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进厂调查报告
缝制设备厂调查报告
一、 工厂和资方
a)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能力探究
b) 资方的利润究竟有多少?
c) 经济危机的影响?
d) 怎么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 工人
a) 工资、保险、食宿
b) 计件工资制的利弊
三、 几点感想
a) 工人阶级的劳动产品是他自己的敌人
b) 无产阶级为什么是大无畏的阶级?
c) 要改变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d) 现代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10
e) 与工人们一起生活的感受
2009年七八月间,我在浙江省某缝制设备厂工作一个半月。为了让还没去过工厂的同志们能更多地了解工人,也为了和同志们探讨一下工厂、工人的未来,现把我两个月来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记录如下,请同志们指正。
一、 工厂和资方
缝制设备厂位于全国最大的三个电脑绣花机生产基地之一。它是整个电脑绣花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市所有其它绣花机厂都是由它一家分化出来的,因此称其为鼻祖可谓名副其实。工厂主要由装配、零件、加工中心、喷漆、框架、电工、新产品等几大车间组成,现有职工近200人,以机加工和装配为主。就工厂而言,我想主要以本厂为例,和大家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现在民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究竟怎样?(2)资方的利润究竟有多少?(3)经济危机对企业有什么影响?(4)怎么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a)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能力探究
公司的网站上如是写道:“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建设有省级新型绣花机研究开发中心,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达1000多万元。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零部件加工中心、检测中心。目前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人,大专以上开发新产品科技人员35人。企业拥有多项专利,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有多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只产品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公司的一份申报材料上更是写道:“研发人员占75%,大学以上学历占40%”。
而事实上,工厂没有技术部,上过大学的职工至多五六个,材料里提到的某某博士专家也是凭空虚构并无此人。厂里没有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师。那么这样的工厂如何开发新产品呢?由于电脑绣花机的电控部分是外购的,厂里只需负责机械部分,而机械部分是通过仿制推出新产品的。当日本或德国有新机型推出之后,老板就会买来一台,由新产品车间的三四个工人和兴大豪的工程师将其大缷八块,将各个零件测绘一番,于是就有了新产品。我不禁问“兼管”科技和人事的主任,厂里这么多利润为什么不自己研究新机型呢?主任讲:主要是由于研发新机型不合算。一个机械产品要自行设计是很费力的,需要计算,需要受力分析,可是一旦设计出来,其它工厂仿造起来倒很容易,所以全国的电脑绣花机厂都是这样的,没有一家设有技术部,也没有一家是自主研发。这就是我国绣花机行业的现状。照理说,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如果每个个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优,那么整体将达到最优。对于每家绣机厂老板而言,仿制都比研发合算;但是这样一来,整个中国就没有了电脑绣花机的核心机械设计技术,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调控的结果。
尽管如此,企业却享有众多的科技头衔。包括火矩计划等等。当然,最重要的目标是评上“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因为评上之后可以享受高达30%的免税。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各类创新基金、外国专家计划等等,也可为企业带来每年一两百万元的补贴。这样的情况在其它企业也一样存在,例如某汽车仪表厂今年技术部的人数一下子翻了一番,技术部的一位老员工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如果技术部人数超过10人可以评区级研发中心,获得的奖励有几十万元,老板想想真的很合算,只要多发一点工资,就可以从政府获利那么多的拨款,而且说不定多雇的几个人也还能做一点事呢。”
尽管企业其实并无研发,但评上这些头衔也并非难事,按科技部主任的话说就是走个过场,企业和所谓专家都心知肚明。材料并不难写,总可以找出些和老产品的差异,比如说原来上报过电机集中控制的方案,这次就可以上报分散控制的方案,讲它具有单个控制器故障时不用更换整体控制器的优点;当然,如果原来是分散控制,这次也可以写集中控制的各种优点。材料中也有一些内容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比如“利用小波变换和有限元分析法解决了绣花机横梁振动的问题,”厂里哪有人会小波变换和有限元分析呀。
有人认为既然市场不能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发展,那么就需要政府的调控了。可是如果政府的调控可以演变成变相给并无研发的资本家送钱话,那么宏观调控这条道路是否也应反思呢,也许每种制度都有它的漏洞,希望通过设计一种完美的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恐怕并不现实。
b) 资方的利润究竟有多少?
