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35:38阅读:
字号:小|大
贴近学生实际,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为前提。
把学生当作“有眼,有耳,有头脑”的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多元价值分析选择中,培养起真正内化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可信度高,贴近学生实际,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为前提。
一、内容小巧、切入合理。
德育工作,要注重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心理需要,逐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人性上的觉醒,为形成长期稳定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必备前提。
二、主体参与、实效突出。
道德是发自个人的良心、是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伦理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如果不直接参与体味,那么便缺乏主动思考、讨论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导致德育的实效性缺乏。
每节德育课,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要讨论的主题。由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主题进行辨析,并揭示其内涵与预示行为的必然性。
三、形式灵活、生动活泼。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不一定有固定的路子与模式,尤其是德育工作,它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灵活性更不言而喻。除注意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道德层次、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外,我更注重德育形式的灵活。
我班的德育课,有辨析会、讲演比赛、道德评议、又有实话实说、答学生问等形式。有次考试前夕,我班利用德育课举行了一个“抄袭的滋味”实话实说,把抄袭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层次深入,深入细致。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中即需要点滴的滋润,又必须有较深层次的理性提高。如在放假回来的第一个星期,进行了第一次道德讲座,题目是: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我提到:“正是限制了个别学生的绝对自由才保证了大家的自由,设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纪律,那么你想学习时,别人大吵大嚷无休止的戏笑玩耍……请问你的自由何在?因此,国家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威严的。那么《中学生守则》何偿不是为了保证学生自由而制定的呢……”让学生由平时的最基本的行为观念,上升到做人的准则,从内心完成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学生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产生长期的、稳定的道德行为。
五、目标明确、放眼未来。
今天的孩子是将来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各种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道德教育理应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达成,理应以实现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为己任。
总之,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确立长远的德育目标,想到现在对孩子的培养是为了他们30岁以后的生存,是为了将来国家的振兴,这是德育的真谛与归宿。
把学生当作“有眼,有耳,有头脑”的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多元价值分析选择中,培养起真正内化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可信度高,贴近学生实际,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为前提。
一、内容小巧、切入合理。
德育工作,要注重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心理需要,逐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人性上的觉醒,为形成长期稳定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必备前提。
二、主体参与、实效突出。
道德是发自个人的良心、是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伦理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如果不直接参与体味,那么便缺乏主动思考、讨论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导致德育的实效性缺乏。
每节德育课,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要讨论的主题。由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主题进行辨析,并揭示其内涵与预示行为的必然性。
三、形式灵活、生动活泼。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不一定有固定的路子与模式,尤其是德育工作,它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灵活性更不言而喻。除注意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道德层次、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外,我更注重德育形式的灵活。
我班的德育课,有辨析会、讲演比赛、道德评议、又有实话实说、答学生问等形式。有次考试前夕,我班利用德育课举行了一个“抄袭的滋味”实话实说,把抄袭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层次深入,深入细致。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中即需要点滴的滋润,又必须有较深层次的理性提高。如在放假回来的第一个星期,进行了第一次道德讲座,题目是: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我提到:“正是限制了个别学生的绝对自由才保证了大家的自由,设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纪律,那么你想学习时,别人大吵大嚷无休止的戏笑玩耍……请问你的自由何在?因此,国家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威严的。那么《中学生守则》何偿不是为了保证学生自由而制定的呢……”让学生由平时的最基本的行为观念,上升到做人的准则,从内心完成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学生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产生长期的、稳定的道德行为。
五、目标明确、放眼未来。
今天的孩子是将来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各种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道德教育理应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达成,理应以实现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为己任。
总之,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确立长远的德育目标,想到现在对孩子的培养是为了他们30岁以后的生存,是为了将来国家的振兴,这是德育的真谛与归宿。
相关文章:
|