间,也要保证学生回家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2、 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杜绝学辅资料进入校园
学校更注重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除从时间安排上有利于儿童身心外,也从知识的空间上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学校要求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荐或强迫购买教学辅助资料,否则学校将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学校还对教师提出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完成,每天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
学校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无违纪收费情况,无一例举报。学校杜绝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不允许采取留校方法集体补课。禁止教师进行有偿家教。
学校还从教学单元考核中减轻教师的负担,每月仅按教育局教研室的单元测试卷子进行一次考核,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从不另增加其他名目的考核项目。
3、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落实《校园文体工程》
学校还进一步落实了《校园文体工程》通过各种文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办了各类课外活动小组,如音乐、美术、陶艺、舞蹈、航模、机器人等文艺科技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参与面达到80%以上。学校还保证了学生的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早操、眼保健操、体育锻炼活动中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确保学生有效的锻炼时间。
学校还增加了学生的读报时间和午休时间,特别是专为“小班”提供了午睡的床铺,保证学生学有所长、玩有所乐,更有休息的场所。
学校还从改善校园环境中入手,扩大了休闲区区域,种植了许多大树,建立了和平广场,喂养和平鸽与学生一同嬉戏,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其说学校是学堂,不如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实施行政蹲点负责制,确保教研活动落实
“行政人员是教研组长的助手”,学校行政会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有行政人员都被教务处分配到各个教研组辅助教研组长开展组内外的教研活动工作,做教研组长的助手,出谋划策,做服务协调类的工作。
学校规定行政人员必须每次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有事必须向教研组长请假。还规定行政人员每周必须到课堂听课达2节以上,所有行政人员必须上课、听课、评课,到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连校长也不能例外。
2、聘专家、借外力,促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一直倡导“练内功”更注重“借外力”,从建校初期就一直聘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作理论指导,学校的“新生活教育”、“生活德育”等课题都得到了他的精心指导,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学校还聘请了两位语文、数学特级教师来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思维方式,到课堂教学模式;从研究教材教法,到规范教学行为均作了有力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年来,学校邀请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名人讲座”,如省德育研究会会长、华师大教育专家严正教授,市教科院教科所的徐学俊所长等知名专家到校作报告;聘任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师生进行专业培训,开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和培训。
四、 严格落实月常规考核,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状况
学校始终将课堂常规的落实放在首要任务,制定了许多课堂常规的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⑴、备课
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⑵、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
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五、 加大教育科学研究,寻求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教学常规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所以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感。
2、结合课改精神 充实课堂常规管理
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将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总之,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更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
吴家山第四小学欢迎您的光临
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对教学常规进行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目的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遵循,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化。
经学校自查,学校从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常规管理:
一、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
1、严格按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每学期有新排课程总表。
学校每学期均根据市区级教育局颁发的学校课程开设标准,严格落实,既不多开课程,也决不少开课程,严把课程关、课时关,并能科学规划,重新设计课程总表,并将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作到“三表”上墙,及时向社会、教师、家长公布,接受各级部门监督,广泛听取意见。
2、学校有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分学年(期)的教学活动计划,同年级统一教学进度,教师有所有任教学科的分学期(年)教学计划。
学校在建校初期就建立了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设计到备课,上课、学生的作业和培优帮困、教研活动等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 校本课程、活动类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设施、有辅导、有成效。
本学年,我区正式启动新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开好校本课程,我校充分领会文件精神,做到早准备、早落实,从暑假开始成立班子,进行学生需求调查,各类资源调查等,学习校本课程理论知识,设计校本课程的方案,撰写课程纲要,进行具体教学设计。
学校根据前期的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教师的特点,社会的资源等因素开设了三个版块的校本课程:低年级开设《生活指导》系列课程;中年级开设《楚文化》系列课程;高年级开设《湖乡行》系列校本课程。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取得一点成绩。《生活指导》和《楚文化》的校本课程分别得到市区级领导的好评,《楚文化》中的楚剧学科联动课程还被武汉电视台和长江日报分别报道。
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1、 严格执行教育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
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根据区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及时调整学校作息时间,既要保障了学生早锻炼的时间,也要保证学生回家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2、 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杜绝学辅资料进入校园
学校更注重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除从时间安排上有利于儿童身心外,也从知识的空间上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学校要求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荐或强迫购买教学辅助资料,否则学校将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学校还对教师提出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完成,每天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
学校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无违纪收费情况,无一例举报。学校杜绝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不允许采取留校方法集体补课。禁止教师进行有偿家教。
学校还从教学单元考核中减轻教师的负担,每月仅按教育局教研室的单元测试卷子进行一次考核,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从不另增加其他名目的考核项目。
3、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落实《校园文体工程》
学校还进一步落实了《校园文体工程》通过各种文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办了各类课外活动小组,如音乐、美术、陶艺、舞蹈、航模、机器人等文艺科技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参与面达到80%以上。学校还保证了学生的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早操、眼保健操、体育锻炼活动中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确保学生有效的锻炼时间。
学校还增加了学生的读报时间和午休时间,特别是专为“小班”提供了午睡的床铺,保证学生学有所长、玩有所乐,更有休息的场所。
学校还从改善校园环境中入手,扩大了休闲区区域,种植了许多大树,建立了和平广场,喂养和平鸽与学生一同嬉戏,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其说学校是学堂,不如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实施行政蹲点负责制,确保教研活动落实
“行政人员是教研组长的助手”,学校行政会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有行政人员都被教务处分配到各个教研组辅助教研组长开展组内外的教研活动工作,做教研组长的助手,出谋划策,做服务协调类的工作。
学校规定行政人员必须每次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有事必须向教研组长请假。还规定行政人员每周必须到课堂听课达2节以上,所有行政人员必须上课、听课、评课,到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连校长也不能例外。
2、聘专家、借外力,促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一直倡导“练内功”更注重“借外力”,从建校初期就一直聘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作理论指导,学校的“新生活教育”、“生活德育”等课题都得到了他的精心指导,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学校还聘请了两位语文、数学特级教师来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思维方式,到课堂教学模式;从研究教材教法,到规范教学行为均作了有力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年来,学校邀请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名人讲座”,如省德育研究会会长、华师大教育专家严正教授,市教科院教科所的徐学俊所长等知名专家到校作报告;聘任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师生进行专业培训,开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和培训。
四、 严格落实月常规考核,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状况
学校始终将课堂常规的落实放在首要任务,制定了许多课堂常规的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⑴、备课
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⑵、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
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五、 加大教育科学研究,寻求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教学常规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所以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感。
2、结合课改精神 充实课堂常规管理
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将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总之,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更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