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导游词 -> 河南导游词 -> 正文

河南禹州逍遥观景区导游词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43:00阅读:
字号:|

逍遥观风景旅游区。位于禹州市浅井乡的崆峒山麓,是轩辕皇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发生地。逍遥观为一处道观建筑,是传说中古代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观”之称,该观在建国初期,仍保留有众多的古建筑,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逍遥观始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根据该观残存的明代碑刻记载,它至迟在明代后期就已经是一处规模宏大、声名远播的道教活动中心了,素有“上观到下观,七十二座殿”之称。

由于年代久远,逍遥观破坏严重,现存建筑很少,但此观依山就势雄伟宠大的气势尢存,黄帝文化的底韵和神奇尚在,娘娘宝剑、黑龙河、老龙洞,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这里妆扮得既神秘又灵秀,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流,风景秀丽,游人至此会油然产生一种“清心悦目飘飘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观的美妙组合使世人仰慕。目前这里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

[备用材料]

1:广成子是古代传说中的有道之士,很有见地,甚至于无所不能,《封神演义》中有他下山降妖除魔的描述。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父叫少典,为有熊国的国君;其母叫附宝,有一次其母到郊外游玩,忽遇大雨,一道电光缠其身很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次日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才生下黄帝,起名叫云。传说他落地能语,性情和善。长大后以姬水为姓,叫姬云。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他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并且制订了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鱼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的动物为新图腾,命名为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3:马沟村名缘于《庄子*徐无鬼》记载的黄帝拜访大隗的故事。相传黄帝听说大隗很有才干,就去拜访他,当时同行者还有方明,昌寓,张若,昆阍,滑稽等,连黄帝共七人,行到马沟地界,“七圣皆迷,无所问途”。正在焦急之时,见沟坡有一牧童子,年龄不过十几岁,是所谓“黄口小儿”。黄帝心存疑虑,又找不到别的人,只好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吧?”牧童说:“知道。”又问:“你知道有一位高人叫大隗的吧?”牧童说:“岂只是知道,连他的住处和常识都非常熟悉。”众人听了都很惊慌:“这么小的年纪,言谈话语却又如此历练老成,岂是一般牧童子么?”黄帝于是请教牧马童子说:“你如何有这么广博的见识呢?”牧童子说:“我从小游于六合之内,后来有长者教我游于六合之外,故此知事多矣!”黄帝见牧童决非凡夫俗子,所以就向他求教“治理天下的方略”。牧马童固辞不答。黄帝及随从的几位大臣再三恳求,牧马童子才要言不繁地指点道:“治理天下,跟我牧马一样,唯去其害马而已矣!”黄帝顿悟,称牧马童子为天师,再稽首拜时,牧马童子已不知去向。

从此,这条沟便叫“牧马沟”,俗称“马沟”。后人曾在沟崖的石壁上刻了“黄帝问道沟”五个大字,因此,这里便成了黄帝遗迹的一个重要景点。

黄帝暮年想要修道成仙,想起崆垌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觉得此山非常适合修炼,于是就带着妻子螺祖娘娘向崆垌山走去。因黄帝和螺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大家都不愿意他们去修炼,纷纷挽留,但黄帝夫妇心意已决,众人无奈只好含泪送行,君臣走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走到一村庄,黄帝不忍再让大家受累,就坚决同大家告别,于是辞别众臣,携妻向崆垌山步行而去,众臣见黄帝夫妇越走越远,只好在这里散架回朝。由于黄帝在此散架登程,后人便将此村叫做散架村,黄帝夫妇继续前进,觉得口渴,恰巧路遇一井,但水太深无法取水,黄帝就说:“要是井水能浅一点就好了。”话音刚落,就见井水上涌,马上就浅了,黄帝大惊,认为是上天让黄帝修炼才这样帮他的。于是后人称此地为浅井,一直流传至今。

