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计划 -> 其它工作计划 -> 正文

紧紧围绕发展新目标 努力实现新跨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42:23阅读:
字号:|
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实现**新一轮的新发展、新跨越”的新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市的一个拥有68万人口的中等县,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认真审视县情,理性认识差距,以不进则退、慢进落后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创新思路,突破常规,奋力实现**新跨越,在**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中确保不落伍,争当排头兵。  一、吃透县情,在深化认识中对接新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县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商贸旅游旺县、民营经济新县、绿色生态靓县、财税收入富县”的奋斗目标和“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发展思路,引导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跳出**看**”,差距与落后不容忽视。一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2005年全县人均GDP3839 元,仅占全市人均的90.2%,占全省人均的 %。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比重高出全市、全省4.9 、16.2 个百分点,工业对GPD的贡献率比全市低4.1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境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公路均已“超期服役”,全县2035公里乡村公路仅有155公里铺油。乡镇历史债务沉重,运转十分困难。二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部分干部群众因循守旧,封闭排外,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三是干部队伍素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科学审视县情,**也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优势资源得到了较好利用。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已建成的马回电站和正在新建的金溪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3.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1亿千瓦时;有较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尤其是四次蝉联全国农博会金奖、荣获“中华名果”殊誉的锦橙100号独具特色;同时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大深南海等旅游资源和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二是骨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初步形成了以马电、金电为主的电力产业,以嘉宝、天府、金坛电化、航星钢铁为主的机械冶金业和以金华纺织、齐祥食品、赛克斯丝绸、可口爽公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初步形成了生猪、水果、蚕桑、劳务四大特色产业;商贸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相如广场为中心的“黄金消费圈”。三是经济格局逐步调整优化。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深化改革,成功创造了“四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转变体制,百分之百转变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的改制经验,新建了一批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县属工商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面对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新目标,面对各县(市)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深感压力巨大,责任重大。立足县情,我们在县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六个县”奋斗目标和“五句话”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对外大开发,以观念大更新推动环境大优化,以作风大转变实现经济大飞跃,奋力推进**发展新跨越,为把**建成“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创新举措,在加快发展中演绎新目标  实现**发展新跨越,进而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必须在发挥优势上下功夫,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努力实现五大突破。  1、做强骨干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壮大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使之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一是强化对工业的领导。把工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工业领导小组,分管领导负责协调,县级领导定点联系,相关部门具体实施。二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天府”粉碎机换代升级、齐祥食品分割肉生产线扩建、兴华药业GMP达标改造、航星钢铁合格达标以及金坛电化公司环保技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全市保留的唯一一个县级工业园区的路、水、电、气、排污和绿化工程,力争三年内引进10-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是建立健全融资机制。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参股的方式筹集资本金,壮大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实行会员制,非成员企业不予担保,成员企业担保额度按企业在担保公司的股份和权益大小确定,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支持企业技改和扩张,努力突破企业融资“瓶颈”。  2、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突破。重点培育优质生猪产业,力争三年内建成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生猪良繁基地和优质肉猪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重点培育特色水果、蚕桑和劳务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制种业和蔬菜业。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制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倡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龙头企业入股、参股,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倾力打造龙头企业。采用企业托养、“良繁企业+养殖大户”、“加工企业+协会+养殖大户”、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把巨农实业公司建成集生猪良繁、饲料加工、生态果园、果品保鲜于一体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支持齐祥食品公司和可口爽公司加强技改,扩大生猪和水果加工规模,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三是建好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强生猪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三年内全县LY母猪年饲养量达到5.6万头,年出栏DLY生猪100万头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良繁体系。加强以锦橙100号为主的重点基地乡镇规范化管理,彻底根除病害,建立苗木培育基地。巩固以建成的制种基地和蚕桑基地,改善品种结构,适度扩大规模。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发挥县内科技人才的作用,采用有偿服务、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健全政府、银行、业主、农户四者参与的融资机制,建立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和生猪发展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3、实施开放带动,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招商引资是实现丘陵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必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抓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锻炼干部的第一战场和年度目标考核的第一内容,力争出新经验、创新成果。一是强化领导抓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懂经济、善协调、能落实的县级领导干部,常年抓招商。同时,四大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带头走出去招商引资。