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2—2003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3:00阅读:
字号:小|大
常州市200x—200x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常州市现辖二市五区(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和钟楼区),4375平方公里,343万人。根据苏教督团(200x)2号文件要求,九月底辖内各市(区)都把填写好的《江苏省“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上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十月份市教育督导团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天宁区、钟楼区进行了“两基”年审的市级抽查。根据苏教督团(200x)11号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又补报了年审自查报告;十一月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抽查、核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200x年1月最后一批4个乡镇通过验收,常州市79个乡镇全部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并且有66个乡镇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称号。平均每个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的教育装备条件全部达到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学校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师资队伍的学历、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学校管理得到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保证和充分的体现。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农村三教同步协调发展,四中心办学条件优越, 80%的孩子进入乡镇中心小学学习,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农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8%,高中教育普及率95.37%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经费是决定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辖市(区)基本上做到了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如金坛市、溧阳市财政对教育的安排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接近30%。溧阳市的教师工资一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享受公务员待遇。新北区从2003年起由区财政统一解决教师的奖金,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2、强化对教育的统筹
武进区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召集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建设等部门专门进行协调,研究和部署武进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区政府在“双高普九”中的责任,形成十条工作意见。2002年8月,金坛召开全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各市(区)政府主要抓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各市(区)都相应制定了五年规划。常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常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常州市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常州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对辖市(区)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项督查。截止2002年底,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共建标准校园网62个,简易校园网79个,实现了校校通。中心小学计算机设课率100%。各学校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市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2年常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各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观念,探索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体卫艺教育的“两条一规”,强化体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课程意识和课改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妥善安排外来工子女的入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常州特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搭起,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常州市教育局开设了“蓝天实验学校”,钟楼区开设了“新市民子弟学校”,专门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目前已吸纳外来工子女45000名。市政府即将出台《常州市适龄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加大对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并审批几所基本符合条件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
全市小学生没有流生。目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农村初中的控辍工作难度加大。各辖市(区)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农村各级干部从履行法律和执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识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抓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
二抓责任落实。各镇书记、镇长是“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控辍”机制。
三抓措施到位。针对学生辍学的主客观原因,有的放矢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制定了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减、免、缓”的收费政策;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改革教育评价方法,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差生”的教育思想;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学生就业创业之路;预防为主,寻源堵流,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前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全市初中辍学率为0.54%,已经出现多所无流生学校、无流生乡镇。天宁区、钟楼区全区无流生。
二、关于扫盲工作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15岁至49岁的青壮年文盲率为1.6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中下位置。这次“两基”年审,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43%,非文盲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各市(区)都没有做到提高各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经济增长速度快、增幅大的市(区),能做到“三增长”就不错了,教育经费做不到同比增长。
2、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没有保障。只有新北区在区级财政预算中按常州市规定的标准安排学校的日常公用经费。其余市(区)都没有或者达不到最低标准。
3、教育负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几年搞教育现代化,教育投入较大,投入时间相对集中,不少学校背上了债务。例如,武进区各类学校负债总数为29660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负债12100万元,有6个镇负债在1000万元以上。
4、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乡镇的办学积极性明显降低。建议要明确乡镇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5、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体制没有调整,过度阶段太长,影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
6、现在下面的扫盲工作难度很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有的以训代教,有的以考代扫,没有经费,没有教材。建议市委、市政府能转发《常州市“十五”期间扫盲工作的意见》。扫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扫除文盲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常州市现辖二市五区(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和钟楼区),4375平方公里,343万人。根据苏教督团(200x)2号文件要求,九月底辖内各市(区)都把填写好的《江苏省“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上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十月份市教育督导团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天宁区、钟楼区进行了“两基”年审的市级抽查。根据苏教督团(200x)11号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又补报了年审自查报告;十一月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抽查、核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200x年1月最后一批4个乡镇通过验收,常州市79个乡镇全部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并且有66个乡镇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称号。平均每个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的教育装备条件全部达到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学校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师资队伍的学历、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学校管理得到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保证和充分的体现。乡镇教育实现基本现代化后,农村三教同步协调发展,四中心办学条件优越, 80%的孩子进入乡镇中心小学学习,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农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8%,高中教育普及率95.37%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经费是决定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辖市(区)基本上做到了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如金坛市、溧阳市财政对教育的安排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接近30%。溧阳市的教师工资一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享受公务员待遇。新北区从2003年起由区财政统一解决教师的奖金,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2、强化对教育的统筹
武进区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召集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建设等部门专门进行协调,研究和部署武进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区政府在“双高普九”中的责任,形成十条工作意见。2002年8月,金坛召开全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各市(区)政府主要抓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各市(区)都相应制定了五年规划。常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常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常州市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常州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对辖市(区)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项督查。截止2002年底,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共建标准校园网62个,简易校园网79个,实现了校校通。中心小学计算机设课率100%。各学校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市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2年常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各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观念,探索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体卫艺教育的“两条一规”,强化体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课程意识和课改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妥善安排外来工子女的入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常州特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搭起,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常州市教育局开设了“蓝天实验学校”,钟楼区开设了“新市民子弟学校”,专门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目前已吸纳外来工子女45000名。市政府即将出台《常州市适龄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加大对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并审批几所基本符合条件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
全市小学生没有流生。目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农村初中的控辍工作难度加大。各辖市(区)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农村各级干部从履行法律和执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识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抓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
二抓责任落实。各镇书记、镇长是“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控辍”机制。
三抓措施到位。针对学生辍学的主客观原因,有的放矢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制定了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减、免、缓”的收费政策;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改革教育评价方法,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差生”的教育思想;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学生就业创业之路;预防为主,寻源堵流,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前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全市初中辍学率为0.54%,已经出现多所无流生学校、无流生乡镇。天宁区、钟楼区全区无流生。
二、关于扫盲工作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15岁至49岁的青壮年文盲率为1.6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中下位置。这次“两基”年审,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43%,非文盲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各市(区)都没有做到提高各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经济增长速度快、增幅大的市(区),能做到“三增长”就不错了,教育经费做不到同比增长。
2、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没有保障。只有新北区在区级财政预算中按常州市规定的标准安排学校的日常公用经费。其余市(区)都没有或者达不到最低标准。
3、教育负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几年搞教育现代化,教育投入较大,投入时间相对集中,不少学校背上了债务。例如,武进区各类学校负债总数为29660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负债12100万元,有6个镇负债在1000万元以上。
4、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乡镇的办学积极性明显降低。建议要明确乡镇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5、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体制没有调整,过度阶段太长,影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
6、现在下面的扫盲工作难度很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有的以训代教,有的以考代扫,没有经费,没有教材。建议市委、市政府能转发《常州市“十五”期间扫盲工作的意见》。扫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扫除文盲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