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正文

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7:23阅读:
字号:|
张立忠同志从1971年走上教师岗位以来,他已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坚守了38年。这些年来,他先后当过教师,担任过中学校长、联合校长、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教科局副局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忘我工作。多次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先后被评为临汾地区“劳动模范”、“山西省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他精通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质朴、善良、诚实、无私,在吉县教育系统享有崇高的威望。XX年,由于年龄关系,他从副局长的职位退了下来,担任了吉县教科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关工委日’常工作。他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他多年倾心关注的课题,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他如鱼得水,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每天,他骑着自行车照常上班,办公桌上堆满了报刊、杂志、书籍、文件和各种材料。他白天研读有关未成年人教育的法规、政策、文件,琢磨外地青少年教育的先进经验,晚上伏案起草文件、修改材料、撰写稿件;和同志们一起研究工作,交流思想,探讨教育问题。关工委开展活动,他既是筹划者、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实施者。工作的转换非但没有给他带来“失落感”,而是激发了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激情与信心。
  雨露滋润禾苗壮
  “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和应付,否则就愧疚不安,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几年来,张立忠同志总是这样时时告诫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几年来,张立忠用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是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又一亮点。几年来,他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亲情淡薄、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等现象,组织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巡回宣讲、编印卞发学习资料、举办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开展有奖作文竞赛等各种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学习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学习现代优秀青年何信平、刘焕明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先后举行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32场次,受教育6万人次,编印下发《何信平:用膝盖走进大学》、《学习刘焕明先进事迹获奖作文选编》等材料3000余册。
  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吸取营养,是张立忠同志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又一做法。XX年在开展“红军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他要求学生“学唱一首抗战歌曲、讲一个抗战故事、读一本抗战书籍、看一部抗战影视片、写一篇纪念文章”,全县教育系统掀起了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热。在XX年暑假开展的“宣传一项政策(两免一补)、阅读一本好书、学会一项劳动技能、写一篇感恩文章、确保一个安全”五个一活动中,他要求学生在假期里选择1至2本科学性和思想性强、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且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好笔记,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在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他指导各学校把“古诗文诵读”、“名言警句积累”、“中外名著选读”融为一体,并通过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读书论坛、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小状元”、“书香班级”评选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90年初,是张立忠同志在吉县屯里联校任联合校长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里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使屯里镇小学义务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而他却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经山西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窦癌。局领导得知他的病情后,立即选派两名同志送他到太原治疗。半月以后,山西人民医院普外科两位医术水平最高的大夫,给他做了胃切除手术,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一月以后伤口拆线,局领导又派专车把他接回家。一年以后他身体康复,他想,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于是,他再次向局领导提出上班的要求。1991年9月,局委会决定调他回教育局督导室任副主任。
  从1991年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抵抗住了术后身体恢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种种考验,经历了教育局四任主要领导的更换,经历了自己由督导室副主任到副局长又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职位转变,经历了儿婚女嫁、父亲病故、住宅搬迁等重大事情的操办。然而,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却动摇不了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毅力和决心,坚忍不拔、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吉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征程上留下了他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张立忠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的许多同事,特别是年轻同志都被他的无私与敬业精神所感动、所折服,满怀激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