二是做优项目抓招商。充分挖掘、培植、整合和利用优势资源,筛选一批符合**产业特点的起点高、关联度大且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行可研论证,着力打造有较强吸引力的项目优势。三是突出重点抓招商。把招商引资的主攻区域放在浙江、福建和成渝等地,把招引的重点产业放在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上,努力抓住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引进一批附加值高的项目。四是跟踪问效抓招商。加大对在建项目的服务力度,加大对已签约而未履约和已有意向项目的跟踪力度,争取早日履约或签订正式合同。五是强化责任抓招商。实行“定项目、定额度、定单位、定人员、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行同奖同惩、重奖重惩。对未完成任务的在电视台公开曝光、通报批评并暂扣第13个月奖励工资,单位主要领导当年不予评先评优。  4、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实现经营城市新突破。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必须大力经营城市。一是科学规划,完善布局。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完成城西、城北3.1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启动城东小区、滨江小区修建性详规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二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完善国土资源储备管理制度,稳妥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经营。一律实行公开竞价出让、转让城市资源和资产,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大力保护和开发相如古县文物遗迹,深入挖掘相如文化,强力打造相如品牌,为旺盛商贸旅游创造有利条件。加快紫苑小区、城东小区、滨江小区“三个小区”建设,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努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四是聚集人气,大兴产业。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二产业发展,以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三产业发展,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产业发展,以三个小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城市的人气和商机。  5、强化项目拉动,努力实现重点建设新突破。**经济要快速增长,必须始终坚持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项目是载体,产业是支撑”的要求,在大上项目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及早建成一批。抓好金溪航电枢纽工程二枯施工,确保2006年第一台机组发电,2007年全面竣工;加快南(部)渠(县)路**段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城北大道、城东大道建设。  二是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及早开工一批。积极主动做好营(山)高(坪)一级路的开工准备工作,尽快建成**至**“半小时经济圈”;动工建设滨江大道、垃圾处理场、城东小区、紫苑小区和县城规划区内河舒、锦屏两个片区的供水供气工程。三是积极包装上报,及早争取一批。全力以赴做好核电站落户**争取工作,积极争取蓬(安)平(昌)公路**段、蓬(安)新(政)公路的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大深沟中型水库病害整治、人畜饮水、林业绿化、小微水利及乡村公路建设等项目,积极包装上报生猪良繁养殖加工项目和锦橙100号产业化项目。  三、精心施为,在强化保障中实现新目标  推进**发展新跨越,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全县上下必须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增强发展信心不松劲,在加快打造“四个**”上狠下功夫,为促进**发展新跨越、进而实现**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着力构建“环境特区”,加快打造“开放**”。一是优化人文环境,以开明促开放。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课,组织党政领导、执法执纪部门、经济主管部门、民营企业家到经济大发展和思想大开放的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进了**门就是**人”、“视投资者为衣食父母”、“只要你来投资,什么都可以谈”的观念,营造满腔热忱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借力发展的思想氛围。二是优化创业环境,以改革促开发。本着“精减机构、转变职能,缩减人员、节约成本,加强服务、提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县乡两级行政体制改革,适度调整机构设置,精简富余人员;进一步深化以教育、卫生及农业下属事业单位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实现商贸企业民营化。三是优化政务环境,以诚信促开放。在加强对全县机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诚信约束制、公开承诺制、社会举报制和责任追究制,从严查处不信守承诺的人和事,确保投资者在**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四是优化政策环境,以让利促开放。吸纳民间资本进入法律和政策未禁止的领域,清理兑现并及时调整优惠政策,把**建成在双赢前提下的投资“洼地”。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定点帮扶外来企业责任制,继续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评选服务质量最佳最差单位活动,对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的人和事,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2、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快打造“平安**”。牢固树立“抓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的信息反馈制度、隐患排查整改档案管理制度、民情暗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培训教育不留盲区、隐患整治不留死角、责任体系不留空档、事故查处不留情面”的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干部下访和热点、难点问题预警、排查、调处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严防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确保“平安**”创建工作收到实效。  3、真情关爱弱势群体,加快打造“和谐**”。加大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抓好下岗职工“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落实城市低保和民政救灾救济工作,确保优抚优待、五保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全社会倡导一种“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真情关怀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做好事”活动,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和产业扶贫,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共同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快打造“正气**”。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和市委“人人有触动、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的要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建好一流班子,带好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一是培育一批亲民爱民富民的先进典型,促进党员思想觉悟大提高。结合先进性教育,在全县上下大力推广中坝村“抓难治烂,发展致富”和下河街“开展党员社区扶贫工程,强化社区党建,真情关怀弱势群体”的经验,着力培育更多的基层组织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学习范琼花”活动,着力培育更多的亲民党员、爱民书记、富民干部。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领导环境大优化。按照县委提出的“八重用八不用”的用人原则和“三重两不” (重公认、重实绩、重能力,不论年龄、不论资历)的用人标准,坚持多层面“海推”、“海选”干部;建立干部公开化推荐制度,实行县委全委会票决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工作月报制、县级领导干部分工动态制和科级干部任职动态制,全面实行零基考核,并将目标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管理实绩档案,作为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作风教育,切实解决个别干部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四是坚决刹住“四股歪风”,促进执政形象大提升。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乡“三不准”和县内公务活动“六不准”规定,狠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收钱送钱、跑官要官和参与赌博等“四股歪风”,以好的党风带动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