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医院感染科先进事迹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7:05阅读:
字号:小|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戒子篇》)我们感染科主任***正是这样一位志存高远,追求完美,淡泊名利的人。
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一位潜心研究感染、免疫和肝病26年的内科医生,抱着“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经历都是财富”的信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服从组织需要先后在大内科、中心实验室、急诊医学科、家庭医学科、感染科工作,并承担管理职务,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部门、专业之间不断地砺炼和汲取,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十年代初,他探索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提高临床管理效率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八十年代后期他在医院中心实验室工作时,用电镜与核酸技术首次在本省散发性胃肠炎中发现adrv(成人轮状病毒);华东地区甲肝爆发流行时,他负责肝炎病房的医疗工作,从难得的大样本病例中证实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存在干扰现象;九十年代初在担任急诊科副主任期间,他通过抢救大量的濒死患者及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危重状态下除“五衰”外,还有“第六衰”即免疫衰竭的概念;在担任家庭医学科主任时,他针对肝硬化、肝癌年轻化的现象,研究了家庭聚集倾向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对治疗的免疫应答并提出新疗法;他还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第三年龄”医学保健新观念的传播,并作了大量保健教育的研究……
然而,黄主任对所得的荣誉总是十分淡然,在他办公室角落里堆着厚厚的一摞各级各类获奖证书,他说:“医学研究是责任和志趣的结合,用科学来表达新思想是一种快乐”。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论文近四十篇,XX年他受邀在巴塞罗那国际医学会议上作有关《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学新观点》报告,并获当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同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和参编的《临床疾病与免疫》和《21世纪医学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微生物》,近年来一直被用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材。近十年他主持或主讲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达十二项,他的课堂遍布省内三十余个城市。最近,省卫生厅和省出版局还邀请他编著向国外发行的热带医学科普书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黄主任连续数届担任中国免疫学会浙江省分会常委,临床免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热爱事业忠于职守
由于感染科病房和门诊涉及到×××个二十四小时运转的独立单元,战线长而诊疗任务重,尤其重大疫情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黄主任总不放心,常提醒我们“对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思考都不要忘记结合流行病学大背景”。夜间医护力量缺乏,他经常很晚还在继续工作,并坚持值夜班,哪里出现问题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记得一个午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催醒黄主任迅速奔赴某三级医院:一例来自外省的患者起病突然,濒临死亡,诊断不明。卫生行政部门连夜组织专家会诊,黄主任仔细检查这例不能提供任何疾病背景的特殊患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采集了必要的证据。作为国家级和省级感染病监控点的专家组成员,黄主任以自己触类旁通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为重大病例把好关。他告诉我们:“你的手中是一个患者,而你的肩上是整个社会。”
有位陈姓妇女多年高胆红素血症伴皮肤色素沉着,自理生活困难,十年间曾去过许多地方求医,也曾住过三家大医院症状仍未能好转,她焦虑烦燥,悲观失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入住我科。黄主任调集了她多年来求医的十余本病历资料深入研究,尽量选择无创诊断方法,认定是一种慢性病毒感染触发的自身免疫病。通过黄主任的精心诊治,患者一天天好转,出院时患者对大家说:“千恩万谢一句话,我的命交给市一放心!”。