每台绣花机按机头数量售价不等,一般在十余万元左右。一台十五万元的绣花机,据职工测算,其中工人工资约占一万元,利润约一万元,非常可观。
以公司的零件产业为例,审计报告显示:XX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7360819.91。现金流入小计17360819.9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到的现金10756153.4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836241.12元。支付的各项税费1991971.11元。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459618.51元。最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16835.73元(资本所获利润)。利润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57074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46088.73元。XX年由于订单减少,职工工资总额降为478561.23元,但净现金流量净额仍可达到1000877.64。总之,大体上看,老板一个人(资方)的股利收入大约能比全厂职工工资总额还要超出50%到100%。
c) 经济危机的影响?
在09年上半年,这里完全看不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工厂连续满负荷运转。不过这跟产品的销售地有关。由于技术和加工精度落后于日本、德国,因此,国内绣花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销路。而国内市场又已饱和。绣花机并非耗材,一台质量好、维护好的绣花机可使用十多年,再加上国内一些无名小厂又搞出旧机翻新的名堂,因此时至今日,国内已经鲜有订单,已成夕阳产业。目前大部分产品销往印度,因此缝制设备厂的效益既不取决于欧美、也不取决于中国,主要取决于印度。
但自8月中下旬至今,厂里订单减少,开工时间下降近一半,后事如何,尚未可知。
d) 怎么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我们经常在新闻联播看到电视台帮着企业炫耀一下高档装备,这种行为从商业上讲倒也无可厚非。不过我觉得有一种误解倒也应该纠正,就是,企业装备越高档越好么?非也,而是应该最适应生产的要求。以缝制设备厂为例:加工中心,一台十万元,耗电量高达十千瓦,上下料也并不方便,主要适用于复杂零件,并不适宜加工简单零件。但产品中很多是普通零件,因此普通数控车床,以及普通机床仍有存在的必要。普通机床售价不到万元,能耗可以不到千瓦,而且在普通机床上也可以进行半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率。这不但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环境效益,目前工厂申报的一项节能减排项目,就是用半自动化改造的机床替代加工中心。
二、 工人
a) 工资、保险、食宿
缝制设备厂的职工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从早7点半到晚9点,如有急单,也会加班到晚上一两点钟。厂里没有休息日,只是周日晚上没有晚班,工人们可以休息一下,但也有工人由于完不成定额,仍需加班。这里的休息,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停电、要么是没有订单。在诸暨,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即使坐办公室的职员(例如诸暨在线)一般也只有单休。
零件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工人没有底薪,一般熟练工人在订单满负荷的情况下每月工资最高的可达三四千元,但不熟练的只有一千多元,甚至更低,有的新来的学徒工在刚脱离师傅的一段时间内,每天11个小时仅能挣二三十元。不熟练的工人是计件的,但技术能手却一般不是计件的,而实行年薪制。厂里如果订单较少,就把计件的工人放假回家,只留下年薪制的老师傅。
工人没有任何保险,甚至连车间主任也没有。早在1999年,有一项保险――养老保险,公司是为职工交纳的,但后来公司方面交纳的保费逐渐减少,到了XX年,干脆不交了。公司在社保问题上一直欺骗工人,直到现在诸暨社保网上可以查到个人和企业的缴费情况,才逐渐有工人知道自己保险帐上其实并没有公司那笔钱。
车间目前也招工,但是只要熟练工。新手即使进入车间也没法生存,因为计件工资制造成新手根本没有人去教。以要求员工做保证为由,员工技术证书被压在厂里,甚至车间主任也不例外。新工进厂要押一个月工资,也就是说,第二个月发第一个月的,第三个月发第二个月的。另外新来的工人每人要交140元买工作服,而工作服是不回收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厂里只工作一个月,那么他不但挣不到钱,还要倒贴钱。
