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计划 -> 党委党支部工作计划 -> 正文

2011年市委党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40:36阅读:
字号:|

2011年市委办公室工作要点
   
  中共××××市委办公室2011年工作要点2011年,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迎“七艺”盛会、展古城新貌的重要一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工作层次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办公室工作,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市委办公室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精神,按照搞好“三个服务”,发挥“四个作用”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埋头苦干、踏实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把办公室工作推上新的台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实做深做好“一二三四五”的文章,为更好地履行办公室的各项职责,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紧扣一个主题紧扣“创一流、出精品、树形象”这一主题,全面推进办公室各项工作。一要增强活力创一流。激发全办同志争先创优的热情,以更佳的状态、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力度,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二要规范运作出精品。以出精品为载体,将打造精品的过程作为提升工作层次、优化服务的过程,不断探索规律、规范程序,努力把每项工作、每个步骤做到位、做圆满。三要文明高效树形象。
  通过开展扎实的机关效能建设,以及二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达到效率更高、服务更优、运转更畅、队伍更强、评价更好,树立党委办公室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两个提高提高是办公室工作永恒的主题。一要努力提高工作层次。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现状,查找存在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承诺服务制、考核奖惩制和日常工作流程,以促进工作规范,保证工作效能,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把能力建设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精心创设和运用载体,通过集中学习、专题教育、选派培训、业务研讨、技能考核、轮岗交流、下派挂职、参与中心等多种形式,提高办公室干部的文字驾驭、事务办理、调查研究、口头表达、组织协调和议事参谋等能力。三是围绕三个重点按照市委的要求,力求谋势有新作为,工作有新突破,抓实有新成效。一要善于谋势。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准确把握市委工作的关注点、着力点和新亮点,主动当好参谋;领会市委领导和秘书长对工作的新要求,认清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找准工作定位,突出能力、作风和制度三大建设,努力跟上领导的快节奏,适应领导的高要求。二要勇于突破。
  加强对办公室工作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善于发现和把握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修正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善于自我否定,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跳出老经验老方法的框框,在否定中不断提升工作档次,求得新的突破。三要精于抓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事、重实干、求实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工作到边到底到位,不留死角和空档;统筹统筹再统筹,工作通盘考虑、系统筹划、前后衔接、左右照应,力求运转更加顺畅;抓紧抓紧再抓紧,视时间为生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打造四个平台1、打造解放思想的平台。努力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跃和兴奋,力求用战略的视角和思维观察问题,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多出点子、常谋新事,尽力做到思领导之所思,想领导之未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打造优质服务的平台。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岗位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为领导、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努力在横向办公室中发挥示范作用,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办公室发挥指导作用。3、打造综合信息的平台。构建全市党委信息资料库。从党委的角度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强化信息的专题综合反馈、横向协作开发、对口集中专报和阶段定向分析,增强信息服务的综合性;注重信息网络建设,实行相关处室承担相应信息采编任务制度,形成“全办全员办信息”的工作机制。4、打造干部成长的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育人用人机制。严把干部进口、出口和管理关,加大培养力度,大胆给干部压担子、派任务,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引导干部重视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分级谈心交心、定期分析干部思想等制度,组织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开展争创“三型”文明机关和“五好”先进党组织活动,使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境界得到升华。
  五是抓好五项工作1、以强化参谋为重点,切实提高为决策服务的水平。想全局,谋大事,努力为市委决策实施全过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要多议事。以一个时期市委工作重点为主题,通过办公会、中心组学习会、处室长会等,探讨和研究事关我市全局长远的大事要事、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市委决策提供建议意见。二要深调研。全力协助市委领导搞好重点课题调研,继续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认真组织开展民情调研,把调研工作列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办干部人人参与调查研究,个个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中长见识、增才干,学会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三要精拟稿。正确把握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决策意图,注重了解社情民意和基层情况,在吃透“两头”、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增强文稿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四要预安排。坚持重要事务预案在先,做到统筹兼顾、超前思考,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对全年市委召开或举行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等进行预安排。


  2、以深化督查为重点,大力促进党委部署的贯彻落实。一要在推进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上下功夫。组织开展省、市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年度重点工作分解立项和督查通报、市委决策落实情况督查专报,市委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专项查办等工作。二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走进群众,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走进问题,围绕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开展督查调研;走进矛盾,围绕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分析性督查。三要在创新督查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借领导之威、部门之力、舆论之势,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督查效能。四要在加强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制订督查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网络,推进督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督查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3、以优化信息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围绕“信息出份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信息服务领导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在编报好常规信息的同时,突出服务市委决策,加大专题综合、调研分析和重点反馈力度,加快综合信息资料库建设,力求开发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信息,在重大经验信息、重要调研信息和外地专题信息编报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增强时效意识,做到灵敏捕捉、快捷加工、及时报送,重大紧急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确保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处置情况;进一步增强机能意识,建立重要信息协作开发机制、重大要情快速反应机制、假日情况专网报送机制、长三角部分城市信息交
流协作机制,为信息服务职能的实施提供保障。
  4、以提高效率为重点,确保办公室日常工作顺畅运转。继续按照“严、细、实、合”的要求,扎实做好办公室各项日常工作。一抓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省委办公厅的联系,主动寻求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市各套班子办公室、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的沟通衔接,为工作开展和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各县[市、区]委办公室的联系以及内部各处[室、局]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能;主动抓好市委有关重点工作的牵头抓总和重要会议的综合协调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的市委常委重要工作和每周一次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日常工作安排制度、每月一次的四套班子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和每季一次的县[市、区]委办公室主任例会制度;积极支持档案局、党史研究室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加强沟通、指导和必要的管理。二抓把关,减少文山会海。从制度建设入手,搞好总体协调把关,精简文件、会议;合理安排领导活动,减少领导不必要的应酬;继续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严格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机制。三抓规范,强化运作机制。
  建立超前筹划机制,体现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做到思考在先、谋划在先、服务在先、安排在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体现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对交办的任务做到“随到随办、办则办结”,确保反应敏捷、政令畅通;建立精细运作机制,体现工作的严谨性、周密性,严格按规程办事,力求“办文零差错、办会零疏漏、办事零失误”。四抓手段,推进办公自动化。在更新和提升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局域网功能的同时,加快电子公文建设,在公文网上传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文网上流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日常文电、会务、事务、后勤、接待工作力求科学规范、便捷高效,坚决防止和杜绝“低级错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密码工作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抓好密码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检查,加快机要网络建设,不断开拓密码保障工作新领域,确保密码主渠道安全畅通;加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和保密监督管理力度,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保密检查和防范能力,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按照创特色、出精品、树品牌、扩影响的要求,继续做好《××××通讯》编辑工作,增强刊物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5、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办公室干部素质。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总抓手,以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