去年,一名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张某连续高热×××多天,颜面浮肿,全身皮疹,肝肾功能受损,钱花了很多,收效却甚微。是脓毒血症,还是出血热?黄主任立即带领科室成员一同会诊,仔细观察患者特殊的皮肤损害,在缺乏病原学实验条件下,果断确定为一种立克次体感染所致,通过治疗,痊愈出院,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尽。大家说:“我们工作了那么多年第一次认识这种病,跟着主任见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曾经有两名患者及家属在出院时联名写信给政府部门感谢黄主任的人性化医疗带给他们的康复,市卫生局就此在当年第7期《医疗卫生动态》上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了感染科的工作。
传播科学造福社会
黄主任经常下班后还在科室读书钻研,他常说:“本世纪人类未曾认识的感染病新发现层出不穷,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他不仅学风严谨,而且富含新思想新见解,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整体医学分析”法,至今一直告诫我们“多看书,不唯书”,因为客观上并不存在不受其它系统器官影响的独立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实验数据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他的论述曾被《医学和哲学》杂志发表,并被多次引用。
黄主任的查房就像破案,正面论证,反面质疑,层层揭示,引人入胜。他常指出病例中实践和理论的差距,讲述最新的认知,告诫我们“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疑难病例讨论和科室业务讲课时,他总是谦逊地说,“在临床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他要求每一位医生都发表见解,并对大家的意见都仔细倾听并指正。黄主任授课逻辑严密含蓄生动,大家常说是“一种知识和艺术的享受”,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喜爱这位老师的丰富学识和激情风采,喜爱他双语教学的标准外语,南京医大学生在网上评价时称“特别喜欢听黄老师的课,好仰慕他”,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黄主任作为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委员,不仅常被邀请在省市专业学术会议上作精彩的专题讲座,而且他关于医学保健的辩证学说深入人心。近二十年来,黄主任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应邀为市政府、市委,为教育、公安、卫生等十多个部局系统,为浙江大学等院校和大型企业,为各级老年大学作了×××多场健康科普报告。最近在市委党校作题为“提高生命质量,打造品质人生”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正如他所说:“一个医生在战术上应努力治好每一个病人,在战略上应尽力发挥职业的社会功能。”他曾赴浙西山区抗洪赈灾,治病救命;他曾秉公主持医学鉴定,以理服人;他曾受省科委派遣在特警护送下赴特殊地区宣传科学反对xx;他曾应十多个城市有关部门的邀请不辞辛劳讲授医学热点……按黄主任的话说:“一个医生应该融入社会,亲近民众,做一个营造社会和谐的快乐使者。”
情系祖国重任在肩
鉴于本世纪全球数十种新发感染病的出现,黄主任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于XX年毅然接受组织派遣,担任中国援非医疗使团驻马里共和国首都的医疗组长。在国外的两年中,黄主任诊断过万余例来自数十个国家不同人种的各类感染病,治疗数百例艾滋病人,会诊过许多少见的疑难病,组织过许多危重病和灾难事件的抢救。他用法语和非洲语的现场病例讲解,让国外同行们频频点头。我们看到经他诊治的各国患者寄来的几十封各种文字语言书写的感谢信。
他在工作之余冒着酷暑深入学校、医院、社区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研究,得到了法、俄等国学者和当地同行的积极配合。他应用who推荐但尚未大面积使用的抗疟药物,在亚洲人种和非洲人种各型疟疾患者间进行治疗对照;他调查、测量了上万例次黑色人种的周围动脉压,完成了该区域人种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心脑血管不良后果发生率的研究。
XX年底他受中国驻外使馆的委托,代表所在国撰写了《与非洲国家合作抗疟议案》并提出“十点建议”,受到了各国政府卫生部门的赞誉,中马友协会长两次以法文书面形式表彰了他的突出成绩。黄主任还多次应邀在驻外使领馆和海外机构讲授热带病防治新方法;当我们读到《健康报》XX年4月28日一篇题为《援外人员的“保护神”——记中国援马里医疗队员***》的报道时,我们深深地感动于他在非洲为挽救多少病重的中国专家日以继夜、给多少困惑的援外同胞心灵启迪和支持,并为一些因为病重而留下遗书的中国人挽回生命
正当他在非洲大地上辛勤耕耘的时候,他敬爱的父亲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在他援非的第二年中秋不幸逝世,想起父亲的教诲“作为一个感染病医生,去非洲工作会有在国内一生都难以得到的收获”并宽慰他不必牵挂父母时,他泪如雨下,悲痛万分,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崇高的岗位上。国内举行父亲告别会那天,在西非草原上,医疗队全体队员和他一起面向遥远的东方悼念这位医学老前辈。外交使节和非洲同行们纷纷来慰问这位值得尊敬的中国专家。带着深深的遗憾和自责,他在心中默默念着:父亲,儿子远在天涯,重任在肩,不能回国为您送行了!XX年8月7日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援外医疗40周年纪念大会上,省卫生厅代表在发言中介绍了黄主任的事迹,并在会上深情的朗读了他在非洲为悼念亲爱的父亲谱写的词《卜算子·痛别》:心驰故乡月,泪洒异域天,今日慈父欲远行,当知秋夜寒。此去越千山,亲人最挂牵,待到风清月明时,勿忘探家园。今天,无论是我省新一届援外医疗队还是我市赴国外志愿团出征前,都会请黄主任作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报告,他总是义不容辞,他说:“人生有挑战才精彩”!