相传黄帝在摄政之前,南方有蚩尤族,兄弟81人,皆铜头铁额,能造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不仁不慈,滥杀无辜,侵凌中原。最终黄帝降伏了蚩尤。

逍遥湖

大家眼前这一泓清水就是逍遥湖了。它是有逍遥河之水汇集而成,这条河虽不大却是一条神奇的河。因为古时候这里是原始森林,河水从丛林中穿插而过,流到这段地段稍微有些疏朗就聚集成湖,湖水清澈见底。有三个神奇的特点,第一是大约有几百米长的一段河水,晚上会泛出一种银绿色的光,距两岸百步之外都能看清河中的石头和岸边的苇草。夏日夜晚,许多青年男女都喜欢到这里洗澡、纳凉、唱歌、跳舞,为的是享受“夜光湖”那种不是灯光胜似灯光,不是月光胜似月光的神秘情调。据专家实地调查,认为这种河水发光的现象是因为河底生长有一种水藻,水藻有一处闪光物质,类似磷,在漆黑的夜晚能熠熠发出光来。可惜的是这种藻类植物现在数量极少,到晚上光也不是很亮。第二是湖中没有乌龟,据说是黄帝认为乌龟是不干净的动物,所以不许它在这儿,免得把水弄脏。第三最为神奇,此湖里的鱼是一种会唱歌的鱼,游人只要把竹竿一端插入湖中,另一端贴近耳朵,就会听到美妙的音乐,如果潜入水中就犹如置身于水下音乐厅在聆听一个管铉乐队的演奏。各位不妨试一试。不过,能不能听到还看鱼儿愿不愿唱了。

[备用资料]

此湖实为水库,是解放后为解决山区用水问题而修建的。古时并无此湖。

箭崖

请大家看对面大山近山顶处,有一巨石突兀而起,立于石崖峭壁之上,高有数丈,它就是望箭石,下边的石箭就叫箭崖。箭崖来历久远,说是黄帝暮年,心想修道成仙,就来到逍遥谷,见了广成子,问广成子在哪儿修炼比较合适。广成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应当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作为。”于是,黄帝便登上山崖,往空中射出一箭,毫无目标,顺其自然,箭落在那里,就在那里修炼。箭射出后,黄帝便登高到高耸的巨石方向上去看,看箭到底落在什么地方。一看,那箭正向西飞的过程中忽然折转方向,掉头向北,落到上观西边的悬崖峭壁上。黄帝心想,这是天意,就顺其自然吧,便在悬崖上凿了一个石洞,住在里边修炼起来。这条洞就是现在的“得道庵”,射箭的地方叫“箭崖”,看箭的巨石便叫“望箭石”。这个故事虽然有一些神奇,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有时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方为上策。

逍遥泉

各位朋友,这就是逍遥泉。当年黄帝及后来所有在此修炼得道的人都是饮用此水,由此可以看出此泉不同凡响。此水清冽甘甜,据化验里面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矿泉饮料。常饮此水可滋阴壮阳,延年益寿,附近村子里无绝子孙者而且多长寿者,与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村民称水为神水。更为神奇的是这里面的泉水终年不涸不溢,旱天不干,涝天不升,水面始终同泉口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来!尝一口仙水吧,解解渴,攒攒劲。

逍遥河

大家看逍遥泉南有一峡谷,谷两岸绿树茂密,怪石参差,忽有泉水从隙中流出,聚而成潭,其源乃池塘之水由地下潜流而出也。潭水由石隙间溢而成数股细流,自乱石中挤出,似水蛇蜿蜒游动,形成小溪,前流百余米,河水突然断折,溪水尺怕不及使性,已坠入另一水潭。然后又在乱石堆中东钻西突,几经挣扎,再汇成溪,涓涓前行,汩汩细吟,呈怡然自得状。猝不及防间,兀自又有巨石拦道,小溪机警回避,躲闪着从旁边绕过,不料又误入石窟。幽暗中几经磨难,总算从一豁口逃出,却随即掉进另一石潭。再从石潭涌出时,已经变得比较雄健,比较自信,在石堆间钻出钻入,颇显几分自如。及至跃入黑龙潭,再从大石棚下轰然而出,回首细数,短短五里路,却经历一十三次跌岩,十三个石潭,虽说不易,倒也别显情趣。无怪乎人们喜欢“五里十三潭”,也无怪乎游人乐于探寻逍遥源,因为它带给游人了许多人世的感悟和思考。

