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正文

述职报告(小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5:16阅读:
字号:|

 

 

刚过去的一年,对于清凉小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学校主动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前几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了预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继创建为省级实验小学后,先后被确认为省级绿色学校、市教育科研基地、市课改先进单位、区十佳绿色学校。学校管理、办学质量、学校面貌等方面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2004年学校确立了“绿色清凉”办学理念,这为学校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要实现主动发展,这无疑给我校的发展注入了催化剂,这一年中,我们花了较大的功夫,通过家长座谈、教师问卷、行政讨论、专家认证等数次反复,认真回顾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分析了学校在发展中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整体规划了学校将来的发展。在总结出五大主要办学经验和五大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三年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清凉”办学理念的内涵得到更科学提炼和肯定,绿色教育思想将成为清凉小学主动发展的精神支柱。

2005年是思变和实践的一年。这年中靠我们自己克服因多位教师产假而引起的师资紧张的困难;克服了生源不尽理想的困难;克服了连续的学校基建而起引起资金缺乏的困难,基本完成了一年中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和五十四项重点工作。在主要目标中,环境教育、德育工作、课题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学校先后承办了天宁区德育工作现场会,天宁区环境教育推进会,天宁区环境教育研讨活动,这些活动的承办,锤炼了我们的能力,展示学校的工作,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星级少年的评定,作为我校德育特色工程参加区现场评定受到一致肯定。2005年市德育先进学校评先中我校作为天宁区唯一的一所免评学校而获得该项荣誉。在五十四个重点工作中,“走进海啸”系列活动、“让校园充满绿”栽花植树活动、绿色班级评选、绿色家庭创建、“六一”才艺展示活动、“校园点歌”栏目等项目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型,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喜欢。教学反思研讨会,青年教师说课、上课、评课活动,质量分析会等项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论坛项目下学期开始)。一年中我校师生共获区级以上奖项158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11人次。《绿色学校》网站、《相信明天》专题片、《人与水》学习网页在第三届全国环境教育教学作品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蒋婷飞、宋妍参加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首届美文诵读大赛获优秀奖,张卫平《美丽的鞋》一课,获江苏省说课和课件展示比赛一等奖。王黎、陈静、华舒艳、陈敏华、谈丽萍、张群等老师的论文也在省级评比中获奖。我校教师自编自导的校歌《绿色光》童声合唱作品在江苏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节文艺赛演中获一等奖。管业老师被评为常州市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在绿色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十分注重教师教育形象工程,全年家长投诉不到10起(包括电话投诉),学生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毕业考试成绩100%合格,在全市六年级质量调验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区前五名。今年在继校园道板工程、绿化工程后,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确保正常的办公经费外,又投资近20万元改造了电视演播室,建造了电子显示屏,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扩建了会议室等项目,在基础建设的同时不忘记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今年我们又对个别办公室添置了空调,改建了教工餐厅,提供了免费早餐,校长基金、班主任津贴、月考核等福利均有20%以上的提高。这些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学校声誉的提高,而招收的择校生,2005年是我校创收最多的一年,捐资助学费由去年的六十几万元升到八十余万元,同时,新开辟的店面房也开始产生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决策,有全体教职工的敬业和创新精神,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清凉小学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总结一年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做好了以下和件事:

一、信守办学理念,化抽象为具体。

办学理念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而是全校应努力的方向,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我们办学与教育行为方式的标准。绿色清凉----相拥清凉绿色,开启未来无限可能,这一办学理念,不是我一个人想起来的,也不是请专家编出来的,它是我校长期重视环境教育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这一年,着力点放在办学理念内涵的提炼和全校师生的宣传工作上,我们通过数次教师讨论、专家指点、行政提炼,绿色清凉的办学理念内涵得到了统一和清晰,绿色教育的办学思想也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办学理念在我校师生中走过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有了正确的办学理念,学校各项工作就有了核心,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一年中,《清凉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星级少年”评选方案》、《绿色家庭评选标准》、《学生权利保障公约》、《课题管理办法》、《班级常规管理30条》、《节电、节水措施》、等制度和方案相继出台,“绿色读书月活动”、“六一”学生才艺展示活动、“绿色班级评选”、“废旧电池”收集活动,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案例征集,撰写绿色故事、评选十佳绿化教师等活动有声有色,这些制度和活动有力地促进绿色教育思想的形成,办学理念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二、坚持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

1、率先示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我认为校长不是一个职务,而更应把它看作是一个职业,如果是一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我必须要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各方面的信息,使自己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领导这所学校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为此,我订购了《中小学管理》、《江苏教育》等杂志,及时了解现代学校发展的新趋势,管理上的新举措,积极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区文教局和市教育局组织的校级领导培训班,并积极撰写心得和体会,先后在常州市环境教育工作会上作了“创建绿色学校体会”发言,江苏省绿色学校培训班上作“学校环境教育的经验交流”,天宁区德育工作现场会作德育特色工作的介绍,天宁区环境教育推进会上作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发言,天宁区环境教育研讨活动中作“播种心灵的绿色”的交流发言。在党员先进性学习活动中,我和学校全体党员一起,重温了《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等多篇学习材料,每人笔记近二万字,写了党性分析材料和整改措施,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在会上党员们都诚恳地对他人提出了不足和问题,虚心地听取了别人的意见,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大的提高。11月份,我赴上海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校长挂职培训,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校长领先的教育思想,使我大开眼界,写了八篇随笔,收益甚多。

   2、校本教研,促进业务提高。

重视校本教研是我校优良传统,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优良的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年,我校仍然对语、数、外三门学科聘请专家到校作学术讲座,带领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现身说法,畅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另外,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一是上公开研究课,并组织教师对每堂公开课开展沙龙式的讨论,使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都得到教学上的锤练。二是积极组织校内基本功比赛,上半年进行了说课、上课评比,下半年进行了评课比赛,使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今年区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龚建楠、芮军、宋晓央、张群、瞿文洁分别获英语、语文、数学学科一、二等奖。上半年四城区会课活动中,张娴老师执教的《蛋》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先进的教学观念,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听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三是研究多渠道,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资源,把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先进的教学观念的文章,优秀学生习作,有争鸣的教学问题放在网上,供大家探讨、评论,百家争鸣,共同提高。四是为提高学校中层的管理水平,学校多次派员外出学习,请名校长芮火才、郑杰校长到校作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方面的研讨,目前各位中层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个充满朝气的学习型共同体正在形成。

3、规范管理,廉洁自律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能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其中《教师岗位责任细则》、《教师学期工作量化表》、《校长基金发放细则》、《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及《清凉小学学生权利保障公约》等制度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行政工作中我坚持民主集中制,平时经常与老师交换意见,了解老师的思想,各项重要的决策均由集体讨论通过,各项重要的制度均由教工大会表决。各种评先评优,做到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重视满意度调查,实行公示制,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在学校奖励制度上,重一线老师,重实绩,做到制度在先,行动在后。在教育热点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接受老师和群众的监督,如:每年招生都是精心组织,公开招生办法和收费标准,并组织30余名教师参加施教区学童的调查登记工作,十余名教师参加学生面试报名工作。学校各项基建项目,均通过文教局审批,各项工程决算均通过严格审计,学校各项收费全部公示,并发告家长书。几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常州市规范收费先进学校。”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和管理行为,让教师尽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倾心。

最后,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也代表我个人,感谢每一位为学校振兴而作出努力的教职员工。管理就是合作,我与中层干部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们非常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我与老师们的合作也非常愉快,正是你们的工作,你们的支持,学校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我为学校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人而自豪。

 

 

 

李永春

2005 . 12 . 16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