所有工人的工资在发放时都被扣去15%,名义上是交税,但实际上工人都知道个人所得税是有起征点的。
新进厂的技校学徒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在这三个月内不计件,工资是固定的,第一个月600元,第二、三个月1000元,如果住在厂里,从中需要再扣去住宿费。
车间主任实行年薪制,效益好的年份可达十万元出头,不过这两年,以效益不好为由,加工中心主任的月薪已降了一半,约三四千元。其实09年上半年,公司几乎一直是满负荷运转。
外贸部的业务员一般大专毕业,工资并不高,年薪两万,低于不少技术工人。有的业务员说因为业绩不佳,自己都要没脸在这里工作下去了。
公司提供午饭晚饭,但如果晚上休息,晚饭就没有了。不过食堂只提供菜,米饭需要自带大米蒸,所以每个人的饭盒旁边都放着一个大米袋子。
工厂一般不提供住宿。只有几个安徽技校新毕业的工人住在厂里。那是一间20平米左右的小屋,有一个卷帘门,但由于不能关,所以可以说是没有门。房间里并排摆着6张床,睡7个人,没有砂窗,炎热的夏季蚊子肆虐,厂里的蚊子实在太多太厉害,蚊香也不顶事,有的小兄弟只好穿着长袖工作服睡觉。但就是这样一个房间,它的月租却竟然超过了北京市区。厂里从他们每人工资中扣除300元,7个人总计2100元!人事处主任眉飞色舞地对我讲:“很划算的!”后来由于又来了7名学徒工,原先的7名工人被要求搬出去住,他们合伙在附近镇上租了一间房子,两室一厅,毛坯房,地板没有抹平,每月250元,里面空无一物,目前正打地铺睡。
前面讲的这些就是缝制设备厂工人待遇的大致情况,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工厂生活很艰苦,但其实这是工厂的普遍现象,在诸暨,该厂的待遇绝对不算差的,因为它在当地毕竟是有头有脸的龙头企业,毕竟是所有诸暨绣花机厂的鼻祖。事实上,由于质量的要求高一些,工人的工资高一些,缝制设备厂出品的绣花机已经比周围小厂的成本高不少了。所以我想我们的注意力也不要放在这一家个别的工厂上。
我在厂里短短的一个多月,遇到了两次并不算严重的工伤,一次是一个工人的手指被刀具划了一个很深的大口子,流进了很多冷却液,发炎化脓。而另一次,是一个新工人的指甲被卷进铣床里。比起那些血汗工厂而言,缝制设备厂还算通人情,负担了医疗费,由于这名工人必须休息一个月,厂里发了700元养伤费(不过本来工伤休假,工资也是应该放发的)。
工人在有订单的时候可以说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他们一般每天早上7点到厂,晚上9点离开。每周只有周日休息一个晚上。晚上如果休息的话,生活相当枯燥,到工厂的末班车只到晚上6点,所以住厂里的工人不可能去市区。如果休息一天的话,这些年轻工人有时,先去网吧包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去市区买东西,下午回来睡觉。除此之外,打牌、看电视是最常见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这些小兄弟对自己的工人身份多少有些不自信。他们中有几个人在买衣服时总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付老大的样子,尽管其实内心并没有什么痞气。他们的qq空间相册也有一个共同点,即只有网上下载的所谓美女照片和朋友照片,但就是没有自己的照片,即使有,也一定是设置了密码的。我们最后穿工作服的照片,七八个人中只有一个愿意把它放到自己的网页上。
谈到厂里的工作和未来的生活,有少数几个被大家认为是只顾自已利益的工人一般是不愿参与讨论的。其它的工人讨论到最后更多的也是无奈。对很多现实问题他们是看得很清楚的,像计件计时工资制度对待遇的影响、半自动机床的影响等等,他们总有人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讲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被大家否定或接受,再如管理层有些举措的本质,他们也看得很清楚。但是更多的也是无奈,在这个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社会里,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也有两三个比较好学的工人打算通过练好技术或者回家养野兔等等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但是对于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他们也只抱有部分的希望。
至于对资本的反抗,也是有的,有一位工人对我讲过他的“卢德运动”式的经历。他发现车间里有了半自动车床之后,一个人负责好几台机床,在几台机床间跑来跑去,腿都要跑断了。后来他就想办法把自己负责的五台机床其中搞坏四台,即经常刷子狠命的刷一刷传感器,加工出的零件就会不合要求。厂里派技术员来修,但是只要修好他就再把它搞坏,厂里最终也没有发现是他搞的鬼。
b) 计件工资制的利弊
