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正文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关于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的调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3:07阅读:
字号:|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关于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的调查报告

2002年专题调研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关于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的调查报告
王义北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产品供过于求 “卖难”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场对生产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日趋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市场规则组织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要求更加迫切。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不仅成为了广大农户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苦苦思索,急望破解的难题。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已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最前沿进行了许多生动活跃的有益探索,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市比较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101个,加入的农户达34.7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
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就是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发展较好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该协会成为农业部在全国的试点示范组织。为此,今年10月间,我们对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研究。我们感到这个协会的经验和作法对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主要特点
1、发挥优势,能人带动
渝北区龙兴镇地处重庆近郊,距主城区仅50余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乡镇。随着重庆市奶业的兴起,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很高,乡镇党委政府也把发展奶牛生产作为发展该镇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于是,他们引进龙头企业把该镇作为鲜奶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2001年7月1日,由农民奶牛养殖大户刘庆容、黄时文、周尚平、张光义发起组建了奶牛协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奶牛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了300多农户,存栏奶牛也发展到了1204头,年交鲜奶25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户均实现利润1.5万元以上。
2、“民办官助”,发展顺利
该镇在发展鲜奶生产初期,遇到了如何买奶牛?怎样筹措资金?怎样修牛圈?怎么划片发展?怎样与龙头企业打交道?怎样提供饲养奶牛的一系列服务等等难题。镇党委政府大包大揽,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扯皮事很多,农户、企业都不满意,党委政府也不满意。当奶农大户打算自发联合的时候,镇党委政府非常敏感,积极帮助农户筹建奶牛协会,选出了理事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并在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都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同时,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及时地提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章程原则等等。可以说,离开了这些支持和指导,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建立和发展都将非常曲折。
3、运作规范,会员放心
由于有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龙兴镇奶牛协会从一开始就步入了规范运作的轨道。该协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理事,并实行了理事会成员分工负责制。他们还讨论和通过了协会章程,制定了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经营制度和利润分配制度。实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例如:明确费用支出实行理事长一支笔审批,300元以内理事长审批,300—1000由理事会研究决定后,理事长审批。1000元以上需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后,理事长审批。会员大会决定理事会三名成员为会员服务实行定额补贴,每人每月200元。会员每户每年交会费30元。每公斤鲜奶由企业和奶农各出1分钱作公共积累和风险资金。每头奶牛每年交300元钱作意外死亡赔付风险金。并且,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每月30日扎帐,6号清帐,并上墙公布。协会理事长的分工责任,重大问题的决策结果,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关系会员利益的重大情况一律民主决策,公开透明,上墙公布。协会活动令会员放心,很有凝聚力。
4、系列服务,会员满意
协会以为会员服务为宗旨。协会从建立开始就竭尽全力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首先,要建成鲜奶生产基地最需要的就是购买奶牛,协会起初是代社员在浙江、陕西、成都等地引进奶牛,后又就地建立奶牛交易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在短短的一年中就为当地农户购买奶牛860余头,实现交易值700余万元,实现利润8万多元。如果不是因为龙头企业提出养殖规模限制,协会将会引回更多的优质奶牛。第二,提供了一系列的产中技术服务。如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圈舍,统一聘请畜牧兽医人员进行配种、防疫、治病;统一购买优质低价的饲料兽药;统一推广牧草品种销售优质草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推广胚胎。移植机械化挤奶等新技术。协会还选派了6人到河南中荷奶牛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第三,协会代表全体奶农与企业签订了牛奶收购协议,实行了企业和奶农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低保护价,既解决了牛奶卖难的问题,又保护了会员的利益。第四,建立了奶牛风险金、奶牛意外死亡可以获得补偿,为了方便奶农还建立了收奶站和奶牛的交易市场。协会在解决奶农生产、销售等诸多问题上千方百计为奶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时解决了鲜奶生产中的难题,会员非常满意。
5、为会员谋利益,会员拥护
协会是奶农自己组建的,协会一切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会员谋取利益。协会代表全体会员与企业打交道,在市场上寻优惠,在行业中求支撑,在各级政府和部门获帮助,发挥自身整体力量化解天灾人祸求自保,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牛奶生产者的利益,广大会员意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尝到了组织起来的甜头。我们在现场调研中许多会员告诉我们,协会是我们自己的,协会办得越兴旺我们就越高兴。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我们的协会办好办大办强。
二、重要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与全市许多农民专业协会一样,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增加了农民收入,强化了保护和增效的作用。
