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计划 -> 幼儿园工作计划 -> 正文

幼儿园上学年园务计划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9:20阅读:
字号:|
    指导思想: 

    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一切的孩子”为办园目标,以幼教两个法规为指针,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幼教改革,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工作目标: 

    1、以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为总目标,根据实际,分步实施,本学期以抓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贯彻《纲要》,更新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改革,注重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3、抓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安全工作管理,杜绝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4、加强特色建设以国家级课题《科学认读》为抓手,凸显我国以“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特色教育。
 
    具体措施: 

    一、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论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实现的,因此,对高质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优化师资队伍,开展“园本培训”,立足“岗位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开展多元化园本培训 

    (1) 全员培训 

    参与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要继续进行学历提高,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大专学习,每学期课程考试必须合格二门,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要继续参加本科学习。二要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短期培训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讲习班、培训班等,开阔教师的视野,了解幼教发展的新理论、新观念,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2) 教学互助,参与研讨 

    建立教研活动轮值制。轮流主持,充分创造机会让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形成教学互助,让教师既当学员,又当教员。 

    研讨,是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重要形式,它能为每一个人提供较充分的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让思想和观念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本学期我们将采取的研讨方式有: 

    A:分课题组研讨。即根据我园已开展的“科学认读”、“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等课题进行分组研讨,各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课题,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B:分年级组研讨。即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本年级的共同问题,如教育目标的制订、主题活动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利用等展开讨论。 

    C: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的研讨。即教研组选择本阶段的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培训研究“起点”和“切入点”。 

    2、专家指导下的教育科学研究 

    我们将邀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运用“微格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微格教学的核心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即利用录像摄取受训者的教学实况,随后放像,使受训者直接地、具体地观察,并从各种不同的视觉进行分析评价,以达到最后的培训效果。 

    A:各教研组根据专题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由教师自行选择,自行设计活动计划。
 
    B:活动记录。让教师轮流执教,活动过程全程录像记录。
 
    C:反馈评价。放录像;由教研组长组织执教教师与年级其他教师一起观看后进行分析评价,评价时,先让执教者自评,然后再根据从反馈评价获取的信息,修改教案。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教学、拍摄及评价。
 
    4、进一步兴起岗位练兵活动。 

    (1) 继续开展各类竞赛,分层进行评优课活动,举行第四届“春竹杯”和“春芽杯”活动,举行教师艺术作品创意展示活动。
 
    (2) 养成每日反思教育活动,并及时书写反思笔记的良好习惯,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对假设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5、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上好示范课、研讨课。 

    6、继续开展师徒结对和互结对子活动,师徒及对子间相互听课每月不少于2节,并上交听课记录。
 
    二、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鲜明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的 幼儿园的“教”与“学”,要求我们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在教什么”的时候,必须把握两点: 

    1、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即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纲要》)。 

    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即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教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 

    继续创建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样化的育人环境,充分挖掘和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一切教育资源,对幼儿实施全面的启蒙的教育。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与家庭、社区合作。 

    1、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 

    2、请家长来园执教(介绍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 

    3、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4、进行家长学校授课活动。 

    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好幼儿,服务好家长。要加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管理,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确保幼儿生命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三、贯彻落实《纲要》,深化教育改革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该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努力实践整体教育理念,努力整合多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或方法,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影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
   
    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2、注意教育内容之间的整合,通过内容的整合,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 

    3、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合,继续实施方案教学,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生成的氛围。要求教师有一种生成意识,生成能力,对幼儿的新的需要、新的兴趣、新的发现有接纳之态度,只有这样,活动的生成才能实现。计划的活动和非计划的活动才能整合,幼儿现有的经验才能与新的经验实现整合。
 
    四、加强课题研究,凸显我园的特色教育 

    以国家级子课题《发挥幼儿主体意识,开发幼儿认字潜能》为抓手,凸显我园已逐步形成的以“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特色教育。 

    1、创设营造具有特色教育的环境。 

    2、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课题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绩效。 

    3、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把特色教育渗透到各教育领域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4、注意总结积累,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家长的支持,让社会认可,不断提高幼儿园的社会声誉。 

    五、贯彻落实《纲要》,改革幼儿园管理 

    《纲要》涉及到幼儿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涉及到 幼儿教育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幼儿园的管理改革关键首先是幼儿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继续实施幼儿园内部管理改革。 

    1、进一步规范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体制,优化幼儿园常规管理,坚持实施层层管理的组织网络,进一步落实岗位职责,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提高管理绩效。与各部门员工协调互动,合理有序地提供服务。 

    2、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1) 教师是园所发展的主体力量,我们要为教师提供充分施展创造才能潜力的空间和条件,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2) 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向互动管理。在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为教师创造自主、开放、和谐、互动的更大空间,激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教师大胆创新。 

     (3) 崇尚园所文化,打造团队精神。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极赋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也是有限的,需要群体的力量加以整合,使之产生多重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倡导打造团队精神,提倡团队力量,切实注重在园所中建设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凝聚力的学习型团队,增进相互沟通与了解,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团结互助,不分彼此,创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本学期重点工作: 

    1、举行活动室环境创设评比。(九月) 

    2、参加市级评优课活动。(十一月) 

    3、举行 幼儿自主性绘画比赛。(十一月) 

    4、进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十二月) 

    5、进行教师艺术作品创意展示。(十二月) 

    6、举行元旦庆祝系列活动。(十二底一月初) 

    7、各年级举行冬季体育单项赛。(一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