零件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装配车间、电工部实行承包制,所谓承包制,以装配车间为例,是指每装配完成一台绣花机,厂部付给装配车间一笔钱,再由装配车间按所用零件数量支付上游车间报酬(最后统一结算)。在电工部,电缆、焊锡是都属于职工私人的。
那么计件制、承包制究竟好不好呢?比起计时(也就是所谓的大锅饭),计件、承包确实有通过物质刺激促使工人节约、自觉提高劳动强度的作用,但是它的应用是需要条件的。缝制设备厂能实行它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非常单一,各型绣花机大同小异,零件更是几年不变,一些老师傅甚至可以把零件尺寸全部记在脑子里,完全不用图纸。在这个前提下,零件价格不用频繁制订。反之,如果产品多种多样,光制定零件价格就够扯皮的了。
计件制的另一副作用是给配合研发带来很多麻烦,样机的零件因为赚不到钱,没有人愿意做。比如我们自动化改造项目的机械件,如果一个人全职加工,至多三四天就能完成,但结果足足拖了20天也没有完成。承包的危害更大。试制样机的技术员很多原料只要少量,这类原料如果直接在车间里借一些是最方便不过的。但是如果每样原料都要去仓库领取不但麻烦,也会促使技术员有意去浪费。比如说为了避免反复来往于库房,往往不管实际用量,总是尽可能多领,像我领取导线,即使只需要十余米,也会去领上100米的完整包装。我跟车间里有些工人甚至建立起一种交换关系,比如,为了获利细焊锡,我去领粗焊锡跟他交换;为了向他要一些接插件,我送他一些导线。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我去年那个计时的仪表厂里,试制样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其实对很多老板来说,计件的作用倒不是提高生产率,而是把订单风险转稼给工人。因为生产率提高虽然可以节省一些人力成本,但有时在产品里,人力成本占的份量并不多,工厂的效益好坏主要还靠订单多少。此外,提高效益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开源节流以及提高质量来实现。但在计件的工厂里,员工是不愿意参与任何这类事情的。况且,工厂也并不总需要提高生产率,订单一般都有旺季淡季之分,工厂经常要保证旺季的生产能力,那自然到了淡季就开工不足,而且几个车间之间的生产能力也未必平衡,车间的负荷总会有高有低。社会化大生产毕竟不是手工业作坊,所以有时候老板实行计件工资,也是为了在订单不好的时候,通过把风险转嫁给工人来节约开支,。
三、 几点感想
a) 工人阶级的劳动产品是他自己的敌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的异化劳动里讲过,工人阶级的劳动产品是他自己的敌人。我在工厂的工作,使我有了最直接的感触。我的任务是某零件加工的半自动化改造,就是说,原来该零件是由工人操作普通铣床来完成的,而我的任务是与机械工程师合作,设计一套装置,令零件自动地上料、加工、下料。当时上面是这样对我讲的,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要一两万块钱,而一套半自动加工装置成本约5000块钱(前提是有我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而且以后一个人可以负责好几台机床,可以省出好多钱。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这类装置一旦在零件车间大面积推广,很多工人将失去自己的工作。更令人感慨的是,这套装置的机械部分,就是车间里的一些工人负责加工调试的,自己双手劳动的成果,不是在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也不是在创造人民美好的生活,却是在创造与自己争夺饭碗的机器,在创造自己的敌人!!!
其实类似的事情已经很多很多,技术工人创造出数控机床就使一部分工人变成了“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而这样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工程师的身上,一项工作,只要它的原理被人所理解,那么它就可能被计算机所取代。无怪乎ieee的某位主席曾说滤波器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啊,如果它不是“艺术”,它的理论已经被人所掌握,那么微波工程师还能有这份工作么?我们在厂里的技术改造如果长期从事下去,会不会也是狡兔尽,走狗烹呢?我们劳动者的工作推动着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却在使我们现有的技能日益贬值,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是可以学习可以追赶,可是年龄大了呢?这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悲哀。
b) 无产阶级为什么是大无畏的阶级?