和谐奋进共谋发展
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压力面前,黄主任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营造科室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他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利用,他强调人文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并重,他致力于引导医患间的真诚信任和合作,他主张临床研究的客观真实更重于结果的成功与否。黄主任性格豁达情趣丰富,他写的长篇连载《神奇的黑土地》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他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医院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调节心情,陶冶情操。但他对医生护士们工作和观念中的问题决不姑息,他常说“科室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危机感和使命感一刻也不能淡忘”。他时而也会“发火”,但他的批评真诚而有说服力,让我们乐于接受。我们都记得“女人节”来临时,每一位女同胞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激动地收到主任赠送的红玫瑰;逢年过节时,表现好的同事包括进修医师或临时工也同样开心地收到科室的一份奖励。
回顾两年前,黄主任归国后放弃休假待遇致力于感染科筹建。按照主任“低调起步,高效发展”的建科思想,到今天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科除承担了繁重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外,主持并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三项;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十四篇;主编感染性疾病教材一部,出版免疫学和医学科普书籍各一部;获得杭州市科技成果奖、杭州市医学创新奖各一项;病房门诊的各项指标大幅度上升,构成更趋合理;在卫生部、省、市的数十次工作检查中获的好评……这些与我们主任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管理艺术分不开,同时这些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个团队。正如高炎院长所说:“感染科是个和谐的科室。只有和谐才能振奋人心,因为和谐才会发挥潜力,和谐真是种幸福”。
拼搏铸就成功,平凡孕育伟大。我们记得主任的嘱咐:不要浮躁的急功近利,只要执着的脚踏实地。我们深知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一位潜心研究感染、免疫和肝病26年的内科医生,抱着“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经历都是财富”的信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服从组织需要先后在大内科、中心实验室、急诊医学科、家庭医学科、感染科工作,并承担管理职务,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部门、专业之间不断地砺炼和汲取,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十年代初,他探索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提高临床管理效率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八十年代后期他在医院中心实验室工作时,用电镜与核酸技术首次在本省散发性胃肠炎中发现adrv(成人轮状病毒);华东地区甲肝爆发流行时,他负责肝炎病房的医疗工作,从难得的大样本病例中证实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存在干扰现象;九十年代初在担任急诊科副主任期间,他通过抢救大量的濒死患者及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危重状态下除“五衰”外,还有“第六衰”即免疫衰竭的概念;在担任家庭医学科主任时,他针对肝硬化、肝癌年轻化的现象,研究了家庭聚集倾向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对治疗的免疫应答并提出新疗法;他还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第三年龄”医学保健新观念的传播,并作了大量保健教育的研究……
然而,黄主任对所得的荣誉总是十分淡然,在他办公室角落里堆着厚厚的一摞各级各类获奖证书,他说:“医学研究是责任和志趣的结合,用科学来表达新思想是一种快乐”。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论文近四十篇,XX年他受邀在巴塞罗那国际医学会议上作有关《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学新观点》报告,并获当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同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和参编的《临床疾病与免疫》和《21世纪医学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微生物》,近年来一直被用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材。近十年他主持或主讲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达十二项,他的课堂遍布省内三十余个城市。最近,省卫生厅和省出版局还邀请他编著向国外发行的热带医学科普书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黄主任连续数届担任中国免疫学会浙江省分会常委,临床免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热爱事业忠于职守