白爷洞

对面就崖而建的石洞为白爷洞。据说土地在此修炼成仙后,广招徒弟,声名远播,法术很灵,为世人所敬重。相传,土地爷的两个徒弟去赶考,路遇疾病,无法及时赶到京城。无奈之中就求救于师傅。白爷说:“去吧,没关系。“二人忐忑不安地又上路了。刚到京城就听说考场失火了考试推迟举行。二人顺利的参加了考试,并且考取了功名。

剑桥

这座古砖桥就是剑桥,它是逍遥观上观与下观的分界线。桥的北边叫上观,桥的南边叫下观。逍遥河在上古时候本没有桥,河谷两岸都是参天古木,互助交叉,枝干重叠,搭架一起,平铺成了一种天然的“树桥”,道士们就从树桥上走过,从东岸走到西岸,从西岸走到东岸;从下观走到上观,从上观走到下观,倒也十分方便。一天夜里,天降暴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天崩地裂,逍遥河陡然裂开,变得又深又宽。河东落下一股瀑布,一连三跌,跌进黑龙潭,然后又涌入逍遥河向下流去。河西岸的峭壁上,也落下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悬挂200多米,一头栽进逍遥河里,两瀑相汇,鼓鼓荡荡,向下奔去。上观下观也被隔断了,两岸 道士没法来往了。

于是,道士们便在逍遥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没成想,这拱桥的桥基下边是一块“翻身石”,群众都说是“活石头”,三年两头翻身,有时向左滚,有时向右滚,总时把石桥滚塌。一天,黄帝从这里经过,正碰了那“翻身石”正在躬腰,便在自已腰里抽出剑,猛力向“翻身石”刺去,只听“哧”的一声,那“翻身石”便被钉死在那里,永世不得翻身了,道士们怕那“翻身石”以后某一天又会反省过来,重又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就祈求黄帝把宝剑留下来,永不拔出。同时,又派黑、白、青、黄四条石龙护住拱桥的四个桥脚,使石桥永远安如磐石,牢固如铸。

此后,人们便把这座桥称作“剑桥”,也有人叫它“宝剑桥”。文革前,村民还能见到宝剑,可后来不知是谁把宝剑给偷走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个剑鞘了。

备用资料:

1:此桥建于唐朝。

2:剑鞘位置在桥的下面,可带游客从逍遥河上看后,沿河而上。

黑龙潭

黑龙潭是逍遥观中最大的石潭,潭大数十丈,三面石崖,有二跌瀑布从老龙拐奔涌而出,直泻潭中。潭后有石棚,宽大如房,棚内为石洞,直通后山老龙洞。据说曾有牧羊人在老龙洞避雨,丢失一只羔羊,第二天却从黑龙潭大石棚下钻出来。潭前有巨石数块,将潭水分割成许多细流从石堆中挤出来,如蛇行般沿卵石隙曲折爬行,艰难前流数十米,方汇集成溪,又前行成河,越剑桥奔腾而下。

潭中产黑鱼,刺少、肉肥、味鲜,为逍遥观特产之一。另有潭鱼,俗称老鳖或元鱼,个大如瓷盘,重约五斤左右,清蒸后汤白肉嫩,为上佳补品。鳖甲焙粉,配以草药,可使花甲男女重返第二春,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皮肤光滑,平复皱纹,因此,常有善钓者围潭垂钓。

