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正文

暨阳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40:23阅读:
字号:|

 
暨阳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以体验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进一步深化实施雏鹰行动,积极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加快德育工作的创新的步伐,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二、 工作目标 
1、重视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确保校内无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发生。争创苏州市依法治先进学校。
2、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转变育人理念,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以师德规范为核心,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苏州市德育师示范学校的模范带头作用。 
3、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进一步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认真实施分年级德育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的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4、积极培植德育典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德育经验特色,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班队和先进班主任。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加大力度,坚持不懈,着力抓好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建立班主任上岗申报和审批制,选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进取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各班设配班老师,明确班主任和配班老师的职责和任务。制订好班主任教师的培训计划,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各班要建立中队主页,鼓励学生建立个人主页,让全体师生在网站上实行对话交流活动,在互动、互促、共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2、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尤其要突出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考核和奖励,调动全体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讲究工作的艺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期末要举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交流会。考核评比德育工作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3、加强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为班主任订阅有关优秀理论书刊,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晨、周会课,班子成员经常听晨会随堂课并作好记录,每月进行班主任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探讨德育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二)、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大力加强德育实践环节,把激发和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1、继续开展“雏鹰行动”,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各中队要组织队员学习雏鹰行动实施细则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定章,要指导各中队学章、评章、考章,并与少先队活动,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同时要组织好雏鹰假日小队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队员在实践体验中锻炼成长。 
2、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在校内开展“大手牵小手”联谊中队互助互学活动,. 抓好新生队前教育工作,在建队55周年前夕,批准一批预备队员。
3、本学期要开展体育节、读书节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和模拟体验,着力使政治思想、基础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4、大力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开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家讲座等活动,促使学生增强安全法律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暨阳实验小学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管理规则》要求,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在“博客”网站设立“校长热线”,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进行教育咨询,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化,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优化校外活动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发挥以热心于教育的家长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力求每班至少一个校外辅导员,一个校内雏鹰行动实践(学雷锋)基地,每月至少开展2次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外部育人氛围。
6、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暨阳实验小学师生承诺誓词”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公德教育、五爱教育、社会生活和常识教育的深入开展。本学期,各中队组织学生学习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在学期结束前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
7、按照《张家港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学校《馨园》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特殊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爱,积累个案,加以剖析,并结合课题研究的开展,创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取得新实效。  
(三)、严格常规,狠抓落实,创新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 
 1、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情况检查的频度和效度。学校要对班主任老师下班、师生谈心、家访、指导开展班级工作、班队课的内容和质量、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要形成制度化的检查和评比,经常了解和督促各条线各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的进展和实效。尤其对贯彻《新守则》《新规范》的情况进行日查、周报、月结,整体提高规程教育的实效。 
2、严格执行德育工作月报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德育工作研讨制度,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每月批改和反馈,加强德育过程性资料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思品课的教改力度,继续抓好学科渗透德育的研究,组织开展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4、进一步探索对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进行考查、考核、评定的方法,在修订班级常规工作检查、考核、评比办法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月考核,使评价工作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工作 
1、继续抓好校园常规管理和学生管理,促校园洁美有序,促文明规范,促养成自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本学期要重点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建“张家港市绿色学校”。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德育文件和法规,进行学习体会交流和测试。努力抓好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抓好三结合教育,创新教育交流的形式,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作用。 
4、着力探索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大力建设专兼职队伍,加强培训,落实内容。注意典型案例剖析和创设情境教育,注重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要逐步深入,取得实效。 
5、鼓励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成为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强调德育研究要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经常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召开有关的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以及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等等,完成一份结合本校实际的调查研究报告。 
6、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个案评比、德育论坛等活动,加强学校德育课题研究,使德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积极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附: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
1、暑期生活总结汇报
2、师生承诺宣誓仪式暨开学典礼 
3、成立新一批学校鼓号队并开始训练 
4、建立“友谊班”并开展活动。 
5、强化学习“新守则、新规范”,开展“争当行为规范示范中队、队员”活动
6、选举新一届大队委员会成员  
7、庆祝第20个教师节 
8、召开“歌颂祖国”主题大队会 
9、着手准备“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创建资料
10、开展“推普周”活动、“反邪教警示周”活动、“爱牙周”活动
11、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12、举办一年级家长学校
13、各班建立中队网页、学生个人主页
十月份 :
1、聘请校外辅导员并开展德育基地活动 
2、开展建队55周年系列活动 
3、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交通安全、法制知识讲座、参观图片展览 、“法在我心中”主题队会、法律知识竞赛)4、举办体育节 
5、参加市班队评优课比赛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 
2、参加市第五届青少年读书节活动 
十二月份 :
1、进行环保宣传教育考察活动 ,创建市“绿色学校”。
2、辅导区“温情YOU AND MI”活动 
3、《新守则》《新规范》学习体会、论文评比
一月份 :
1、德育工作总结,举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法制安全教育总结
3、“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
4、评选文明学生、三好学生 
5、评比校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队
6、部署寒假生活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