由于感染科病房和门诊涉及到×××个二十四小时运转的独立单元,战线长而诊疗任务重,尤其重大疫情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黄主任总不放心,常提醒我们“对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思考都不要忘记结合流行病学大背景”。夜间医护力量缺乏,他经常很晚还在继续工作,并坚持值夜班,哪里出现问题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记得一个午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催醒黄主任迅速奔赴某三级医院:一例来自外省的患者起病突然,濒临死亡,诊断不明。卫生行政部门连夜组织专家会诊,黄主任仔细检查这例不能提供任何疾病背景的特殊患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采集了必要的证据。作为国家级和省级感染病监控点的专家组成员,黄主任以自己触类旁通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为重大病例把好关。他告诉我们:“你的手中是一个患者,而你的肩上是整个社会。”
有位陈姓妇女多年高胆红素血症伴皮肤色素沉着,自理生活困难,十年间曾去过许多地方求医,也曾住过三家大医院症状仍未能好转,她焦虑烦燥,悲观失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入住我科。黄主任调集了她多年来求医的十余本病历资料深入研究,尽量选择无创诊断方法,认定是一种慢性病毒感染触发的自身免疫病。通过黄主任的精心诊治,患者一天天好转,出院时患者对大家说:“千恩万谢一句话,我的命交给市一放心!”。
去年,一名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张某连续高热×××多天,颜面浮肿,全身皮疹,肝肾功能受损,钱花了很多,收效却甚微。是脓毒血症,还是出血热?黄主任立即带领科室成员一同会诊,仔细观察患者特殊的皮肤损害,在缺乏病原学实验条件下,果断确定为一种立克次体感染所致,通过治疗,痊愈出院,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尽。大家说:“我们工作了那么多年第一次认识这种病,跟着主任见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曾经有两名患者及家属在出院时联名写信给政府部门感谢黄主任的人性化医疗带给他们的康复,市卫生局就此在当年第7期《医疗卫生动态》上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了感染科的工作。
传播科学造福社会
黄主任经常下班后还在科室读书钻研,他常说:“本世纪人类未曾认识的感染病新发现层出不穷,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他不仅学风严谨,而且富含新思想新见解,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整体医学分析”法,至今一直告诫我们“多看书,不唯书”,因为客观上并不存在不受其它系统器官影响的独立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实验数据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他的论述曾被《医学和哲学》杂志发表,并被多次引用。
黄主任的查房就像破案,正面论证,反面质疑,层层揭示,引人入胜。他常指出病例中实践和理论的差距,讲述最新的认知,告诫我们“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疑难病例讨论和科室业务讲课时,他总是谦逊地说,“在临床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他要求每一位医生都发表见解,并对大家的意见都仔细倾听并指正。黄主任授课逻辑严密含蓄生动,大家常说是“一种知识和艺术的享受”,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喜爱这位老师的丰富学识和激情风采,喜爱他双语教学的标准外语,南京医大学生在网上评价时称“特别喜欢听黄老师的课,好仰慕他”,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黄主任作为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委员,不仅常被邀请在省市专业学术会议上作精彩的专题讲座,而且他关于医学保健的辩证学说深入人心。近二十年来,黄主任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应邀为市政府、市委,为教育、公安、卫生等十多个部局系统,为浙江大学等院校和大型企业,为各级老年大学作了×××多场健康科普报告。最近在市委党校作题为“提高生命质量,打造品质人生”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正如他所说:“一个医生在战术上应努力治好每一个病人,在战略上应尽力发挥职业的社会功能。”他曾赴浙西山区抗洪赈灾,治病救命;他曾秉公主持医学鉴定,以理服人;他曾受省科委派遣在特警护送下赴特殊地区宣传科学反对xx;他曾应十多个城市有关部门的邀请不辞辛劳讲授医学热点……按黄主任的话说:“一个医生应该融入社会,亲近民众,做一个营造社会和谐的快乐使者。”
情系祖国重任在肩