工人阶级是一个大无畏的阶级。厂里的工人,生活上有些面临着挺多的困难,但是,在工厂里,看不到北京地铁里那些无神的目光和紧张的面孔。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乐观的,满不在乎的神情。我在工厂里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感染,的确,想想我遇到的困难,在他们看来,都算得了什么呢。记得有一个雨天厂里放假,我出去找几个年轻工人一起去玩,他们不带伞,也不许我带伞,于是我们在雨里跑着,跳进了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我一下子觉得,原来生活的很多条条框框,在这一刻全都没有了。可是当我回到北京的时候,却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那种氛围。那些自诩为中产阶级的人更自愿地为资本作牛作马,而工人则相对来说,更敢于直面老板,更敢于换工作。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差别呢?有的书上讲:“工人阶级一无所有,他们没有任何丧失财产的顾虑…”不过,我觉得这个回答并不令人满意,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积蓄的家庭和一个小康之家,丢掉一两个月的工作,究竟谁的生活更困难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不是在于工人没有生活资料,而是在于他们没有生产资料。这里,生产要素并不单纯是指机器和厂房,也包括人所掌握的职位、技术、人际关系等等生产要素。管理层人员虽然不占有机器和厂房,但是,他们所占有的职位、人际关系这些生产要素使得在按要素分配的时代,他们可以获得比工人高得多的工资,但是他们也害怕丢失这些要素,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换一个企业,他就很难保证他还能处于管理层,一位某公司的主任对我说过,他毕业到这家企业工作就是赌一把,如果这两年在这里拼出来了就成功了,拼不出来这辈子也就这样混了,站在他的角度上想一想,对于这样的管理层人员,他能有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么?但是工人不一样,对于他来说,在哪家工厂都是一样的,他不在乎换工作,用脚投票虽然可能使他丧失一段时间的生活费来源,但是毕竟不影响他以后的工作,所以他们在面对老板的时候腰杆更硬。
c) 要改变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缝制设备厂的待遇前面也提到了,这个待遇究竟怎样,相信大家都会有判断。有人说,工人生活太辛苦是因为老板太黑;可是在缝制设备厂这样的工厂里,你看不到任何奴隶式的管理,在这里,车间主任不像台资企业那样凶悍,他们不会训话,甚至可以说对工人几乎不怎么管理。老板的条件提的很明确,工资就是这个工资,没有底薪,保险自己去交,并且押一个月工资等等,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走,没有人强迫。可是工人还照样“自愿地”选择在缝制设备厂上班。为什么,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技术工人的工资就是这个价格。
很多工人讲,天下老板都一样黑,走到哪里都一样。的确,我并不认为缝制设备厂的老板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人。如果抛开他作为老板的一面,我倒觉得他还是有很多富有人情味的地方,比如,资助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大学,出资市政修建了好几条道路,甚至下雨天看见没打伞的工人便过去撑伞。可是,这些举动都不能掩盖他作为老板的一面。在这里,工人没有保险,没有底薪,甚至20平米的房子要收2100元的房租。更主要的是,他一个人的资本收益,竟比全厂职工工资总和(包括管理层)还要多50%。他儿子在外面也开办了绣机厂,儿子和儿媳两个人有四辆轿车,两辆宝马,一辆零字,一辆尼桑。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他无需强取豪夺,而是完全在工人自愿的情况下获得的。因此我们能说这是老板个人贪婪造成的么,能说这是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的贪婪造成的么?不,这只市场定价自然而然的结果,是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造成的结果。
有人说,工人生活辛苦是因为工人权利意识太淡薄。乍一看好像确实如此。有一次,厂里新来的学徒问我几点下班,我说晚上九点,他听到这话眼睛里竟放出异样的光茫,“九点就能下班了,我还以为要做到晚上十二点呢”。还有一次,我问一位工人今年工作怎么样,他说:“好啊!今年到现在还没有双休(日)呢!”后来八月份订单减少的时候,又有一位工人对我讲他要准备转厂了,他说因为照这个样子,每个月只干二十来天,晚上也不加班,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了。”可是,如果站在工人的角度上,如果市场上劳动力就是这个价格,那么为了养家糊口,又能有什么选择呢。我在工厂里也不由自主地被他们同化了,在缝制设备厂工作了一个多月之后,我甚至已经很自然地跟工人一样觉得,没有休息日是一件正常的事,有休息日反到不正常了,放一天假,对我们住厂里的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节日。有同志会想,那么工人为什么不通过工会、罢工等方式抗争呢?工人对工会不怎么感兴趣也有它的原因。在面对资方严重的进攻他们固然会反抗,但主动地系统地长期地要求提高工资,他们好像并没有这方面打算。因为他们并不期望本厂的工资能高于其它工厂。这种想法的确很现实,因为如果资方认为职工的工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话,它就倾向于采用招新工的方法予以应对。资本主义社会总有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
有同志说,生产力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应该也会相应的提高呢。乍一看,蛋糕做大了,工人能分到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可是,劳动力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也是受市场决定的。普工有普工的价格,车工有车工的价格,工程师有工程师的价格。这个价格会不会随着gdp的上涨而上涨呢?不一定。打个比方,就像买苹果,理论上说gdp提高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钱去买苹果,苹果也可以卖更高的价钱,但是事实上,苹果几年前是二块钱一斤,今天差不多也还是两块钱一斤。既然苹果作为一种商品,它的市场价格不会随生产力发展而上涨,那么同是商品的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工资,就一定会上涨么?甚至,我们所进行的自动化改造还在使技术工人进一步贬值,
