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正文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9:01阅读:
字号:|
一、指导思想。 
  2004年秋季学期各项工作以十六大精神的指南。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的效益和质量这一主题,强抓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一项新的突破,确立两个新的思路”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二、主要的目标和任务。 
  (一)实现一项新的突破。 
  按上级部门要求,为培养女干部,本期决定增加女班主任的数量。 
  (二)确立两个新的方向。 
  1、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有新的进展力争各年级成绩跃上新台阶。 
  2、学生就餐和用水问题要有新的管理。 
  (三)确保六个新的思路。 
  1、德育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 德育管理办法,使学校德育整体化工作有明显成效,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2、教育教学要有创新的思路。 
  (1)初一任课教师必需进行培训上岗,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各处室配置电脑,学校电脑力争进入宽带网。 
  (3)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3、学校基建有新的思路。 
  抓好挖井工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筹建学校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 
  4、勤工俭学要有新的思路。 
  做好果园护理工作,力争明年大丰收。 
  5、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的思路。 
  做好填塘工程,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争取校园美化达标。 
  6、校本活动及校本培训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三、主要的工作措施。 
  在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以德育为首,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责任到位。 
  3、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 
  4、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创设德育教育场所。 
  5、强化值日工作,提高值日质量。 
  6、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健全学习制度,规定星期四下午第七节业务学习时间,星期五第七节后为政治学习时间。 
  7、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8、聘请法制副校长,扎实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9、抓教师形象,组织好“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评选活动。 
  10、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1)抓 好主题班会和团支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2)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流动红旗评比。 
(3)开展“三+一”主题活动。 
  11、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1)开好教代会、团代会、家长会。 
  (2)广泛开展学校文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组织学校文艺队,参加钦南区文艺汇演。 
  (4)做好各节日的庆祝活动。 
  (5)继续做好警民共建活动。 
  (6)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 
  (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1、继续坚持实行学校领导兼课和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领导听课一定要达到上级指标。 
    2、加强学校教研队伍建设。 
  (1)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推进校本研究骨干队伍建设。 
  (2)举行初一新教材培训。 
  (3)建立和完善校本研究课题档案。 
  3、组织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4、加强学籍管理。 
  5、采取有效措施,要夺取巩固率和反辍学率的胜利。 
  6、继续实行领导包班蹲点制度。 
  7、做好培优工作,以优带差。 
  8、开够开足所有课程,坚持工作量,工作成效与报酬挂钩的原则。 
  9、鼓励教师多写教育论文,开拓创新精神。 
  10、继续做好教职工的考勤制度。 
  (三)后勤工作。 
  1、根据收费标准,亮证收费。 
  2、管理好学生食堂工作。 
  (1)加强食堂人员的思想教育。 
  (2)做好“三防,三无”的卫生工作。 
  3、搞好学校小卖部的管理工作。 
  4、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绿化、美化校园。 
  (2)综合楼的申报工作。 
  5、加强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工作。 
  (四)安全工作。 
  1、进一步完善安全 工作制度,明确岗位安全工作责任。 
  2、完善安全防范的设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对学校设施和设备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每期组织2--3次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成教工作。 
  1、巩固、 发展“两基”成果。 
  2、办好成人技术培训班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