鉴于本世纪全球数十种新发感染病的出现,黄主任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于XX年毅然接受组织派遣,担任中国援非医疗使团驻马里共和国首都的医疗组长。在国外的两年中,黄主任诊断过万余例来自数十个国家不同人种的各类感染病,治疗数百例艾滋病人,会诊过许多少见的疑难病,组织过许多危重病和灾难事件的抢救。他用法语和非洲语的现场病例讲解,让国外同行们频频点头。我们看到经他诊治的各国患者寄来的几十封各种文字语言书写的感谢信。
他在工作之余冒着酷暑深入学校、医院、社区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研究,得到了法、俄等国学者和当地同行的积极配合。他应用who推荐但尚未大面积使用的抗疟药物,在亚洲人种和非洲人种各型疟疾患者间进行治疗对照;他调查、测量了上万例次黑色人种的周围动脉压,完成了该区域人种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心脑血管不良后果发生率的研究。
XX年底他受中国驻外使馆的委托,代表所在国撰写了《与非洲国家合作抗疟议案》并提出“十点建议”,受到了各国政府卫生部门的赞誉,中马友协会长两次以法文书面形式表彰了他的突出成绩。黄主任还多次应邀在驻外使领馆和海外机构讲授热带病防治新方法;当我们读到《健康报》XX年4月28日一篇题为《援外人员的“保护神”——记中国援马里医疗队员***》的报道时,我们深深地感动于他在非洲为挽救多少病重的中国专家日以继夜、给多少困惑的援外同胞心灵启迪和支持,并为一些因为病重而留下遗书的中国人挽回生命
正当他在非洲大地上辛勤耕耘的时候,他敬爱的父亲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在他援非的第二年中秋不幸逝世,想起父亲的教诲“作为一个感染病医生,去非洲工作会有在国内一生都难以得到的收获”并宽慰他不必牵挂父母时,他泪如雨下,悲痛万分,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崇高的岗位上。国内举行父亲告别会那天,在西非草原上,医疗队全体队员和他一起面向遥远的东方悼念这位医学老前辈。外交使节和非洲同行们纷纷来慰问这位值得尊敬的中国专家。带着深深的遗憾和自责,他在心中默默念着:父亲,儿子远在天涯,重任在肩,不能回国为您送行了!XX年8月7日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援外医疗40周年纪念大会上,省卫生厅代表在发言中介绍了黄主任的事迹,并在会上深情的朗读了他在非洲为悼念亲爱的父亲谱写的词《卜算子·痛别》:心驰故乡月,泪洒异域天,今日慈父欲远行,当知秋夜寒。此去越千山,亲人最挂牵,待到风清月明时,勿忘探家园。今天,无论是我省新一届援外医疗队还是我市赴国外志愿团出征前,都会请黄主任作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报告,他总是义不容辞,他说:“人生有挑战才精彩”!
和谐奋进共谋发展
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压力面前,黄主任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营造科室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他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利用,他强调人文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并重,他致力于引导医患间的真诚信任和合作,他主张临床研究的客观真实更重于结果的成功与否。黄主任性格豁达情趣丰富,他写的长篇连载《神奇的黑土地》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他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医院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调节心情,陶冶情操。但他对医生护士们工作和观念中的问题决不姑息,他常说“科室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危机感和使命感一刻也不能淡忘”。他时而也会“发火”,但他的批评真诚而有说服力,让我们乐于接受。我们都记得“女人节”来临时,每一位女同胞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激动地收到主任赠送的红玫瑰;逢年过节时,表现好的同事包括进修医师或临时工也同样开心地收到科室的一份奖励。
回顾两年前,黄主任归国后放弃休假待遇致力于感染科筹建。按照主任“低调起步,高效发展”的建科思想,到今天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科除承担了繁重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外,主持并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三项;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十四篇;主编感染性疾病教材一部,出版免疫学和医学科普书籍各一部;获得杭州市科技成果奖、杭州市医学创新奖各一项;病房门诊的各项指标大幅度上升,构成更趋合理;在卫生部、省、市的数十次工作检查中获的好评……这些与我们主任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管理艺术分不开,同时这些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个团队。正如高炎院长所说:“感染科是个和谐的科室。只有和谐才能振奋人心,因为和谐才会发挥潜力,和谐真是种幸福”。
拼搏铸就成功,平凡孕育伟大。我们记得主任的嘱咐:不要浮躁的急功近利,只要执着的脚踏实地。我们深知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