有同志也许会说,既然市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法规,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我觉得在这方面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还是挺有道理的,因为每一次通过看得见的手去让市场离开自发的均衡点都会带来新的矛盾。劳动法的出台并没有解决工人太多的问题。其实缝制设备厂如果认真规避劳动法,也可以做到既合法,又花不了多少钱,现在之所以存在这么多违法的地方,我认为完全是劳动法在市场面前的无力造成的资本对劳动法的蔑视。甚至有的时候,连工人都自愿地参与这些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比如新工人在签合同的时候,要附带签一张“自愿放弃社会保险”的协议,协议的最后一句话是,“请公司同意为盼”。
这就是劳动者的现实,这个现实什么时候才能改变?马克思说,劳动是使用价值之母而资本机器是使用价值之父。在社会化生产的时代,劳动产品不可能是按劳分配的,劳动力也只有它作为商品的价格。所以要改变工人的经济地位,只有一种可能,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有当生产资料为工人所共同掌握的时候,工人才有可能在获得劳动报酬之外,同时获得生产资料所带来的收益,只有在这个时候,工人的经济地位才有可能彻底改变。
d) 现代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无产阶级是不是团结的,也是一个老问题。我觉得所谓无产阶级的团结并不能完全理解为感情上具有多么友浓厚的友谊,而是有的时候在经济上、生活上是一个共同体。
感情上特别深切的友谊是不现实的,现在这个社会太复杂,任何人多少对别人都有一定防范。工人也是人,不能抽象地理解为高大全的形象,有少数工人自私自利、耍小聪明,甚至称之为行尸走肉也不过分,比如说把工友之间的谈话传到车间主任那里,既然如此,又怎能期待那种纯粹的友谊呢,自我保护也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工人之间在日常工作中称不上团结,有它的经济背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危险确实存在。在机械车间里,老工人不教新工人磨刀是非常普遍的,有的老工人不管不问,放手让学徒工自己做,造成学徒工全靠自己摸索,一天(11个小时)只能赚二三十块钱;有的老工人则是索性把刀具全部替学徒工磨好,这样那些不好学的学徒工在厂里只能学到最基本的操作,转厂之后没法独立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工人之间有一些要好的朋友,但是跟其它人也只是一般关系,多少会有点隔膜。
工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亲疏的程度也跟工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有关。我去年所在的汽车仪表厂和今年的缝制设备厂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汽车仪表厂是计时的(也就是所谓的大锅饭),宿舍区工人的关系在今天这个社会可以算得上罕见的和睦,经常几户职工在楼下合桌吃饭,种出来冬瓜也会切成几份,送给邻里。宿舍区秩序井然,自行车不锁也不会被盗。而缝制设备厂则不同,计件和承包制使得每个人好像都只有自己头上的一块小天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工人阶级又可以说是最团结的阶级。因为很少有哪个其它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能这样容易地形成经济上的共同体。因此,尽管工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在遇到"事件"的时候,情况会大为不同。比如说,装配车间更改劳动定额,就是对全车间工人的侵犯,引发了小小的怠工斗争,尽管没有成功,但厂里最终也没有报复,只是开除了两人本身就比较懒的人了事。安徽学徒工的小队长(非正式职务)曾对我讲,只要他们人再多一点,他就要去跟厂长交涉一下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他说,尽管他们中间有几个人一点不团结,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过如果一件事情能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大家一定会站在一起。不过他也对这些只顾自己的人很头疼,他打算以后再分配来这种不团结的人,干脆建议老板开除。他说他有时也在想,怎样才能通过经历一些事情,把大家逐步团结起来。
e) 与工人们一起生活的感受
我觉得工人是要比我们知识分子好接触的,只要积极的和他们打招呼,其实很容易熟悉起来。而我们自诩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人往往生活压力过大,面部肌肉比较紧张,生活圈子比较封闭,不大愿意与人交往。
厂里的工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一次同他打招呼的时候,80%的人没有任何反应,我想他们可能是愣住了,不知道一个陌生人为什么要同他打招呼。但是当第二次打招呼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热情。其实我说话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话本身就不多,但是事后发现这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障碍,第一步总要我们自己跨出,但是跨出这一步之后,他们确实一点都不见外。不过如果没有工作的关系,和工人做交流还是比较难的。前期他们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下班就已九点多,很难有时间聊天。可见他们的生活还是很忙碌的。
以上就是我在工厂调查期间了解的一些实事和基于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