当前,农民增收难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专业化生产层次低,规模小,二是农村科技普及率低,信息闭塞,三是农产品商品率低,卖难。龙兴镇奶牛协会成立后一是迅速做大了该镇的鲜奶生产产业,形成了产品规模,二是迅速普及了相关生产技术,减少了生产环节的各种损失,三是与企业协商实行了牛奶优质优价,最高2.10元/公斤和最低保护价1.74元/公斤,同时,使企业按时稳定收奶和及时按价结帐,四是协会直接与市场打交道,统一购买优质低价的饲料兽药草种畜种等生产资料,统一销售草种等相关产品,大大地降低了农户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通过算帐,一年来,参加协会的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余元。仅此一项,龙兴镇全镇农民人均年增收达210元,比全市参加了协会的农户多收入20-30元,全市参加了协会的农户年人均收入比一般农户多20-40%。
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承载和带动的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建立后主动按照市场要求优化配置了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协会首先在能人中示范养殖,然后带动更多农户养殖,协会担保在信用社为农户贷来了启动资金,协会请来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为养殖户服务,并组织技术培训和送人外出学习,积极推广新技术。会员们选出了他们信得过的能人专门从事经营管理,使协会运转十分有效率。协会在这些经济活动中以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速度,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协会在为会员服务中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良种率和优质率。协会在经营活动中稳定高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收益率。龙兴镇奶牛协会的活动,引来了商家、厂家和专家,不仅兴旺了这一方的经济,还幅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村社的专业化生产发展。
调查中,该镇罗镇长告诉我们:“看来用管理计划经济的办法和行政干预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成立协会好,解决了政府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不便管的事情。”
7、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启迪和引导的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实践,不仅启发了干部也教育了农民群众。协会的兴办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引发和启迪作用更具深层次的意义。首先是广大农村干部开始从计划经济的惯性模式中转移到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上来,从习惯于行政指挥转移到运用经济手段来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尊重群众意愿,总结和发展广大群众的实践和创举,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和政策举措。同时,广大农民也从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再也不是单家独户,势单力薄闯市场了,他们首次开始完全自愿地凝聚在一起,以一个人多势众的团体,一个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组织与市场较量。协会成员之间休戚相关,命运与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就以最生动、最切身的方式向农民灌输了合作思想,以最直接最快捷的办法提高了农户的合作意识,以最有效最透明的措施医治了极左条件下几十年合作化运动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创伤,打消了他们谈“合”色变的顾虑,帮助他们不断地克服小农意识,在合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合作的内容,拓展合作的范围,创新合作的方式,提高合作的技能。
三、启示思索
龙兴镇奶牛协会与全市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样,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小,产业链条不长,服务范围窄,项目比较单一等等。尽管如此,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实践,仍然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难题需要不断探索。
1、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无论哪种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都不能损伤这个基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对家族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弥补了家庭承包分户经营的缺陷,健全了统分结合“统”的不足。事实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服务中几乎都是把生产环节放在了农户,农户家庭成为了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而是在经营服务环节实行了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成功的作法。
2、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合作制原则,不能强迫命令农民入社。
竞争和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自愿、民主、平等、互利是世界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了近200年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也是合作得以成功,合作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合作的基础是自愿,没有自愿就无从合作。因此,农民愿不愿意合作,农民愿意以哪种方式合作,都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农民有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自由,也有退出的自由。是否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一项法定自主权,政府和组织都无权剥夺。强迫命令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破坏合作事业的发展。
3、保护合作组织的自主权力,不能强施行政干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自主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这些组织不是各级政府和其部门的录属单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无权干涉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管理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成熟,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实行民办官助。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支持不干预,引导不强制,指导不代替。
从当前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尤其需要克服的一是过度保护和干预。不习惯按合作制的原则来指导其运作,而是大包大揽,代作主张;二是用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办法来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混淆了二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区别;三是不由自主让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完成“中心工作”,甚至代行某些行政职能等等。这些观念和作法不克服,极有可能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成“二集体”、“二国企”,重走“政企不分”、“政社合一”的老路,而丧失其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合作事业再陷曲折。
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是纯粹的农民经济组织,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其不要参与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社会活动,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4、坚持积极稳妥的发展方针,不能操之过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从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科技信息比较普及开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多就活跃,实体化水平就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反之,就差。所以,在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上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专业化生产经营,否则,要急也是急不起来的。因此,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下计划,定指标,不能纳入政绩考核。应该边发展边规范,先发展后规范,在规范中促发展。
