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正文

县农机局进村驻户调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3:07阅读:
字号:|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3月5日,县农机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行四人,在局xx同志的带领下,前往xx镇xx,走村串户,进村驻户,实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体察民情。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xx,位于县城西北部,有8个村民组,283户,1018人,其中劳动力507人。现有耕地852亩,其中水田568亩,旱地284亩,属易旱丘陵地带。主要种植粮、油、棉,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兼有少量的经济作物。全村有山场经果林400多亩,主要生产梨、桃等经济作物。去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人均纯收入1495元,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行政村。

    我们一行得到了xx镇党委、政府及该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通过实地察看、调查走访、召开村委会、找部分村民谈心等形式,经三天时间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当前该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存在问题

    1、致富门路不宽

    由于该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自然资源不是十分丰富,当前该村除发展种植业外,没有其他产业,也没有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贫乏。农民除利用农闲时外出务工挣取少量廉价劳动力外,也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因此,当地农民特别渴求能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门路。

    2、农民负担过重,人均收入还不高

    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各项公益事业及其他费用均要靠农民集资或摊派来完成。据调查,仅去年一年,农业税、教育费附加、义务工支出等,农民人均负担就达140元左右,这对于该村人均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村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3、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当前,该村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水稻价格低迷、销路不畅的情况下,适度减少水稻种植面积,退耕还林,改低产水田为旱地,不妨也是一种新途径、新举措。因此,建议当地政府要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农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4、农村急需农业科技三下乡

    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当前最迫切的还是渴望得到新科技、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能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民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几点思考

    1、适度开发泉水资源

    该村山丘交错,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境内有一处常年流淌的泉水,清辙见底。据有关部门检测,其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水源。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建立一个较大的纯净水生产厂,以填补我县空白。

    2、经果林开发有待加强

    据调查,该村有山场面积400余亩,但目前因经济、技术等原因,仅种植了一些果梨,产品单一,难以进行规模生产。建议村里可将山场租赁承包出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加强管理,引进技术,尽可能地为承包商提供一切方便和周到的服务。

    3、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民外出务工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去年一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就达300多人,如何合理有序地引导和组织好农民外出务工,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我们认为,要尽快建立劳动力市场,通过岗前培训等形式,提高劳动力业务素质和技能,实行一帮一,一带一。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学技术。同时将务工回乡的有技术、善管理、懂市场的有识青年组织起来,引进资金,鼓励他们领办或创办个私企业。

    4、利用近郊优势,适度发展城郊经济

    由于该村属城关地区,距离县城较近,交通较为方便,可适度发展城郊经济,如种植优质、高效大棚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使全县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上市的各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同时也可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