得道庵

大家看悬崖峭壁上有一石龛,里面是一天然洞穴,外面用琉璃瓦镶了门楣。门楣上方有碉石横出如檐,下方则立壁陡崖,两旁山石也如刀削一般,门外并无方坟空地,四周又无石径可上,唯见洞悬于半空。因此,山民呼之“悬空洞”。这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俗称“得道庵”。

黄帝在此得了什么“道”呢?文献记载,黄帝治理天下十九年,令行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这时候他听到了广成子在崆洞山石室中修炼成仙的故事,就往崆峒山来拜访他。黄帝说:“我想摄取天地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天下百姓;我还想掌握阴阳变化,来驱使万物,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是什么?广成子说:“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握的东西,却是事物的残渣。自从你统一天下、做了中央大帝之后,便沾沾自喜,不问政事,娱乐耳目,满足口腹,变得庸俗浅陋起来,我怎么好跟你谈‘至道’呢?”黄帝听后,只好退回,另筑别室,铺了白草,独卧其中,静心反省,追思过错。舍弃了华丽的宫殿,撤去了贴身的侍从,毁掉了迷乱的乐器,撤消了美味的佳肴,以一颗百姓的心反省自己的过失的确太大了:“云气还没凝聚就下雨,候鸟不到季节就迁飞,草木不待发黄就调落,这些都是咎由自取的报应啊!”从此洗心革面,清心寡欲,顺乎自然,胸无杂滤。三个月后,他又去见广成子。广成子听了黄帝的自省后,高兴地跃起身子说:“好!如今我可以告诉你‘至道’了。‘至道’的精粹,深远有味;‘至道’的极致,静默宛潜。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后所求,持守你内在的虚静,摒弃外界的纷扰,你便可以进入光明的境界,到达‘至阳’‘至明’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万物就会昌盛。”黄帝深悟地说:“那就是天人合一了。”文成子说:“对!但我要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人们却以为存在着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人们却认为可以究极。这种想法也是违背‘至道’的呀!”于是,黄帝便放弃天子之尊,舍弃人君之贵,隐居崆峒山中,不知欢乐,不知愤怒,不知生存,也不知死亡,一心修炼,终获‘至道’,升天而去。

三皇殿

逍遥观的三皇殿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天皇、地皇、人皇”殿,而是三个皇帝敕修的“皇家宫殿”。这就是“玄宗殿”、“仁示殿”、“乾隆殿”,也叫“三銮殿”。

玄宗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建在逍遥观的最后边。从黄帝得道庵沿峭壁往上爬,走到玉女池,再上观北顶,在广成子城里边,有一座大殿,台基高两米“五色石”。大的如石头,小的如橡子、如樱桃、如猫眼。光滑明洁。放入水中,五彩缤纷,似珍珠,像玛瑙,赛美玉。更有彩色之中间带各种花纹者,像树木,像山水,像人物,像花卉,奇珍异常,名日“画石”,汪价在《中州杂俎》中说,他曾在阳翟马氏家中见一五彩石,大如橡子,外观纯白色,置水碗中则有图画映现,有一绿衣少将,骑赤兔马,作回首张弓样。人之眉目,马之鬃毛,清晰可见,实足珍奇。

