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正文

风电工程公司先进集体事迹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7:27阅读:
字号:|
,生产风电机组36台,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800万元;
,生产风电机组152台,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3800万元;
,生产风电机组313台,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利润8400万元。
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创业中促腾飞。这是一串跨越跳动的数字,制造这个奇迹的是网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电)的全体员工。网风电,成立于12月,由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风电研究所改制组建而成。一个在初期还侧重于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的科研院所,何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实现了风电设备的产业化、市场化,并以连年翻番的业绩领先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对此,除了得益于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利好政策外,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创业,勇于改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网公司正是依靠不断的创新才创造了连年翻番的经营佳绩,并荣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的思想贯穿到公司的整体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公司在风电产业化过程中高速发展,并跻身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被评为先进集体事迹光荣称号。
一、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满足了市场化的要求,为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的前身是一个科研院所,一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任务,先后完成了18kw、30kw、40kw、120kw、250kw等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这为网风电的厚积薄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网成立后,创新团队并不满足于250kw机组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750kw机组技术,并针对机组的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主要部件,提出国产化方案并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使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这次成功的引进使750kw机组成为网以后几年的主导产品,机组迅速实现大批量生产,产品供不应求,销售收入连年递增,750kw机组的产业化生产也成为我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启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机组下线并网,同年,世界上第一款竹桨叶风机--800kw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成功发电。该两款机组已进入批量化生产,首批将用于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单晶河200mw国家特许权风电项目。为在新一轮的风电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公司又启动了更大容量风电机组——2.5mw机组的研制。目前,公司又将眼光瞄向了海上风机的研发,并已开展实质性的洽谈与调研,预计近期将正式开展海上风机的研制工作。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不仅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利润达到1亿。
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网的技术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在750kw机组技术引进中,创新团队通过进一步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机组的全部技术,能灵活运用核心技术对机组开展改进和优化工作,并能满足不同风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机组运行需要;尽管自主研发的周期很长,但为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在1.5mw机组和2.5mw机组的研发过程中采用的是技术咨询的形式,所有技术、图纸均由研发人员自行完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控制技术、载荷计算、结构强度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公司始终站在中国风电技术领域的前沿阵地,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凭借良好的技术优势,公司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计划中的风力发电课题,迄今共承担各类攻关项目达17项,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完成风电机组塔架等国家标准的拟订工作。获得各类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处实审状态专利2项,今年新申请专利4项。
二、以机制创新推动企业的日常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环境
近年,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践看,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自身的素质和机制能否跟上形势的变化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一个研究院所改制组建的国有企业,网风电自成立之日起就意识到,企业必须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只有从机制上创新,从根本上转变,才能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经营机制创新。自成立至今,网风电成功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特别是6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成功引进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战略投资网风电,公司注册资本由250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经过改制,公司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企业光有注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公司的日常管理,诸如贷款担保、重大合同签订、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均能按程序要求由集体讨论通过,从制度上避免了个人说了算。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的独立运作与有效制衡。
人才机制创新。企业是一艘船,领导是掌舵人,员工则是划船人。作为一家知识型、科技型企业,网风电的经营班子深谙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公司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推行一套以正向激励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有效激励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司还积极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氛围。公司现已建成一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在人员构成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3%,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50.72%,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三、以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效益
管理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宝。近年来,网风电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发展。
公司大力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三个管理体系的宣贯,通过三合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科学管理工具,促进公司管理创新再上台阶。同时从基础管理、市场开发、项目管理、生产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行对标管理,客观公正与国内一流同业进行对标,寻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探索创新手段,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在日常管理中,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增效新路。公司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财务核算系统,实现了计划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通过测定基数、分解指标、加强预算外管理等手段,将可控成本细化到每一个岗位;通过在生产现场实行“5s”管理,抓好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损失,间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程序,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环节,形成堵漏、挖潜、节支环环紧扣、相互促进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
四、在创新创业中实现社会、公司与员工三赢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人的价值开发和经济技术的创新列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突出以人为本,把人才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追求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同时,始终将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举措,构筑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不断刷新销售业绩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循着良性发展的轨迹日益发展壮大。
几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公司的经营效益快速提升,也使员工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创业带来的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的节节攀高,员工的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同时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待遇。除了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外,公司还为每位员工缴纳意外伤害保险,为外地员工解决住宿问题,提供每年一次的身体检查,建立起职工帮扶基金等等。除了物质上的政策外,公司还积极采用多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推进民主管理,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尊重和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些做法,既调动了职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目前,员工队伍越来越稳定,忠诚度也越来越高,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作为省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风电产业在今后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兴企为民,回报社会。”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网公司在实现自身风电整机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情况下,又把带动省风电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列入了公司重点工作。根据部署,公司与省内众多企业开始合作提供零部件,如机舱罩、主轴、齿轮箱、轴承等,力求用整机的生产带动省风电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实质性的工作已经开展起来,预计实施后,可为省实现总产值过百亿元。
公司把目前网定位为二次创业阶段。如何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使自己从强走向更强,从优秀走向卓越,这是公司下一步面临的发展关键。位于河北张北年产6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一期已经竣工投产,坐落于钱江开发区年产1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基地即将动工建设,在张北的草原上,在洞头的海岛边,网人正以顽强的决心,拼搏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团结的作风,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