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正文

学校校长年终述职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5:05阅读:
字号:|

各位教师:

本人自XX年9月担任主要负责人以来,至今已有六个年头。有关个人的简历就不再赘述。任职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全体教职工的热心帮助与大力支持下,学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办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在这里,对于工作中给了我支持和帮助的大家一并表示感谢。

现将2010年工作述职如下:

这一年来,我在履行校长职责中,坚持“上级领导,校长负责,支部监督,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依法治校,制度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工作中,团结同志,增强凝聚力。

在去年的教职工大会上,我在学校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校园建设,做好布局调整工作,紧抓新课程改革实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各方面再上等级。”的工作中心,一年来,我们在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安全,创建等常规工作外,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的。

(一)办学思想

学校总体办学思想

还是坚持“潜能教育”:以多元资源、潜在因素为挖掘突破口,注重师生潜能、资源潜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化外显、团队协作、科研引领、专家指导等途径得以充分发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稳中有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把创建学校特色的工作融入到打造稳定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开发校本教材、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中去,使学校各方面能够保持高位、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以一流的管理创办一流质量的农村学校。

(二)学校管理

1、作为校长,应该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因此,我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要保持教师的角色,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2、抓好基础教育,按科学规律办学: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我始终觉得,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读书,学会感恩,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搞好学校、办好教育为己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年来,我坚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中央会议精神,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师生的利益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工作中,但凡重大问题和决策面前,都坚持以集体讨论裁决,在用人、用钱、教师权益方面都能接受学校党支部和教代会的“事先咨询、事后监督”,切实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利益出发。遇到困难,能够协同其他行政及广大教师共同解决;做出成绩,也尽量让其他同志或者年轻的同志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出现失误,也能开诚布公,坦露心迹的互相交流,直言不讳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教育教学

继续强化抓基础管理、抓常规建设、抓教学管理、抓课堂教学的意识,努力做到常规到位,管理细化、精化。以先进的理念规划、统筹、整合、引领学校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不断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教学工作的执行、落实、检查、反馈等方面的力度,从而形成良性、高效的教学工作管理机制。根据新课程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评价的改进等新情况,重建和改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使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有利于课改的推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向纵深发展,以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起点,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不断进行新教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整合相关要素,进一步大跨度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软、硬件的品位。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学校管理规程》,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学困生跟踪帮教记载等,除了定期进行检查之外,还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做到经常性的给老师一定的压力,使老师踏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特别注重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把每双周三下午第三节至第四节固定为各教研组学习活动时间。内容有:专题讲座、理论学习,单周三为校本研讨活动,内容有观看优秀课例谈体会、开公开课或探索课、说课训练、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座谈等。我们还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和订征各种报刊杂志,供教师学习等,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3、特别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工作,采取“一对一”带教措施,逐步增加师徒交流频度,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不断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新教师的业务能力。

4、重视基础质量,采取良好的激励机制,抓好分层教学工作,不断研究新方法,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5、在上好各学科课程之外,注重开展各项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本年度,在参加市、区举行的各项比赛中,我校有35人次获奖。

6、抓好体卫工作。进一步健全机构,制订好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具体做到五个落实。1)落实课程计划与足够的运动锻炼(包括两课两操两活动);2)落实环境卫生地段包干责任制;3)落实少先队大队部做好班风评比登记,(特别是学生的个人卫生)。4)落实配合上级做好健康检查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在落实预防传染工作中,我们更是严格按上级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专人负责督导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与资料的积累与上报。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举行校内单项体育比赛、校运会、组织学生到社区清理卫生等,既推动了学校的体卫工作,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由于我们重视体卫工作,使校园始终保持了净化,绿化、美化的良好育人环境,学生体格状况较好。

(四)强化师德建设

强化师德建设我们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和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今年的师德建设中总体目标是通过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和求实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人人成为师德达标教师,争创师德达标学校。在工作中,我们做到:

1、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学校政治学习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与论著,尽管很多是说教式的,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成效。

2、全体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的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反映强烈的师德问题列为重点整改的内容。教师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制订整改计划,做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3、加强师德规范考核。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并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评选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中“德”的分数的主要依据,作为考评定级的依据。

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师德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全体教师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切实重视师德的建设。我们已经做到教师的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奖、评优和晋级相挂钩。

(五)个人素养

1、政治上有头脑,遇到困难局面和复杂情况时,仍能头脑清醒地把握住方向。

2、有总揽大局,驾驭全局,善于想大事、抓大事,高瞻远瞩分析问题、权衡利弊。

3、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善于调解各种矛盾,排除内耗,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4、具有民主作风,能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原则,不主管武断,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同志,集中大家的智慧,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六)办学成效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优质教育为终极目标,教育教学成效突出,通过整体搬迁改建,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基本达到上海市农村小学办学标准。

2010年,学校毕业班教学质量继续保持位列前茅态势;学校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等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