四、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在世界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总体上讲,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全国一样,其发展水平低,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覆盖面窄、生产经营和服务项目单一、实力弱、内部运作缺乏规范、法律地位不明确、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零散、不配套、不法定、力度小等等,需要针对本市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发展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分户生产统一经营,解决了农户生产经营千家万户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矛盾,这是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为突破口,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小康。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都要形成共识,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鲜经验和成功作法,指导面上工作。同时,要大力宣传合作经济的成功典范,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政府与农户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
2、“三民三化”,促进发展
当前,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三民三化”。“三民三化”即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有、民办、民受益。服务系列化、经营实体化、形式多样化”。民有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资产属成员私有,经营的留成利润和从其它渠道获得的投入均属其组织所有成员共有,作为其生产经营、抗御风险的资本,其获利也归成员所有。民办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按照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的一切运作和发展方向都由成员大会和成员代表大会决定。民受益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内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为成员服务,组织成员统一生产和经营,对外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全体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服务系列化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对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经营实体化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仅仅停留在咨询服务上,一定要依托成员的分户生产实行统一经营,朝实体化方向发展,努力成为真正的有经济实力的市场主体。形式多样化就是要鼓励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农村经济领域广阔,农业生产形式多种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应当大力支持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问来路,不问出身,只要有利于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合作经济事业的发展就一视同仁给予鼓励和支持。
因此我们要鼓励农户筹办龙头企业领办,能人创办,各种涉农组织改制办等等,造就万马奔腾、百花齐放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好局面。
3、政策扶持,营造环境
当前,首先,要通过立法赋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点;第二,要研究组织配套、完整有力的支持政策。如资金投入、税收减免、金融信贷、保险支持等等;第三,加大科技信息投入的力度。要加强以先进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技能、营销知识运用等等为主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建立为农服务的信息网络及时传递科技和市场信息;第四,力争投入一个农业的产业发展项目就同时要求建立和支持一方专业协会发展,这也是最现实和最有效的促发展措施,在我市首先应当结合实施“产业化百万工程”和“百强镇工程”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第五,要把当前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和农村信息网建设等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甚至农技推广、良种工程、新品种试验示范等项目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规划实施。这样,可以通过项目实施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又可以使项目落到实处而持续发挥作用;第六,营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防止官办,防止垄断,防止歧视。
4、加强指导,规范运作
我市目前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运作机制不健全。因此,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要加强指导,帮助其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
第一,组织管理机制。主要是完善章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同时,建立人事、财务、营销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第二,利益分配机制。在组织与成员之间,其收益可按交易量分配与按股份分配相结合,分配比重根据组织性质而定。要注意防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成少数人获利的经济组织。
第三,积累发展机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强化自身积累,壮大资金实力,以保持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要把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要通过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使其发展成为产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和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协会或组织。在我市可以率先组建基础条件较好的柑桔、蔬菜、茶叶、生猪、肉禽和蛋奶等农产品行业协会。
第四,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发挥组织内部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促使其按章行事。另一方面还要发挥政府职能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使之成为走向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职能主管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其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审批、行业指导、财务监管、年度审核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监管和指导。
在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虽然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但是,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可阻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有千百万农民的踊跃参与和实践,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将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