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改进计划书
本学期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概念。
2、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之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社会、国家的认同与责任。
4、培养学生更开阔的历史观与世界观。
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第1周 第九章 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红色政权的创立
第一节: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开辟
第11周
五一放假
第2周 第三节: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
第十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
第12周 第三节: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3周 第二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第13周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4周 第四节:正面战场初期的抗战
第五节: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14周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章 “文革”动乱的十年
第一节:“文革”的发动和全国动乱
第5周 第六节: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第七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5周 第二节:“文革”的结束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新时期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6周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第二节: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队
第16周 第二节:新时期的辉煌成就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第7周 第三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第四节:伟大的战略决战
第17周 乡土史
第8周 第五节: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的文化
第18周 乡土史,活动课
第9周 期中复习 第19周 期终考试
第10周 期中考试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不同的要点,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再次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增加练习及测验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本学期钱慧青出题对初二年级进行了历史期终考试,具体考试统计如下:
班级 人数 及格人数 优良率 及格率 低分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底分
一班 35 35 18 35 0 84.39 97.5 60.5
二班 35 30 15 30 2 76.63 96 26.5
三班 33 31 24 31 0 86.33 99 46.5
全年级 103 31 57 96 2 82.37 99 26.5
从试卷来看,初二(3)班学生比其他两个班学生成绩好,在优良率、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等方面是全年级第一名。
但是初二(3)班的缪文婷、杨军属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且也有心理障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提出不同的要点,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系统对学生进行复习,进行复习指导,增加练习及测验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3、有必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要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新教材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6、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乡土历史课程。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
9、注重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组织教学及学生有效学习:
1、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初中历史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运用相关的教育素材,要注意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历史课教学还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历史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3、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从而达到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要求。
4、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5、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掌握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多元化教学方法,依各章节内容及性质不同而有变通:
主要教学方式:
1、以课文的讲述为主要教学方式,呈现历史脉络中的结构分析,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
2、同时伴以板书讲解与历史图示,指导学生以课堂笔记记录重点,加深印象,进而抒发心得、表现创意于笔记之上。
3、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阅读历史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知识思考问题,并可正确回答问题。
辅助教学方式:
1、影视教学:藉由观赏历史影片、图片、投影片、或听录音带,以影视声光效果重现历史情境。
2、史迹考察:在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适当的展览、古迹的探寻,并指导学生撰写小报告。
4、网络教学:鼓励学生于课后经由网络进行历史学习的工作,希望学生能藉此加强信息应用的能力。
5、小组讨论与创作:选定主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创作,各组口头或以书面方式发表。
家长配合:
协助并督促孩子订立读书计划,妥善利用课余时间,增进读书技巧,做有效率的学习。
定期查阅学生课本及作业,并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花时间学习,印象才会深刻,知识才会扎实。
家长若常与若孩子共同探讨其学习上的兴趣志向,可进一步协助孩子发展。
4、节假日家长可陪同孩子前往上海博物馆定期展览参观,或近郊的历史古迹游览,可增加对历史情境的了解。
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方式采下列方式,合计共100分:
一般作业评价:课堂笔记与心得、课后习题、资料搜集或报告撰写(10%)
课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上台发表、分组合作的表现及服务精神的呈现(10%)
3、纸笔考试成绩:定期考试成绩及随堂小测验成绩(期末考占70%,小考占10%)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