时至今日,前往游玩者多拣拾而为纪念,也有画石家专门挑选罕见者作为收藏。

摘星楼

请大家往东看,一孤峰插天,东西皆谷,下有谷水,向南汇入麻地川。从西谷攀援而上,逾十八盘,达于巅峰,则见阴侧壁立千仞,阳侧群山百态山顶有自然生成之石椅、石斗、石箕等,民众称为金椅、金斗、金簸箕。这些都与黄帝有关,是黄帝撒下的遗迹。关于此峰群众中流传了一则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摘星楼山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十五岁的儿子王林,老两口子得了瘟疫,借了财主李三的钱,病还没好,李三就逼王林去他家扛长工抵债,王林上山给财主砍柴,遇上下雨就躲到山顶,朝天举篮,按仙翁交待,拜了八拜,然后将一颗流星摘到篮里。王林把星星往双亲上一照,二老立刻康复了。王林手捧星星,挨家治病,全村病人,一夜痊愈。五更时分,王林按仙翁嘱咐,捧篮上山朝北八拜,举起篮子,只见一道白光,神星又飞上天去。财主李三听说王林得了神星,便要去给他医治。怎奈星已归天,财主无计可施,当晚咽气死去。村民为了感谢王林,便在山顶修了一座小庙,命名为“摘星楼”。

牡丹岩

牡丹岩在浅井乡白石岩自然村,南距禹县市区28公里。因该村北靠“摘星楼”,摘星楼山体结构有一种奇异的白色花冈岩,其中夹有许多海底的泥沙和鱼虾化石,群众便称该村为“白石岩”。白石岩紧靠在摘星楼北坡,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山沟,林木茂密,花草葱茏。十几户人家镶嵌在一个美丽的山坳之中,很有几分“深山藏古寺”的感觉。白石岩村子不大,然而吸引人千里百里来参观的“新奇之物”却不少。首先是一个“水帘洞”,紧挨在村子西北角,沿山沟、顺小溪往里走,不过几十米之遥,忽见一天然洞穴,有数丈阔大,崖顶前伸如棚,岌岌欲坠。岩缝交织如网,构成叶脉状图案,令人奇谲难名。加之岩缝间长满小草,开满粉紫色和淡黄色碎花,把崖 洞妆扮的花蔟锦绣,使人晃然如走进童话世界一般。洞顶岩棚上有细泉如麻,丝丝缕缕从空中飘落下来,似断似连,如珠如烟,轻轻柔柔。确如一幕水帘,温柔而亲适;绝不像一道瀑布滚跌而下,那么粗野,那么狂暴,那么大煞情趣。

在岩石错落间,又有三泉,叫“牡丹泉”水柔软细腻,据说女孩子用此水洗脸洗手可使皮肤光滑白嫩。牡丹仙子生来皮肤干涩粗糙,就是因为常用牡丹泉水洗澡,后来就变得“肌肤晶莹”、“软玉温香”。“王母泉”是王母娘娘专为男女不孕之人从“灵泉”引来的“孕水”,喝了可以生贵子。“明目泉”人人都喜欢,泉水清得发蓝发绿,清爽宜人,用之拭目洗眼,可治眼疾,不长翳子不长雀斑,少不近视老不花,女人不烂眼圈,男人不得白内障,所以到明目泉洗眼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名日旅游,实际是为治病而来。

白石岩最新奇的当然是那株“千年白牡丹”,它倒挂在山岩上,根扎在石缝中,一丝土不见,居然活了一千多年,而且长得很旺盛。每年4月10日开花,花朵都是单数。稀罕的是,凭所开花朵的多少,可以预测当年的收成好坏。更稀罕的是,白牡丹有自我保护能力。有一年白石岩春会,一男子当着许多人的面伸手去折一枝牡丹花,手刚挨到花枝,顿觉手臂麻木,便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另一男子不信,也伸手回来。另一男子不信邪,硬是折下一枝,手臂红肿了三个月,几次来烧香赎罪,红肿方消。后来人们便在牡丹树旁建了一座小庙,内祀牡丹仙子。凡是被牡丹仙子看顾的女子,都有能终身保持贞洁,不被坏人欺负。

白牡丹西边10米,长了一棵“仙人树”,看外表与满山坡的老姜树没什么两样,但有两点非常特殊:一是别的姜树冬天都落叶,这棵姜树冬天不落叶,四季长青。二是这棵树叶颜色深绿,摘一片贴在眼角可去鱼尾纹,贴在眼下可除眼袋,让人永远保持年轻人状态。

这么好的地方相信大家不会失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